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蓉
摘 要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是我國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履行基本職能和社會運轉的基本物質保證。經濟的發展、制度的深化,使國有資產的管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近幾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規模大幅增長,但國有資產監管水平的提升跟不上其增長的速度,國有資產出現了浪費、閑置報廢、低價變賣、使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為了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水平,管好用好國有資產,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的社會效益,使其發揮最大作用,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出發,總結其原因,從權責發生制的角度提出整改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 國有資產管理 改進建議
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概述
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是以國家財政資金形成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流動資產和對外投資等,包括一切社會公益服務和衛生保健醫療,其所有權屬于國家,各行政事業單位只有使用權。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包括其接受調撥、接受捐贈獲得的資產。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具有非營利性、非生產性、公益性、服務性等特點,其使用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用于社會公共等方面的管理和發展。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就是對國有資產的全過程即占有、使用、收益、處置進行控制和監督,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對資產的取得進行監督檢查,對其進行產權登記和評估;對資產的使用過程和處置進行跟蹤監督檢查,實時進行統計清查等。
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政府會計改革等財政改革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2019年1月1日起,行政事業單位開始施行《政府會計制度》,實現政府會計制度與政府財務會計準則的有效銜接,通過建立責任機制,對國有資產實行權責發生制管理,即對國有資產進行責任制管理,與單位負責人、各部門簽訂責任書,管理落實到人;通過完善的規章制度,使國有資產責權明晰、產權清楚,并對資產登記;通過對資產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使國有資產得到有償使用和保值增值。這能夠提升國有資產管理效率,有利于保護國家財產的安全和完整,也有利于推動公共財政體制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單位數量多,國有資產的占有使用規模較大,但是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國有資產流失、監管不力等情況屢見不鮮,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刻不容緩。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占有額是我國國有資產總額的35%,在國民經濟建設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管好用好國有資產是政府對人民群眾、對社會盡職盡責的必然要求和具體體現;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執行公務、開展事業活動的基本物質保障;為了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國有資產,保證其安全完整,就必須對國有資產進行嚴格的管理;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也是保證國有資產信息質量及水平、保證預算管理數據準確性的必要手段;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還可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改革和發展。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大部分是國家財政資金形成的資產,國有資產的使用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所以形成了管理上主動性差、績效考核差的現狀。目前我國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責任績效考評機制,單位也沒有建立健全相應責任制度和約束機制,資產管理沒有形成流程,遇到問題相互推諉,致使形成許多不良資產,但是單位相關領導和責任人卻沒有受到處罰。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健全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管理混亂
單位沒有建立系統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沒有設立資產管理的專門部門,資產管理責任人不明確,沒有專門的人員負責管理資產。財務人員在核算時按規定登記入賬,不能完整地設置固定資產總賬、固定資產登記簿、固定資產卡片。未建立資產明細賬,資產取得時不及時登記,處置時也沒有及時清理、注銷,資產長期不盤點,資產信息不準確。
(二)資產賬面與實際不相符
購建固定資產時沒有及時入賬,未對資產進行統一的登記、管理,致使資產丟失、損壞也無人追究,有部分固定資產早已不存在,而賬面上卻存在,導致賬實不符,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對資產的情況不清楚,沒有專門進行深入的調查了解,怕擔責任不批復,資產管理單位也不敢做賬務處理,部分資產已無法使用或已經不存在,但財務上依然存在,導致賬實不符;部分單位的資產已經報廢,卻沒有進行處理,虛增了資產。
(三)重視資產的取得,輕視資產的管理
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只注重是否可以爭取到財政資金,購置資產,投資興建固定資產,而不重視對資產的管理及合理配置,對已占有的資產,不進行清查盤點,不加強管理監督,這種重資產、輕管理的做法,很容易導致資產流失,使資產信息失去真實可靠性。
