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蓮
摘 要 現金流量是企業在一定財務核算期間內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總額。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現金有著“企業的血液”之稱,企業只有持有充分的“血液”,才能從社會上換取各種經營資源。現金是創造企業價值的前提條件,足夠的現金在企業的生存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從不同角度分析現金流量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性;其次根據現金流量指標和財務模型各自的特點,將其科學合理運用在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項目的經營管理活動中;最后探討各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創建合適的現金流量分析管理體系,為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市場競爭力增強提供重要的保障。
關鍵詞 現金流量分析 企業管理 運用
一、現金流量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供財務數據分析,客觀評價企業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情況和資金運作效率
按照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現金流量表是財務報表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財務人員通過編制現金流量表來反映現金流入和流出情況,而現金流量表主要圍繞企業的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動情況進行數據分析。例如,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出售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收回投資、借入資金等形成了企業的現金流入;購買商品、接受勞務、購建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現金投資、償還債務等,形成企業的現金流出。現金不僅是投資、籌資、利潤分配的關鍵點,而且還是企業資金流轉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企業經營者應將現金流量管理滲透到企業整個生命過程中。
現金流量表存在不足之處:一是不能反映現金各項之間的增減變動,如現金存入銀行、銀行賬戶之間的資金調度、購買理財產品等。二是不能體現非現金會計科目之間的增減變動,如用原材料、產品、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或者清償債務等。
(二)通過各項現金流量指標分析,增強企業風險預警能力
實際經濟活動中會出現企業利潤表上經營業績良好,但不能償還到期銀行借款、拖欠貨款;部分公司雖然利潤表上反映的經營狀態可能一般甚至存在短期的虧損,但卻有足夠的償付能力。現金流量表實際上以現金的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避免了由于權責發生制中的應收應付、會計估算等核算方法對盈利能力、償還債務能力、股利支付能力的負面影響。現金流量表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的結合分析能夠深入了解企業盈利質量、企業償還債務和股利支付能力。現金流量指標數據提前預警企業存在如庫存商品長期積壓、應收賬款有賬期長和金額大的呆賬死賬、資產閑置等經營風險。企業運營在收到預警信息后及時采取促銷活動提高庫存商品的周轉,及時催收、建立現金折扣和法律途徑收回呆賬死賬,出租或者變賣閑置資產提高其利用率等,規避企業經營風險的發生。
(三)為企業的投資方案決策和企業價值評估提供真實有效的財務建議
企業在投資活動中會對投資項目進行價值評估,而現金流量折現模型是企業價值評估中使用最普遍、原理上極為完善的財務模型。它的基礎原理建立在時間價值與增量現金流量的原則上,也就是任何資產的價值等于其在未來產生現金流量按照一定的風險折現率計算的現值。現金流量折現模型不僅評估投資項目價值,而且還可以評價企業股權價值和整體資產價值。企業未來產生預期收益的折現與投資實際過程相吻合,滿足評估實質要求,評估結論較容易為交易雙方所接受。
二、現金流量分析方法和運用
(一)評價企業現金流量活動的情況和資金使用效率的分析方法和指標
1.絕對數分析和結構分析法
現金流量表可以直接獲得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的凈現金流量數值,它反映了企業的現金在各種企業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收益情況。各現金活動的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和現金凈流量分別占合計現金流入量、合計現金流出量、合計現金凈流量的百分比可以反映企業現金資金分布情況、資金來源、資金調配情況。
2.趨勢分析法
企業每季度或每月的現金流量環比增長可以分析企業生產和銷售周期的資金剩余量和資金需求量。企業根據其資金需求特點合理規劃資金投資和資金需求。
(二)借助現金流量表與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的比對分析,客觀評價企業獲利情況和償付能力
1.借助現金流量表與利潤表的比對,分析企業的盈利質量
運用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比率分析時,比值越大說明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凈利潤的變現能力越強,凈收益越有效。同時,用銷售產品、提供勞務等現金流入量與利潤表中的營業收入的比較,可以分析企業本期內銷貨的掛賬情況。當現金流入量小于當期的銷貨收入時,說明賬面收入高,應收賬款掛賬增多。這個值不是越大越好,現貨現款和先款后貨的銷售模式不完全適應現代企業的商業信用交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銷售業績增加。建議企業將此比值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使企業縮短現金回收周期的同時不影響業績的增長。
同理,企業可以運用購買商品和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與利潤表中的營業成本進行比率分析,分析企業的付現成本情況。當應付賬款增加時,增加了償債壓力,但也可以利用供應商給予的商業信用緩解短時間的資金壓力,降低資金成本率。
2.借助現金流量表與資產負債表的比對,分析企業的償還債務能力
