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冰清
摘 要:智能手機的誕生讓我們實現了遠程通話,給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如:實時了解各種新聞、教學信息、網上購物、交友等,同時,也讓許多正在讀高中的學生產生了依賴心理,成為手機的奴隸,進而制約了學生學習的動力,致使學生成績下降。
關鍵詞:高中生;手機依賴癥;早期干預
從我自身成長歷程而言,從一名普通高中生再到教師這個行業,我個人覺得對于高中生帶手機這種現象應該進行早期干預,在教育教學中盡可能培養學生自律意識,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一、手機依賴癥對于高中生的危害
手機依賴癥對于學生的危害我深有體會,在高中讀書時我見證了,同班同學由于玩游戲后來逃學,最后發展到輟學走向社會,至今回憶歷歷在目。經過這幾年的研究,手機對學生的有以下幾點。
(一)影響學生學習
許多學生私自帶著手機,大多數學生都會下載一些游戲,每天沉迷于游戲晉級,長時間導致厭學、逃課現象,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并且,一個同學帶手機,必定會影響到更多的學生,因此,就會經常出現一個手機很多學生一起玩、一起討論的情況。
(二)使學生作弊行為更加嚴重
隨著信息技術的增長,手機軟件方面的技術也得到了進步。在手機軟件中,很多針對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學習的查題軟件等,其初衷是想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效果,但在高中的學生學習中,促進了其作弊機會和效果。并且手機的通訊功能發達,很容易就可以實現兩個人的答案互動,進而使更多人有了可乘之機。
(三)影響了學生心理健康及正常生活
在高中階段,大部分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自制能力。也是高中手機泛濫的主要原因,當學生帶著手機進入學校,手機就會一直影響著學生,降低學生學習效果,分散學生注意力,很多手機中以及各種學生經常瀏覽的網頁都會出現色情暴力等內容,很多學生如果克制能力差就會陷入其中,并且很多學生癡迷于手機交友和手機游戲,在實際生活中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影響學生的政策人際來往。
二、高中生手機依賴癥的心理分析
高中生對于手機本身是沒有什么依賴性的,而是由于長時間使用手機,在不知不覺中變成手機的奴隸,進而養成不好的生活習慣,一天不玩手機心理的就比較難受,精神狀態也萎靡不振,致使有些學生上課思想拋錨,下課后逃學的現象。
(一)從眾攀比心理
數年年我對高中學生以訪談的形式進行大量的交流,發現許多學生的心理攀比較強,在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情況下向父母索要,導致高中生在衣服消費以及吃飯手機消費的方面大大增強。一方面很多學生為了追求心理上的平衡,常常采取從眾的行為來減少自身和其他人的沖突;另一方面作為家長大多數情況下,砸鍋賣鐵也要給學生買手機,間接支持學生這種從眾的心理。
(二)滿足心理要求
許多高中生買手機的原因是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一方面由于封閉寄宿制,方便與家長溝通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在網上觀看優秀教師視頻,查閱一些資料如:解題的方式方法、古文翻譯、重難點等各科知識,還有就是手機上可以下載游戲、看小說、看電影、網上購物。
三、高中學生手機依賴癥干預對策
高中學生手機依賴癥早期干預要建立家校合作共同管理的模式,提升學生自律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習慣,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
(一)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措施
自律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作為一個學生要明白自己的職責和責任,要正確對待學習,把自己的精力方面學習上對自己的現在負責,也對自己的將來負責,在生活學習中要養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促進的良好習慣。
(二)學校要監督學生正確使用手機
各學科教師、班主任要加大對于高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存在的問題,分類施策進行針對性地解決,利用班會進行辯論會,告訴學生帶手機的危害,進而樹立學生正確對待手機的觀念,同時在學校、班級內設置手機監督員。
(三)家長要監督學生正確使用手機
作為家長要做好學生在家的監督工作,對學生玩手機的時間進行合理地把控,有些家長為了杜絕學生玩手機,直接給學生買一部洛基亞只能打電話和接電話,有些家長不給學生手機,只能在周末玩同時也規定好時間,還有些家長充分發揮班主任作用,手機由班主任管理,這樣就能做到學習和娛樂共兼的目標。
四、結束語
綜合上述所言不難看出,在高中這個階段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正確的對待手機的問題,教師家長要加強對于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培養學生樹立良好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李蓓蕾,張莉莉,鄧林園,白瑄.高中生手機依賴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以北京市某校高中生為例[J].教育科學研究,2019(08):73-79.
[2]楊玥寒,徐瑩.高中生手機依賴與未來時間洞察力、成就目標定向的關系[J].教育現代化,2018,5(30):304-308.
[3]賈麗娟.高中生手機依賴與孤獨感的關系:自尊和安全感的中介效應[D].河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