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
摘要: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只是教學生畫幾幅簡單的畫,“照貓畫虎”這樣的初中美術教學方式與模仿式、灌輸式教學毫無差別,都是讓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國家基礎教育不斷改革進步的當下,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大前提下,如何上好初中美術課,是當前基礎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點,也是中小學美術教師推進美育工程建設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基礎教育;課堂;美育
農村學校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由于受現實條件和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整個初中階段的學科中,被牢牢戴上了“副科”的帽子,甚至在一些農村初中學校變得可有可無。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嚴重背離了現階段初中美術課程開設的教育需要,影響了中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殊不知上好初中美術課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結合自己長期從事農村初中學校美術教學工作的實踐和經驗,就如何上好初中美術課談幾點體會。
一、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置課堂結構
基礎教育課程的授課首先要求明確課堂教學目標,一堂生動有趣的課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更離不開課堂結構的合理設置,當然初中美術課也不例外。目前大多數農村初中學校的美術課程都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把美術課當自習課上的現象比較突出。一堂完整的美術課,在合理進行“三維目標”設計的基礎上,更要用心去設置課堂框架結構,課堂結構是否完整,直接決定著這節課的成功與否。通過調查了解,當前農村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隨意性普遍比較強,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例如對近現代國外美術發展的成就鑒賞當中,要讓學生系統掌握這一時期的美術成就,不能僅僅依靠教材中列舉出來的幾幅作品來實現,也不能對著幾幅代表作泛泛而談,必須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角度,梳理這一時期美術發展的特點。通過嚴謹的美術教學態度,讓學生體會美術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二、抓住學科特點,巧妙提煉美育精髓
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美術課程教學,旨在讓學生通過多角度認知大千世界的自然美和藝術美,掌握美術作品的展現形式和內容特征,了解古今國內外美術發展的主線和概況,逐步提高學生的視覺感受能力,能夠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藝術表達自己的感受,培養學生在客觀世界中認知和發現美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進而通過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逐步形成崇尚人類文明歷史、珍惜民族優秀文化、傳承美育藝術文化、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態度目標。農村初中美術課程教學只有按照既定的教學目標,抓住學科教學的特點,才能促進學生的美育提升。
三、激發學習興趣,充分搭建展示平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課程的學習如果學生對其不感興趣,那么教師下再多的功夫也是白費力氣。農村初中美術課之所以被一部分學生排斥,主要就是因為學生對美術課缺乏興趣愛好。由于農村地區家長教育意識的淡薄,對子女的興趣愛好關注度不夠等種種原因,導致學生的特長得不到發揮,即便有一部分學生對美術課程有興趣愛好,久而久之也會失去興趣,因此激發學生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是上好美術課程的前提。美術作品不僅給人以視覺的享受,對人的審美更是一種洗禮,激發初中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必須為學生充分搭建展示的平臺,留給學生彰顯個性的空間,讓學生充分體驗鑒賞美的快感、體驗創作出一幅美術作品的獲得感、體驗美術作品極富渲染力的自豪感。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善于發現特長學生,善于捕捉興趣苗子,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培養,使其向專業方向靠近,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借助信息設備,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現代信息技術的空前發展和“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廣泛運用,無疑對于新時期的初中美術課程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初中美術課堂也因為多媒體設備的完善而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在美術作品鑒賞中,圖文并茂的展現形式更加便于學生視覺接受,更有利于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時代意義。但是對于大多數老教師而言,講授美術課程時仍然“照本宣科”,完全摒棄了多媒體教學設備,這無疑是對教學的不負責,對學生的不負責。當然也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設備,將美術課變成了幻燈片播放課,或者全程的美術作品鑒賞課,這樣非但沒有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反而禁錮了曾經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如何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豐富美術課堂教學方式,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要注重多媒體運用的實效性,通過多媒體達到更加有利于美術課程教學的目的;其次,要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美術課堂延伸,通過延伸課堂,更加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學會更多的創作技巧;第三,要重點突出多媒體設備的演示作業,一幅作品如何完成的過程是很重要的,往往展示在學生面前的作品,僅僅屬于結果,而美育教學的主旨就是突出過程性。因此多媒體設備在美術課程教學中,必須要突出演示作用,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掌握方法技巧,才能真正內化于心。
五、感悟建構之美,提升學生鑒賞能力
美術作品是一種有形無聲的固態藝術,因此人們對美術作品內涵的感知就會比較抽象。初中美術課程教學不是簡單的教學生畫幾幅畫,或者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引導初中學生學會鑒賞美術作品,啟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培養他們感知建構藝術的能力,提升他們美美與共的鑒賞能力,才是新時期初中美術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讓學生學會鑒賞美術作品,將帶給學生視覺感知的快樂,同時為學生獲得審美感受提供了方便,只有將鑒賞的目光置身于藝術的海洋中,才能讓鑒賞之光散發出美育的光芒。
六、結語
總之,隨著基礎教育的不斷發展和國家課程標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在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堅持“五育”并舉的大前提下,初中美術課程在基礎教育當中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大。只有堅持從當前農村初中美術課程教學的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好美術課程教材,積極探索出適合初中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才能實現美術課程助推美育工程建設的目標,才能真正發揮美術課程的育人作用。
參考文獻:
[1]朱宜林.上好農村初中美術課的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2019(18).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