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陽
摘要:信息化模式被廣泛使用于高校中,它不僅能滿足高校的管理和教學需求,也給學生帶來了諸多便利。本文從信息化模式在高校的現狀分析出發,著重介紹了信息化模式在高校面臨的挑戰與問題,并給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信息化模式;高校;教育;管理
信息化的發展對社會無疑是具有巨大推動性的,如今,它已經廣泛出現在我們的社會中。近年熱門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建筑”他們的核心也都是信息化。同時,各大高校也引進了信息化模式管理,工作效率事半功倍。
1 信息化概述
信息化一詞起源于日本。早在1963年,就有一位日本學者在《論信息產業》的文章中,提出了“信息化是指通訊現代化、計算機化和行為合理化的總稱”。在之后1997年召開的首屆全國信息化的工作會議中,對信息化的定義為:“信息化是指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1]。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而隨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信息化成為企業能否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化發展的重要保障。而對于學校來說,不論是學校的運營還是學生的管理都離不開信息化。通訊現代化可以讓學校及時聯系教職工或者學生,及時傳達重要消息以及下達指令;計算機技術除了提供快速的信息處理技術,提升數據的精確性,提高工作效率,還為高校師生營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而在前兩種技術的幫助下,行為合理化就顯得輕而易舉了。
2 高校信息化模式的現狀分析
2.1信息化模式的優勢
給學校提供準確的數據并支持科學決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涉及學生在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入學,學生身份管理,選課,考試及各種學生比賽等。學生管理工作耗時又耗力。而在信息化模式的管理下,學校既可以快速統計數據,又能保障數據的精確性,從而提高管理者決策的準確性和效率,進而促進了學校更加規范有序的管理。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無疑只有課上和課下,老師和學生的交流也僅限于課堂問話,課后談話以及寫建議。而在高科技新產品的誕生以及互聯網的作用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非常的簡單,尤其對于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學習速度快的學生以及老師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使得老師與學生的課后交流能力急速增強。QQ、微信等軟件可以實現線上聊天;而釘釘、群課堂、騰訊會議等模式也可實現線上授課,課后輔導、答疑。最重要的一點是當學校領導有重要指令下達時,老師也可以及時聯系學生或家長,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
學校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也能得到極大地提高。以往是通話,做筆錄,不僅效率低下還容易產生理解錯誤,導致命令傳達出錯,且紙張不易保存,難查詢,易損壞,易丟失,而新媒體的應用使得指令傳達迅速不易出錯,且文件共享,信息交互也使辦事效率大幅提升。學校下發的通知學生能在第一時間了解,也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和學校的緊密性,信息化模式管理是當今高校的必然趨勢。
2.2信息化模式教育的主要問題
雖然高校普遍采用信息化管理且頗有建樹,但也有許多的問題接踵而來。據調查發現,即使眾多高校在消息傳達和后臺運營方面有顯著提升,可是在學生管理方面尤其是教學質量的效果并不顯著。
缺少專業的信息化教育人才。信息化是63年由一位日本學者提出,且于七十年代流傳至西方國家,而我國則是更晚。對于我們國家來說,信息化發展比較遲。雖然我國現在信息化已經遠超數國,但各大高校普遍疏于招收信息化人才,往往是某些了解信息化模式的管理人員身兼數職,不僅要統計、分析講師的授課情況并解決問題,還要對學校進行全面管理。一方面身兼數職很難保證某一環節不出差錯,另一方面,管理人員本身對信息化模式的教育不夠了解,無法提出有效措施,更不能構建一個完善的信息化教學框架,導致教師對于信息化的了解及掌握也只能通過自身的學習,即使采用了信息化教學也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綜上所述,高校關于信息化模式教育的人才的缺失才是無法推進信息化模式教學的根本所在。
新媒體的出現雖然促進了師生的聯系,可也給學生帶來了許多壞毛病。許多老師上課時會使用手機簽到或者閱讀課件,一邊讓學生在手機看PPT,另一邊自己用投屏講解。剛開始授課也許效果顯著,可時間越長授課效果越差。有調查顯示,采用這種就教學模式上課的學生超過半數會在課上不自覺玩手機。也正是因為學生的自制力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無法抵制誘惑才會導致這樣的授課效果不盡人意。
