張廣祺
【摘 要】 電磁輻射是一種重要的能量流污染,其主要是由于高壓線、變電站、通訊基站發射塔等等工作時產生各種不同波長頻率的電磁波。因此為了降低電磁輻射環境的危害性,本文闡述了環境工程建設中的電磁輻射環境檢測及其防護必要性,對環境工程建設中的電磁輻射環境檢測及其防護策略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 環境工程建設 電磁輻射環境 檢測要點? 防護策略;
一、電磁輻射環境檢測及其防護必要性
電磁輻射污染又稱電子霧污染、電碰波污染,就是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由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或稱時變電磁場以波的形式向遠處傳播不再返回的過程。由于電磁輻射具有廣泛性、潛在性、隱蔽性,其已成為人類生存環境的一大潛在威脅。電磁輻射對人類身體健康具有重要影響,并且在特定情況下,電磁輻射可以導致易燃易爆物品的燃燒、爆炸。因此為了把電磁輻射危害減小到最低程度,必須做好電磁輻射環境的檢測工作,同時需要加強對電磁輻射環境污染的防護。
二、環境工程建設中的電磁輻射環境檢測要點分析
1、高壓電力系統電磁環境檢測分析。在城市的輸電系統中,存在著高壓輸電到低壓輸電的一個轉換過程,該過程通過變電站來實現,在變電過程中,由于電磁效應的影響,也會產生大量的電磁輻射,這些輻射同樣會造成重要的影響,也就是我們這里要說的城市中心變電站所產生的電磁輻射。這個影響主要包括其附帶的高壓送電線和變電站本身產生的影響,具有電場、磁場和電暈三種電磁場特性,能夠干擾無線電,并且對生態環境也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在高壓電力系統的電磁環境檢測中,需要根據不同的電壓等級,結合相關規范,進行環境檢測的布置。
2、移動通信基站中的電磁輻射環境檢測分析。移動通信基站通過接受射頻發射設備發射的一定頻率的電磁波來實現無線通信,所以其周圍的電磁輻射環境也就受到這些電磁輻射的影響。我們在進行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檢測工作時,主要要做好檢測儀器、檢測點位、檢測時間、檢測技術要點等內容的研究,具體要求應該嚴格對照相關的規范執行,但應該注意的是,檢測點必須覆蓋基站機房、地面塔、樓上塔、增高架等具有代表性的地點,所檢測到的電磁強度值應該小于5.4V/m。
3、廣播電視系統中的電磁輻射環境檢測分析。與移動通信類似,在廣播電視臺周圍也存在特定的電磁輻射環境,所以在廣播電視系統周圍,也必須進行特別的檢測。檢測主要布置的內容仍然是從檢測儀器、檢測點位、檢測時間、檢測技術5個方面進行考慮。在布置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具體的環境影響,靈活處理,尤其是在檢測點位的選取上,應該多照顧周圍的一些敏感點,比如幼兒園,醫院附近,必須做好相應的嚴格監控。依據國家標準《電磁輻射防護規定》,所檢測到的電磁輻射,必須小于5.4V/m。
三、環境工程建設中的電磁輻射環境防護策略
1、依法加強電磁輻射環境防護。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電磁輻射污染防護的政策法規是對各類電磁輻射源進行有效管理的前提。環境保護管理部門應嚴格遵守和執行《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和《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認真履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手續,對污染嚴重、工藝設備落后、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嚴重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與設備,要禁止建設或者購置。
2、合理運用電磁輻射控制技術。電磁輻射控制技術的合理運用是防護電磁輻射污染的重要途徑。主要有:(1)濾波技術。濾波是抑制電磁干擾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線路濾波的作用就是要保證有信號通過,并阻截無用信號通過。(2)電磁屏蔽技術。電磁屏蔽技術的應用之一就是對高頻電磁場的屏蔽,而且在抗干擾輻射方面,屏蔽是最好的策略。(3)高頻接地。高頻接地的作用是將屏蔽體(或屏蔽部件)內由于感應生成的射頻電流迅速導入大地,使屏蔽體(或屏蔽部件)本身不致再成為射頻的二次輻射源,從而保證屏蔽作用的高效率。(4)植物綠化。一些樹木對電磁能量有吸收作用,在電磁場區,大面積種植樹木,增加電波在媒介中的傳播衰減,從而防止人體受電磁輻射的影響。(5)使用電磁輻射防護材料。在建筑、交通、包裝、衣著等很多方面,避免使用增強電磁輻射的材料如金屬材料,它會增強電磁輻射作用,因此要合理使用電磁輻射防護材料,利用其對電磁輻射的吸收或反射特性,可大大衰減電磁場場強。
3、積極宣傳電磁輻射知識。由于電磁輻射具有無色、無味、無嗅等特征,因此很難被人們直接察覺,無法引起人們的足夠關注。部分人知道電磁波輻射的存在,然而如何進行電磁輻射的預防則缺少必要了解,因此相關部門應該積極的宣傳普及電磁輻射知識,提高人們對于電磁輻射的防護意識。了解電磁輻射對環境和人體造成的危害,并讓大眾掌握電磁輻射防護的策略。這樣,才能夠提高人們對電磁輻射的防護意識,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加強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減少電磁輻射對環境的影響,必須采取有效策略,降低變電站電磁輻射的危害。在嚴格執行政府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廣大城市居民還需積極的參與到監督過程中。城市必須把電磁輻射管理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管理中,科學合理的進行變電站的規劃,合理對城市變電站進行選址和布局,避免因城市變電站規劃不合理而導致的城市電磁輻射污染問題。對城市區域內電磁輻射環境容量進行嚴格的控制,對于城市中心區域,電磁輻射污染嚴重,變電站設備陳舊的變電站,則要及時進行更換和搬遷;變電站輻射源附近的建筑物,則要限制其建設高度;采取有效的策略對室內微蜂窩基站的天線懸掛高度和影響半徑進行控制,其高度應大于2.3m,影響半徑控制在1m左右,室外的宏站和附近建筑應控制至少30m的水平距離;城市高壓線兩側50m的區域內應避免建設學校、醫院以及住宅建筑。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提升了電磁技術水平,其在帶給人們巨大便利的同時,也破壞了良好的電磁生態環境。因此為了有效使用電磁輻射技術以及加強保護環境,人們在產生或伴有電磁輻射項目建設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其進行合理檢測,并采取相應的防護策略。
【參考文獻】
[1] 張巖.高壓輸電線路和變電站電磁輻射的防護[J].科技視界,2017
[2] 黃曉露.移動通信基站輻射監測與污染防治對策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7
[3] 陳浩.探究電磁輻射污染的環境監測和預防措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