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霞
摘 要: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要巧妙運用現代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教學方法,傳授學生一定的心理知識、技能以滿足他們身心發展需求,讓學生能在輕松、愉悅、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中,主動參與學習,形成健全的學習人格,感受到數學知識運用的重要性。
關鍵詞:數學;心理健康;優化課堂教學;滲透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要巧妙結合現代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教學方法,教給學生一定的心理知識、技能以滿足他們身心發展需求,讓學生能在輕松、愉悅、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中,主動參與學習,形成健全的人格。筆者在多年數學教學中,總結了一些教學方法、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力求把學生心理健康與數學學習有機結合,逐步增強廣大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優化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教學活動情境,激發興趣,感受數學知識運用的重要性
為了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的學習,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積極組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活動興趣,吸引全體學生主動加入,讓全體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處理各種學習困難,消除師生學習新知識的陌生感和恐懼心理。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廣大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快樂學習、探索解決數學中的問題,從而真正達到熟練掌握數學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教學目的。在課堂上,適當地加入一些有趣的數學游戲,使學生感到學習有趣、輕松愉快,充分調動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學習負擔。
二、注重過程體驗,正確引導,誘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是發展數學思考的活動,學習的良好狀態就是學生參與數學時大腦、手、口協調并用。因此,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參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特征,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條件。為了解決抽象知識與學生思想之間的矛盾,教師應主動以“活動”激發學生思想,通過活動的體驗,讓他們有更多的問題思考,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求解立體圖的側面積的時候,我讓學生準備好一些柱形、圓柱、圓等,上課的時候讓學生拆開,在這次實踐中,抽象問題得到了具體的解釋,方便學生的領悟與理解。通過手工操作,可以刺激學生求知,轉向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營造互動合作、和諧氛圍,樹立健康心理陽光行動
教師是學生的典范,教師的行為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穩定的教師可以通過友好、可靠溫暖人心,給學生帶來樂觀、積極的學習態度。數學教學新理念下的師生關系要求體現平等,實現互助、合作、競爭,以合作為主,抓住最有利時機,組織學生活動,激發學生的合作欲望,拓展學生的情感交流,消除各階層學生內心的疑惑,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效、和諧,以健康的心理、陽光行動來引導學生。教師為學生提供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民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感到舒適,才能勇敢思考,敢于質疑,敢于言行。師生相互尊敬和愛護,可以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氣氛,這是心理健康的源泉。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教師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威信來影響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引導和組織教學,敢于為學生提供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從觀察、操作、獨立思維和小組討論中獲得知識。常規的問題以思維探究為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精神、求知的精神、探索的精神、創新的精神。
四、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分層教學化解學習中的困擾心理
分層的要求是使不同學生有不同的發展空間,使每一個學生在符合自己實際水平的學習層次內,堅持“自下而上,不封頂”原則,充分維護學生自尊,真正為學生營造一種安全的心理和學習氛圍,使他們能夠保持心理和學習環境。弄清楚“困惑”到底在哪里,實施不同層次的健康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后進生在教學上是最令教師頭痛的,但我們必須知道,后進生并非笨,而是對數學的興趣不大。在數學教學中,來自學習活動的困擾很多。學生一旦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會眉頭大鎖,表情十分痛苦。對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弄清楚“困擾”在哪里,從學生的知識體驗出發,設計好的教學環節,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數學雖難,但卻很有意義。
五、建立有效的課堂教學探究,誘發探究問題意識,激發求知欲
保持積極、樂觀的情感是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在教學過程中,應準確地把握學生的知識基礎,結合他們的心理特征和生活體驗,使數學知識變成學生可看、可觸、可聽的現實,使數學變得更貼近生活,為學生進行數學活動與交流提供心理空間,從而促使學生有效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逐步解決學習上的心理障礙,從而刺激學生的好奇性和迫切的求知欲。
六、立足課堂評價導向,體驗成功,享受心理健康的學習
在課堂教學評估指導的作用下,教師高度期望學生向良好、積極的方向邁進。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評估應該以四個組合為基礎,教師靈活地把握課堂的機會,及時評估和評價,特別是對遲學的學生,延遲評估,給予學生更多的信心,讓他們經歷進步和成功,從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建立自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致力于培養學生以數學視角看待世界,讓學生有機會實踐自己。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關于心理健康的教學內容,雖然與其他教育學科內容相比有一些小的局限,但是也并非無跡可尋。只要我們仔細鉆研,精心挖掘,用心去做,我們就永遠可以從數學概念、規律、定理、性質、公式這些抽象、枯燥、無味的基礎數學知識中“挖掘出我們需要的心理滲透材料”。讓我們一起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入小學的數學教育中,讓教育更加生動,有趣,豐富!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