(四)資產使用效率低
行政事業單位有些資產權屬不清、長期閑置、使用率低,造成國有資產利用率低下,形成浪費。比如有些車輛,由于各種原因,車輛存放單位和車輛權屬單位相分離,存放單位不敢也沒法使用該車輛,車輛發生的費用無法入賬,導致該車輛長期閑置,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浪費。
(五)資產處置方法不合理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按照財政部門規定的程序去辦理,即分限額以上和限額以下。限額以上的,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再經財政部門審批;限額以下的,主管部門審批同意,再使用財政部門備案的方法,要本著公開公正的原則,對資產進行處置。但實際中,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對資產的處置沒有按照資產處置原則和程序,只是走形式,沒有實際檢查資產是否到了需要處置的狀態、實物和賬面是否相符等情況,理論上的資產處置辦法形同虛設。
(六)資產出租出借方式不合理
財政部規定,國有資產若需要對外出租出借的,要本著透明公開的原則,遵循以下程序:辦理出租出借報準手續,即上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同意,再進行公開競價招租,然后通過評審、評估的方法確定資產出租價格。但實際中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嚴格按照程序,因為種種社會關系和利益的驅使,常常會遠低于市價或無償出租出借國有資產。
(七)監督管理不到位
財政部門按預算安排資金,資金撥付后沒有進行跟蹤管理,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脫節。審計部門沒有對國有資產進行日常檢查和專項檢查。單位內部的資產管理意識比較薄弱,沒有建立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安排專人進行監督檢查。
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改進建議
(一)從建立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方面對單位國有資產進行管控
首先建立國有資產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責任到部門、到人。對國有資產先進行摸底盤點,使賬面與實際相符,然后建立固定資產卡片,逐一登記每個固定資產的詳細信息,再安排專人負責管理。
(二)從使用環節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
遵循使用責任人原則。在使用國有資產時,開展保管、領用、交還登記工作,建立固定資產變動登記簿,及時登記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情況,對損壞、浪費的,進行相應的責任處理;對固定資產及時進行賬目核對,做到賬實賬卡相符,以保證國有資產的完整安全。
(三)從處置環節對國有資產進行管控
國有資產的處置包括國有資產的出租和出借。國有資產的處置要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按照財政部規定的處置方法進行審批,未經審批的,不得對國有資產進行處置,違反規定擅自做主對資產進行處置的,應給予一定的責任處罰。國有資產的處置由財政部門集中統一進行,保證國有資產的有償使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四)建立資產管理監督制度
首先,建立權責發生制層級管理制度,完善國有資產的責任約束制度,制定公正客觀的考核標準,明確劃分權限和責任,強化財政部門的監管責任、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的監管責任和單位內部資產管理部門的監管責任,以3個層級的權責管理形式,來考核監督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做到權責清晰,并將考核結果作為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干部調動提拔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來增強國有資產管理責任意識,以更好地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高效利用。
其次,發揮財政部門的作用,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跟蹤檢查和監管,從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相結合、財政監督與單位內部監督相結合、審計監督與單位內部監督相結合、社會監督與單位內部監督相結合、日常監督與專項檢查相結合幾個方面,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監督,使監督體系滲透到資產管理的全過程。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資產管理中的違規行為,建立良好的管理秩序,從而達到嚴格監管的目的。
最后,發揮審計部門的監管作用,對資產進行專項審計,使審計部門的審計工作真正起到監督檢查的作用,而不是礙于各種關系,使檢查流于形式。
四、結語
作為中華兒女,保護和管理好國有資產是我們的擔當和責任,只要我們發揮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實施、遵守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國有資產監督機制,以有限的“權”,發揮最大的“責”,就能管理好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
(作者單位為西安市周至縣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執法局)
參考文獻
[1] 高虹.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研究[J].財會學習,2018(14):201-211.
[2] 符碧泉.試析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J].經貿實踐,2018(12):30-31.
[3] 張星瑤.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問題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8(5):37-38.
[4] 陳瑜文.淺析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J].經濟縱橫,2018(8):201-203.
[5] 郭華章.創新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的探討[J].全國流通經濟,2018(0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