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葉
摘 要:疫情不僅對生命安全帶來了威脅,對經濟帶來了極大的沖擊,教育同樣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得益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的深度應用,網絡教學并不是新鮮事了。本文從疫情前高校網絡教學情況、疫情期間高校網絡教學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思考疫情后高校網絡教學趨勢與未來。
關鍵詞:高校;網絡教學;疫情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高校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教育部日前(2020年2月4日)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采取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共同實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1]在疫情期間,各高校都采取了緊急方案,來應對這場持久戰。
一、疫情前高校在線教育情況
2003年的非典爆發,促進了“互聯網+教育”的發展。當時各高校和機構都采用了將視頻放置網上以供學習的方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提升,更多的平臺開發了更加完善和靈活的功能。近幾年,高校的在線課程、慕課、微課等資源庫建設的數量大幅度增加,網絡教學的重要性也越來越不可忽視。
根據疫情之前各高校的教學實際,網絡教學還是屬于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傳統的線下教育占了教學過程的主導地位。針對網絡教學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整體網絡教學的資源逐漸增多,但應用到教學中的比率還是較少;二是目前廣泛應用的網絡資源大多集中在公共通識課,普及面廣,運用起來方便,專業課的利用度非常小;三是很多傳統教師不了解不熟悉網絡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改變傳統教學的意愿不強。
二、疫情條件下高校網絡教學面臨的挑戰
在網絡教學雖然已興起,但還不夠“流行”的基礎上,2020年初的疫情使得高校的網絡教學發生了“倒逼”式的極速發展,從而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目標。可以說,高校的網絡教學在毫無提前準備的情況下,面臨了極大的挑戰。
(一)教師不熟悉在線教學工具。
正式開學前2周,全國各高校已經開始布局網絡教學方案與具體措施。大部分教師針對這次網絡教學的大戰,開始全面學習各大在線平臺的使用方式和技巧。超過半數以上的教師之前從來沒有使用過在線平臺來完成教學任務,所以網絡教學的順利開展,其實是對所有教師是否能夠高效使用在線教學工具的一次考試。不熟悉在線教學工具是全面推進網絡教學的第一道關卡。
(二)個性化、多樣化教學更突出。
因材施教、個性化的教學口號已經喊了很多年,可在傳統現在教育的基礎上,教學方式的改革效率一直都不高。疫情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安全感,使所有教師不得不重新考慮更符合新時代青年期待的教學方式。個性化、多樣化的特點是教學設計當中必須考慮的因素,比如在直播時連麥互動,采用線上測試、投票、討論等方式提高對學習的興趣等。
(三)在線平臺服務的不穩定性。
2月中旬至3月中旬期間,在線平臺的不穩定成為高校教師和學生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最無能為力的事情。教師為了避免上課時間平臺的卡頓導致無法進行教學,甚至在兩到三個平臺同時建立課程資源。但很多一直負責建設高校在線資源的平臺,還是會因為訪問量過大、服務器無法支撐、信息技術與服務沒有匹配等問題崩潰,直接導致網絡教學中途暫停、等待時間過長或直接無法開展的窘況。
(四)備案是目前網絡教學的必需品。
在線平臺不夠穩定、技術暫時無法滿足疫情這一特殊時期大量需求的現實條件下,教師對每一堂網絡教學準備補救措施成為了目前為了完成目標的必需品。利用多個平臺、避免使用“網紅”在線平臺、靈活運用QQ、微信、釘釘等常用社交軟件完成網絡課、設計合理的自學方案等,都是教師分享的一些好方法。然而,備案的設計還需要針對特殊學生群體,如家里沒有網絡,目前沒有電腦和智能手機,手機流量不足以支持大量網絡學習,在山區且信號微弱的學生群體,他們需要教師準備布置一套的學習方式,跟上大部隊的步伐。
(五)教學質量監管的新型困難。
隨著網絡教學的順利開展與穩定推進,如何監管和提升教學質量是目前最為重要的關注點。網絡教學雖然有不可替代的便利性,但對于監管教學質量除了一個難題。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而言,只能通過進入直播間和課后問卷學生及任課教師的方式了解情況;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而言,教師只能從到課率、作業完成率來粗略判斷整體的學習情況。面對面的高校互動和實時反饋是教學質量監管的有效途徑,而網絡教學在這一點上有所欠缺,越來越多的教師認為時間過長的網絡教學,讓學生對于新形式的教學方式慢慢疲倦,這對學生在家遠程學習的自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疫情后高校網絡教學未來趨勢的思考
高校的網絡教學不僅是在疫情下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緊急應對之法,同時也是疫情后加快高校在線資源建設和完善的一個“催化劑”。疫情過后,必然會迎來一個新的在線資源建設和整合的“高潮”,具體建設要求也會更高更明確。如何利用現有的優秀資源和創建缺乏的在線教學資源,是所有高校下一步要思考的重點。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的深度應用,具備良好的信息選擇能力、信息技術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風格轉換能力,也成為了新時代高校教師適應當下青年需求所必備的新技能。各高校開展針對教師學習在線教學工具的技能培訓和教師自學研究的情況也會迎來新的熱潮。
另外,在線平臺自身的進步與發展是目前最重要的硬件基礎,強大的服務器和功能完善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在線平臺的技術人才需求將大幅度提升,平臺功能性的完善與技術服務的提升也是所有高校能夠建設好在線資源,進行高效高質量網絡教學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余闖.教育部印發指導意見——疫情防控期間做好高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J].現代教育技術.2020年,02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