在現金分析管理體系中,常使用經營現金比率和現金債務總額評價企業的償債能力。首先,經營現金比率主要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可以彌補流動負債的程度,該比率并不是越高越好。通常情況下,運作比較好的公司其現金流量比率應大于38%~45%。不同行業因其經營范圍的差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的差距也非常大,債務償還期限長短也有所不同。其次,現金債務總額比率反映出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可以用來彌補長期負債的程度。同理,該指標也不是越大越好,指標過大說明企業流動資金周轉率過低,利用率不高,獲利能力相應也不強。
3.評價股利支付能力可以使用每股營業現金流量、現金支付股利能力比率指標
每股營業現金流量為經營現金凈流量除以股本總額的百分比,該比率大于零,且越大越好,則企業派發現金股利的概率就越大;當該比率小于零,企業有一定的派發股利的壓力。現金支付股利能力比率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除以現金股利的百分比,它主要反映一個公司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支付當前股利的能力,比值越大,說明企業支付能力越強;反之,則會形成支付風險。面對股利支付壓力時,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采用股票股利、低支付率現金股利、固定增長率和固定增長額等各種股利支付方式。
(三)利用自由現金流量估值模型,為科學評價投資決策和企業價值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徑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企業價值指標是國內外大型企業普遍采用的業績考評指標。而自由現金流量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最終目標,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一致。現金流量在企業管理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管理層在進行企業管理決策時,一定要遵守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原則。
自由現金流量模型對公司價值的評估,是通過考慮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和資本的機會成本來實現的。模型原理是預計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并按照一定的風險報酬率進行折現,就能得出企業的價值。所以一個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就能決定該企業的價值。自由現金流量比凈利潤、市盈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等指標在衡量公司經營業績及投資價值上更為精準有效,能夠有效體現上市公司基于價值創造能力的長期發展潛力。該模型也可用于企業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評估,若計算出現金凈現值超過0或現值指數大于1,則說明該投資項目是可行的;反之,該投資項目不可行。
自由現金流量估值模型的優點體現在:首先,該模型以持續經營為前提,充分考慮企業過去與未來的運行使用情況。其次,該模型促使企業注重各種價值驅動因素,企業應當綜合分析考慮銷售利潤、投資、籌資等多種因素的價值。最后,避免企業偶發因素會計信息對企業價值評估的影響。其缺點體現主要是該模型風險控制沒有充分考慮模型參數的預測不確定性和潛在機會成本,需要預測人員根據未來經濟和經營環境的變化,作出適當的調整。同時對企業潛在的投資機會先進行單獨評估,在產生一定經濟效益時可以合并評估。
(四)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搭建完善的現金流量分析管理體系
現金流量分析管理體系要求企業不僅要對過去一段時間內現金流量情況進行分析與評價,而且還需對現在現金管理執行與控制情況的追蹤,合理預測將來的現金使用規劃。它管理的重心就是現金流量,圍繞企業日常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而搭建,并將資金預算制度、現金銀行管理制度與收付系統、現金流量分析系統結合,合理調度控制企業資金。現金流管理由組織系統、運行系統和監督系統組成,并運用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分析等多種手段,因此它是一種全面系統的管理活動。現金流量管理水平是決定企業存亡的關鍵。當企業面對復雜、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時,只有通過提升現金流量管理水平,才能合理控制營運風險,提升資金利用率和轉化率,同時加快企業的自身發展。
三、結語
企業一般會經歷創業期、發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個階段。企業經營者在創業階段,通過資金籌集活動,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資金基礎。在發展增長階段,通過經營活動積累資金,不僅能償還前期籌資的借款和利息,而且還能不斷擴充自身業務。在成熟階段,企業需要突破自身的發展瓶頸,通過投資有發展前景、有價值的項目,讓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為避免衰退期的出現,企業經營者有必要將現金流量分析管理體系融入企業的每個發展階段的每個項目中去,努力提高營運經濟效益,合理控制營運風險,強化各項資金成本管理,不斷增強核心技術競爭力、品牌價值和創新研發能力,提高企業社會價值。隨著中國的資本市場逐漸走向成熟,現金流量分析管理體系能為企業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強化自身抗風險能力、實現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保障。
(作者單位為重慶燊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何思,郭艷.基于現金流量折現模型的企業價值評估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4(21):134-135.
[2] 李心合.自由現金管理[J].財務與會計,2007(10):1-8.
[3] 陳志斌.基于自由現金流量管理的價值模型分析[J].會計研究,2006(12):1-7.
[4] 劉文琦,毛一峰.企業財務風險的識別方法研究[J].企業經濟,2011(1):153-155.
[5] 馬艷華.分析企業現金流量的使用和管理[J].現代會計,2008(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