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評價考核方式是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保證教學質量和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高職院校,對語文課程的評價與考核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課程評價標準低且難以保證公平公正;課程評價考核方式重視結果,不注重過程等。本文嘗試結合自身所在院校,對我國高職語文課程考核評價方式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與分析。
關鍵詞:高職語文;課程考核;評價;問題
考核評價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往往居于關鍵和先導地位。科學的考核評價制度有助于良好教風、學風的形成,也有利于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和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然而大學語文在當前絕大部分的高職院校中往往處于尷尬的邊緣位置。課程考核評價方式也存在諸多問題。
一、語文課程評價標準低且難以保證公平公正
本院作為五年一貫制高職院校,招生范圍一部分來源于中考失利的學生,屬于通常意義上的“學困生”,大都學習興趣缺乏、學習能力和水平較為低下,本研究者在自己任教的五年一貫制學生的一、二年級中進行了問卷調查,樣本數量為218,發放調查問卷218份,回收190份,有效問卷190份,學生問卷采用不記名作答的方式進行,主要針對學習興趣、對教材喜好程度、課外閱讀興趣等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喜歡學習、教材的人數為46,占比24.2%;對學習、教材無感的人數為128人,占比67.4%;對教材、學習不喜歡的有16人,占比8.4%。在對學生進行課程評價時,采用了最終成績由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兩部分相加的組成,這無疑符合考核評價改革的趨勢。但相關成績評定制度規定:所有課程平時成績、考試成績占40%和60%或者50%和50%。平時成績主要由出勤率、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表現期中考試等構成。由于語文課程教師每人承擔著8-10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學生人數在400左右,對學生平時表現的評定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因此,實際操作中教師已經將其簡化甚至隨意化。
二、課程評價考核方式重視結果,不注重過程
在對五年一貫制學生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方面顯示,在課外閱讀方面,經常閱讀的人數為7,占比3.7%;偶爾閱讀的人數為54,占比28.4%;從不閱讀的人數為129人,占比67.9%。由調查得知,學生很少在課外主動進行閱讀,相比閱讀學生更愿意進行娛樂活動。
從學院現有情況來看,學院的大學語文課程期末考試仍以試卷為主,主要考查學生的語文知識掌握,較少涉及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思維與價值觀方面的考查。在高職語文與中學語文教學內容多有重疊的情況下,考試成績與學生的語文基礎呈現正相關的關系,語文基礎好的學生往往成績優良,而基礎弱的學生反映出來的成績就不理想。課程考核評價無法真實反映出學生在進入高等院校學習了一個學期后的進步或變化。它不足以形成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過程的實質性影響,也不利于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
三、考核內容體現不出職業教育的特點
職業教育應該是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結合職業教育特點,選擇與職業生涯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融入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教育,強化與職業能力密切相關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滿足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在核心素養內涵與主要表現上應該區別于普通高等院校,凸顯職業教育特色。但是在五年一貫制高職院校的語文課程考核與評價中,在考試題型和內容上與中學語文差別不大:考題類型沿襲舊有模式分為填空、選擇、簡答、解釋、理解、作文六部分,考試內容圍繞“語言文學常識”“作品內容分析”“作品賞析”“寫作”四個方面進行。這其中僅在“寫作”方面涉及簡單職場應用文如通知、啟事等的寫作,其它考試內容并沒有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點。不能發揮考試為提高學生職業素養起到的導向作用。
四、課程評價考核的主體單一
高職語文課程評價標考核基本是任課教師一人評定,既不存在其他教師的評價也不考慮周圍同學的評價。任課教師一人掌握課程評價。考核的權力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評價,甚至成績是怎么得出來的,很多學生都不了解。對于評價只有教師參與評價的傾向改變為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這種評價主體的實質,體現了學生才是學習主體的現代教學觀。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可以使評價獲得更大效益。
參考文獻:
[1]唐慧菊.試論大學語文考核評價體系的變革[J].文學教育,2014,(1):120-121.
[2]劉必蘭.高職《大學語文》考試方式創新與實踐[J].青年文學,2012,(6):53-54.
[3]陳小亮.語文能力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并重——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嘗試[J].文學教育(上),2017(1).
[4]彭書雄.基于人文素質培養和語文能力提升的大學語文教育改革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5]徐桑桑.“文選型”語文教材研究[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7(1).
[6]郭海軍,張旭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大學語文課程建設[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
[7]張立英.關于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3+1”模塊化考核方式的實踐與思考[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30(05):100-101+104.
[8]王衛波.對優化大學語文課程考核體系的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01):14-16.
[9]關革妮.關于大學語文課程考核評價方式的思考[J] 課外語文 下 2018年2期 .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S].2020年1月19日.
作者簡介:
王青青(1986年10月——),女,漢族,山東濟南人,本科,助教,北海職業學院,研究方向:高職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