除了采用多媒體在教室授課,還有一些課程需要走進實驗室,教師需要采用做實驗的形式讓學生更好了解到其中的原理。而對于需要做實驗的課程來說,許多老師幾乎不會采用信息化模式的教學,仍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帶著學生做實驗。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老師一邊講課一邊操作儀器,在老師講完后讓學生自己動手,而這種教學的弊端在實驗步驟繁多,操作細節繁瑣之后便會出現,學生會因為遺漏某一步驟在某處細節沒有處理好而導致實驗結果差強人意。不僅損失了實驗材料,還造成本次授課不理想。
由于疫情的影響,幾乎所有高校都采用了線上教學的授課方式。而線上學習是信息化模式教學的一種特殊方式。可是學生的自控能力差,寒假養成的惰性導致許多大學生晝伏夜出,無心學習。而線上教學雖然能讓老師把知識以另一種形式傳授出去,可也是因為線上教學的監管弱化,大學生上課神游,打游戲,看小說甚至睡覺等不認真聽課的現象頻頻發生,無法制止。而且,線上學習局限性太大,無法進行小組討論,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給老師的反饋也幾乎沒有。最后,作業水分太大,線上考試也很成問題。
信息化只能改變消息傳遞的速度,卻不能改變消息傳遞的結構。高校傳遞信息的方式基本上都是由上至下逐級傳遞。且雖然有了手機的存在,但仍有許多消息是從領導的口中或是以書面材料的形式傳遞出去的,這仍然會造成理解錯誤或是消息缺失。若領導采用了多媒體開會或是傳達信息,也無法保證在接下來的信息傳達過程中信息的速度和質量。同樣的,講師對課代表,課代表對普通學生的消息的傳達也會存在信息的差異。而信息傳達的不正確,極有可能影響到所有學生課程學習的方向和實驗結果的合格率。
2.3信息化模式教育的解決措施
無論是企業還是學校,都是一個獨立又不孤立的單位。既能從社會中獲取有利的信息,又不被社會的潮流所影響。所以,一個優秀的信息獲取渠道以及完善的信息處理系統就十分重要。它影響到學校管理者的判斷和決策。
學校信息化人才的缺失是導致信息化模式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的根本所在。所以,學校可以培訓一批信息化模式的人才,形成一支屬于自己的信息化模式隊伍,讓信息化模式管理人員與信息化模式教育人員各司其職。通過系統培訓的老師,可以初步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信息化模式教育框架,再將其逐步完善;也可以從市場上吸收一批專業人員,幫助學校構建一個框架并培訓講師使用信息化模式教學的能力[3]。
在此基礎上,對于讓學生在手機上閱讀課件無法保證授課質量這種問題,學校可以自主研發或購買一套監管APP,包括定位,鎖屏等應用,可以有效地減少學生上課玩手機及逃課、曠課等行為的發生。此外,市面上有許多可以線上做實驗的軟件,結合學校構建的信息化模式教學框架,可以很好地避免傳統做實驗的弊端。學生可以邊聽課,邊在應用上操作,即使某一環節出現紕漏,導致實驗出現失敗,也不會有實質性的影響。同時,可以失敗也意味著學生能采用不同的操作進行實驗,這極大地延伸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創造性得以拓展。而線上授課的效果不理想與學生的自覺性有關,對于晝伏夜出的大學生,輔導員可以及時聯系他們的家長,改變其作息;對于網課聽不進會打游戲的學生,授課老師可以采取多提問,開攝像頭等措施解決。只要利用好信息化模式的教學并輔以思想教育,線上授課未嘗不能取代線下授課。
雖然已經采用了信息化管理,但在逐級傳遞消息的過程中仍會發生信息的缺失和失準。除了完善信息化管理還可以讓學生的管理工作以學生為主,由責任心強,執行力高,理解力好的學生擔任干部,主要接收和傳達學校領導的指令。由于學生的接受和理解新事物的能力強,所以他們能在學生的信息化管理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3 總結
信息化模式已經成為高校管理的主導方法,雖然在學生的教育工作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處理,但是只要學校足夠重視,加強對信息化模式的探索與專業隊伍的建設,不斷提升信息化創新水平,目前的一些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最后,加強現代化管理創新教學模式,以信息化手段帶動就業,多給社會提供有用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事。
參考文獻:
[1]李娟.論商業銀行信息化建設發展以及取得的成就[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2):219-220.
[2]吳知學.“微信群”助力德育教育管理信息化[J].文教資料,2017(24):150-151.
[3]劉云偉.高職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在教務管理系統中的實現[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7(0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