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櫸/重慶醫科大學
高校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是事業單位人才招聘的重要制度設計。它是促進高校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公平公正選拔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促進教育發展、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是關系到學校辦學質量高低的關鍵性因素,不斷提高招聘的質量,對高校的發展意義重大。已有的研究從當前高等院校公招工作中的計劃安排、信息發布、測試環節、筆試面試內容、考試公平、陽光考試等方面進行了細致的研究。[1]
本文依據西部某市屬高校公招工作中關于考試類公開招聘流程匯總、工作思考,從具體的實踐中梳理出高校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類招聘的特點,并依據這些特點,提出完善的建議。
高等院系公招工作是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的一種類型,因為高校人才聚集、高層次人才等的需求不同,因此,高校公招工作也具有特殊性。從西部某市屬高校的的實踐來看,高校公招工作一般分為考試型和考核型兩種,通過考試方式招錄的主要針對碩士、本科等層次學歷的工作人員,通過考核方式招聘的主要針對博士及以上學歷層次或者在某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學術水平較高的副高以上的人才。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發現,通過考核方式進行的招聘,程序相對靈活,對應聘者來說,過程并不嚴苛。但是針對考試方式進行的招聘,則具有較多的約束。目前看來,對于求職者來說,高校的職位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高校公招的影響比較大。
高校公開招聘工作人員不同于企業招聘的操作靈活、程序簡便,特別是針對高校考試類公招來說更是如此,它具有諸多的特點。
高校考試類公招工作具有較強的政策性,國家和省市為規范公招工作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文件規定了諸多不可觸碰的紅線。
國家層面:2014年國務院出臺《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規定了事業單位的崗位設置要求、公開招聘流程及聘用管理。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出臺《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規定》(人社部令第35號),對應聘人員7類違規獲得應聘資格、13類考試違規行為以及在試卷、體檢、考察、誠信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對招聘單位的8類違規行為進行類規定;對招聘工作人員11中違規行為進行了規定。以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崗位條件設置有關問題的通知》(人社部規[2017]17號),對事業單位招聘的崗位設置進行了規范。
省市級層面:2006年出臺《重慶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實施辦法》(渝人發〔2006〕44號),專門規定了實行回避制度、做到信息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對應聘人員招聘單位和招聘工作人員都做了紀律規定。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關于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的通知》(渝人社發〔2011〕326號),對組織領導、審批備案、工作的監督、對違規行為的查處、輿情監測和處置做了規定。并強調在招聘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認同,否則招聘的人員將不會被認可,或者按照臨時聘用人員處理,即不能獲得編制。在具體的程序安排方面,上級部門出臺了具體的文件,包括《重慶市事業單位考核招聘工作人員辦法》、《重慶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考務工作規定》、《重慶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面試辦法》、《重慶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面試考官及工作人員職責與操作程序》、《重慶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察辦法》、《重慶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有關問題解答》,對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的各方面進行了規范。
學校層面:依照國家和省市的要求2019年,制定了《重慶醫科大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管理辦法(試行)》,對學校公開招聘的各個環節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從以上文件的嚴密規定就可以清晰的知道,對于事業單位公招工作要求很高、規范性很強。

圖1 高校公招工作流程圖
如圖1所示,高校公招工作到運行從最開始的計劃到最后招聘入職,程序嚴密、過程規范、環環相扣,只要某一環節出現問題都不能實現招聘的最后目的。具體包括以下流程:
(1)招聘計劃:院系申請用人計劃,學校核定的編制數、缺編數,依據實際情況審定部門用人計劃,并反饋到部門;(2)招聘簡章:依據要求撰寫公招簡章的中具體內容,在招聘簡章中從學校的基本情況開始,到報名、考試、面試、公示等各個環節進行公開說明和規定,使得按照簡章能夠順利開展該項工作;(3)報名及資格審查:考生提交報考申請,用人部門可進行初審報考資格,考生查詢報考資格初審結果并進行網上繳費、打印準考證等;(4)考試過程及要求:依據上級部門的考綱要求,進行公共科目筆試,依據部門和崗位需求進行專業科目測試,兩種成績進行綜合后,確定面試人選,進行綜合面試;(5)體檢:體檢須依照國家和省市相關的規定進行,主要從應聘者是否符合崗位的身體需要出發,對不能聘用的各種情況都進行了詳細的說明;(6)考察:“凡進必審”,考察擬聘人員的人事檔案、誠信記錄、違法犯罪記錄、學歷學位和招聘崗位要求的獲獎情況、職稱、職業(職業)資格、工作經歷等等個人情況,對在考試之前和之后按照簡章要求提供對各種材料進行審核,是否屬實,對個人對信用情況也要進行查證;(7)公示:在按照簡章運行對各個環節都存在公示的內容,包括筆試成績、專業測試成績、面試成績以及擬聘人員的名單。公示須要在指定的或簡章規定的網站上進行,一般要求公示時間為7個工作日;(8)聘用:經過公示而且在公示過程中不存在材料造假或者其它不適合錄用的事情發生,就能按照簡章程序進入聘用的環節,在聘用的過程中需要按照相關的省市規定,學校須與聘用人員簽訂用人合同,并把相關材料省市的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審批。經審批同意聘用的人員,納入事業編制。
經過以上完整鏈條式的程序實現招聘目的,可見招聘過程流程規范、要求較高。
在具體的實踐中,主要存在幾方面,一是簡章發布與資格審核,高校公招考試類,要求公招簡章須發布在省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并須至少有10個工作日的報名時間。公招面對的是全社會的人,只要符合報名條件都能參加考試,在實踐中有部分考生因為自覺或不自覺原因,提交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材料,公招工作人員在審核材料的過程中嚴格與否對后續工作對順利開展影響很大。如在過程中審核不嚴格,存在不符合招聘條件對人進入了后續環節,就容易產生糾紛和矛盾,影響公招對正常進行。
二是環節開展與公開透明。在公招的每個環節工作結束以后都應該在網上進行公示、公開,只要有競爭就必然有淘汰,因此,在每個環節的開展過程中必然存在有部分人淘汰而導致他們情緒低落或產生負面情緒。但是,應聘者只要能通過各環節要求,就理應順利進入高校謀得相關職位。
三是輿情產生與合理應對。公招工作涉及應聘者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會引起網絡輿情或其它負面影響。但是出現問題不能合理有效的應對,就容易導致事情發酵影響學校其它工作的正常開展。
高校公招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又特點鮮明的工作,在實踐中不斷理解、認識公招工作,認真、有序開展好公招工作,對于學校的正常、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僅簡單對公招考試類工作對特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對該項制度進行更深度的認識是接下來研究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