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霞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創新,許多學校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其中教師的自覺問題就是大家較為重視的問題之一。因為很多學校只重視教師的外在,而對教師的內在自覺則往往被忽略,所以說如何提高小學階段教師的生命自覺是當前小學階段首要的問題,針對小學教師如何具備生命自覺能力進行分析,并對此提出建議。
關鍵詞:小學教師;生命自覺;研究;建議
一、教師具備生命自覺的意義
近些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職業已經成為人們的謀生方式,這種情況就導致很多職業出現懈怠、糊弄等情況。這對于教師職業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管是教育的態度、方式、能力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許多教師將這方面的工作作為賺錢的工具,這種意識對教師職業會產生嚴重的影響[1]。而有生命自覺的教師則會以職業為自身的人生發展目標而奮斗,將整個人生與職業高度融合在一起,所以說自覺性高且人生與職業融合度高的教師,更容易成為優秀的教師。而小學教師在發展的過程中,不需要過多地關注別人,會更加重視自身的發展。而通過研究表明,人如果完成了對人生最高需求的實現,那么他對人生的滿足感則會大大增加,而且這些情況在教師團隊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因為許多教師不但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追求最優的表現,還會通過自身帶動整個教師團隊發展。例如,某所小學的數學教師團隊每學期都會有許多新教師加入,而通過數學教師團隊長的帶領,手把手教新教師講課、磨課、試課,讓新人教師在這種方式下更加快速地融入整個教師團隊中,讓新手教師保持好心態并指導他們如何捕捉小學生的學習思路,另外在這個團隊教學的過程中還能促使自己不斷地進步。
二、何為教師的生命自覺
教師行業的生命自覺主要指自己的生命與學生的生命,而教師的生命則是指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完成某些目標,這是教師職業與生俱來的本能之一。教師生命自覺不是指純粹地進行有報酬的教育事業,而是指教師對自身職業的尊重、認可、敬畏,這種生命自覺性也是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因此教師需要對自身生命有一定的尊重,并根據自己的發展狀況和實際需求進行分析,并保持一種順應自己內心的態度去應對工作、生活中的選擇,這種順應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很好地調動自己的參與度,因為許多教師會參考一些名師教學經驗進行講述,但這種教學經驗并不都適合每個教師使用[2]。所以說教師需要根據這些基本的教學經驗進行改進,并制訂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教學計劃,而教師的個性化教學也是體現教師教學特點的重要標準。另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也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符合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這不僅是一種負責任的教學態度,還是對學生人格、尊嚴上的尊重。另外,教師對自己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負責,也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這種尊重也會引發學生對教師的尊重,這種良好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整個班集體形成互相尊重的教學環境。
三、教師生命自覺的內容
教師的生命自覺主要包括成人和成事兩個方面,但是這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的,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中促成事,所以說教師的生命自覺應該在這兩方面體現。通常教師的教學活動主要指教書、育人以及研究三方面,而教書方面教師承擔著傳遞知識和引導學生探索問題的責任,并且通過教書達成學校的培養目標。但是在教師教書的過程中還要做到教學目標層次化、教學方式的個性化、教學評價差異化、教學內容的反思。教學目標層次化主要指教師不僅僅需要以教學內容的難易進行教學目標的制訂,還需要根據每一個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水平進行不同的設定。教學方式的個性化主要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要一味地進行模仿,要有自己的教學特點和教學方式,尤其是在面對復雜、困難的教學課堂時,讓自己更加輕松地面對課程[3]。而教學評價差異化主要指在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光以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要進行綜合性、復合型的評價,對學習的內容、自身的特點以及生活的狀態等多方面進行評價,這種差異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整體的提高有著重要幫助。教學內容的反思主要指教師將反思作為教學過程中承上啟下的環節,并讓自己養成反思的習慣。而教學反思主要指教學內容的反思、學生學習情況的反思、教學開展狀況的反思等。這種教學反思不僅會提高教學的質量,還會對教師后續的教學提高有一定的幫助。
綜上所述,教師的生命自覺對教師的職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為教師職業本身就有著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教師有一定的生命自覺,這種生命的自覺就好比一股動力一樣促使自己成長、提高,使自己實現自我的價值。本文針對教師的生命自覺的意義、教師生命自覺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給相關的小學教師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劉黎明.論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內化路徑:基于“生命自覺”的視角[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0):244-250.
[2]夏永恒.生命自覺理念下的教師專業成長[J].教師,2019(29):92-93.
[3]羅偉.生命自覺視野下的教師專業成長[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9(4):59-60.
注:本文是2020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突破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瓶頸有效策略研究》的階段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161)。
編輯 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