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琳/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近三年,我國高校研究生報考“漲勢兇猛”,從2018年的238 萬人到2020年的341 萬,“考研熱”迅速升溫,尤其是2020年,被廣大學子稱為“最難考研年”??佳惺切聲r期我國高校在實施“雙一流”整體方案布局下,適應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和培養創新拔尖的高層次人才的戰略需求,是檢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教學水平、教改成果及學風建設的重要體現,是學生實現成長成才,提升自身素養,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因而高校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考研工作,創新工作思路,探索行之有效的考研實施體系,對于國家、學校及學生自身都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
導向是行動的指引和方向,目標導向就是以實現目標為指引,有計劃地、持之以恒地朝著既定目標奮斗。對于考研學子而言,“考研上岸”是總目標,而在不同階段明確細分為具體的小目標,遞進、遞次實現[1]。目標明確后,學生需要以科學合理的措施和執行力,結合自身實際,在考研過程中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構建考研工作指導體系意義在于幫助學生設定合理的目標,將過程模塊化,調整學生行為,從而促進考研工作。
考研工作指導體系以學生的自身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充分體現“三全”育人理念,聚焦“三關”,即入口關、過程關和考后關,精準發力。在“入口關”,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及專業認同教育,樹立學習目標,實現考研的早認知、早打算。在“過程關”,在課堂第一陣地、課外第二課堂、宿舍陣地等創造濃厚優良的學風、提升學生的學術水平、求知熱情和創新能力,針對考研過程的報名、備考、考試及復試四階段進行技巧指導、學業輔導、分層次引導和心理疏導,充分利用信息平臺共享資源、交流互通,利用服務保障平臺營造良好學習環境,穩固陣地,提高效率。在“考后關”,即關注成功錄取學生,也助力有風險及失利學生,及時做好調劑服務和就業推薦。對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和宣傳,充分發揮榜樣育人作用,進一步提升學風。同時在全過程,積極推行導師制、分類制和激勵制,全方位為本科生考研創造有利條件,提升考研成效(見圖1)。

圖1 高校考研工作指導體系的構建
新生入學教育是學生由高中跨越到大學的第一課,也是開啟對學業、專業、職業認知的第一道門。由學院院長、書記帶隊的領導班子為新生們介紹學院概況、專業發展、就業及升學等,適時進行考驗啟蒙指導,將考研融入于學業規劃中,在思想上播種考研的種子,樹立目標之塔。專業教育期間,各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師組成的名師團為新生普及專業、了解專業發展現狀、未來,加強學生的專業認同及學術熱情,并以往屆優秀典型代表為例,鼓勵新生及早規劃大學時光,確立方向,邁向更廣闊的平臺。
在主陣地第一課堂,將考研工作融入日常教學管理中。積極響應國家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號召,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合理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卓越班”。創新課堂模式,用體驗式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導”取代傳統課堂填鴨式的“教”,打牢專業基礎的同時,增加前沿知識教學。對學生進行創新型和復合應用型分類,實行導師制,導師根據學生特點,精準施教,對于創新型學生增加考研相關度教學,對重點課程加強拓展訓練,提高學習質量。
充分利用好第二課堂載體,用濃郁的學院、專業文化滋養考研的種子生根、發芽。提早開展“兩規劃”,以課程、講座、主題班會、比賽等多種形式開展學涯規劃和職涯規劃,使學生主動探索未來方向,思考所長,成為自己人生的主體,不隨波逐流,從而激發內生學習動力。以學院品牌實踐活動為抓手,豐潤考研的土壤,以材料學院為例,充分發揮“兩品牌”的帶動效應。通過“校友歸來話發展”活動,學生與校友面對面交流感想,了解行業發展和人才需求,以校友資源為榜樣力量激勵學生成長,扎牢專業思想。“綠色建材 美好未來”品牌活動則使學生成為實踐主體,發揮專業優勢,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形成專業自豪感和學術求知欲。此外,重點利用科研項目、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大賽“三手段”,以學科優勢進行學業吸引、科研輔助,增加專業興趣,把科研內化考研動力。同時以賽促學,提升專業素養,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針對考研報考、備考、考試、復試四階段,全員參與,開展“四導”,并利用“兩平臺”提供考研服務。第一,學業輔導。由考研導師對學生的筆試及復試專業課進行全程解疑答惑,分析各招生院??荚囍仉y點,協助制定合理的備考計劃。第二,技巧指導。對各個階段學生關心的問題,如考研學校和專業選擇、備考復習技巧、課程平衡與時間管理、筆試及面試等進行指導,分享“干貨”。第三,精準引導。從新生階段,學業導師及輔導員摸查每個學生思想動態,了解未來規劃,對學生分類,精準引導,針對考研堅定、猶豫徘徊、就業及其他三類群體,在大學不同階段因材施教,進行思想動員、提供考研資源及服務。第四,心理疏導。把握好第五學期初、九月網報、考試前及復試調劑等關鍵節點,關注學生思想及心理狀態,進行“一對一”談心,對自卑、焦慮、緊張等心態及時疏導,考前溫馨提醒,幫助學生舒緩壓力,以陽光積極心理面對挑戰。第五,充分利用信息共享平臺。建立考研資源數據庫,收集招生院校信息、歷年真題、上岸經驗、輔導機構視頻、專類網站等[2];成立應屆與往屆考研QQ 及微信交流群,分享心得,結交研友,推送相關資訊,共同促進;建立學院教師、往屆考研學生學緣信息數據庫,通過教師、往屆考研學生搭建學生與報考學校間的橋梁,為學生提供直接可靠的考研咨詢,建立廣泛的協作關系。第六,全面發揮服務保障平臺作用。由學院領導、導師、輔導員及宿舍管理員、圖書館管理員組成服務保障團隊,設立專門考研教室,專人專座,配備良好設施。加強宿舍文化陣地建設,成立考研宿舍、文明宿舍、24h 宿舍等,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一是關注學生考后情況,尤其是復試和調劑??佳谐煽児己?,針對學生具體情況,精準施策。對于錄取幾率高的同學,輔助其穩步備考復試;對于分數線左右風險較大的同學,及時協調調劑,進行復試技巧指導;對于考研失利同學,做好溝通疏導,了解未來規劃,有針對性地推薦就業或考研二戰[3]。
二是構建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榜樣力量。對于成功考研的學生,組織考研經驗交流,挖掘先進事跡,表彰先進力量,并通過網站新聞、展板、微信公眾號等多平臺宣傳,形成積極的輿論導向,從而鼓舞士氣、引領學風。
從2017年至2019年,經過近3年的實踐,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努力構建考研工作指導體系,持續總結改善,考研工作取得新的發展和較好成績。首先,考研率從2017年的16.3%,2018年的17.3%增長到2019年的20.6%,實現了穩步提升;錄取人數逐年增加,從2017年的112 人,2018年的123 人增至2019年的150 人。各專業考研呈現百花齊放之態,學院考研率連續三年位居全校前三,遠高于學校平均升學率。
考研工作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綜合工程,通過指導體系的構建,將工作模塊化,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合力,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提高,從而助力學生實現個人發展,引領學風建設,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