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彩玲/昌吉學院
黨建工作應與時代發展保持一致,要進行大量的探索和創新,高校教師黨建才能與生產實踐發展相適應。新時代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相應地發生了變化,部分高校教師在人生觀、價值觀層面也發生了變化,隨之高校黨建工作也面臨挑戰與困難。分析與準確判斷出高校在教師黨建工作中的困難所在,就能建構出合理的方案,提升高校治學能力,保持高校黨建與黨中央號召一致。
在高校,教師作為黨建工作的主要參與者,在黨建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黨建工作的成效由教師對黨建工作的參與度和熱情度所決定。這主要表現為絕大多數教師對黨建工作興趣比較高,可以做到堅決擁護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等,也可以做到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學習強國”、微博、公眾號等各種平臺和其他網絡資源學習黨的最新會議精神和理論成果,為力爭成為一名緊跟時代潮流的共產黨員打下堅實的基礎。但也有個別教師在黨建工作的參與過程中比較被動,存在學校要求了才去做的現象,甚至有個別院系的黨建工作平時基本由教工黨支部書記一人完成。
由于部分高校在黨建管理機制方面不健全,致使教師黨建工作存在混亂局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部分高校黨建管理制度存在問題,有些高校出臺的黨建管理制度與本部門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導致制度很難得到運行。二是黨建管理工作問責不明確,部分高校的黨建管理在教師績效考核中的比重較輕,從而導致教師放松黨建工作;部分教學管理人員迫于教學業務考核的壓力,就有考核什么做什么的心理,也不能集中精力抓黨建工作。同時,有些高校放松對黨建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導致黨建工作進展的隨意性較大,一些工作存在“前期不管,后期臨近考核又瘋狂補材料”的現象。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負責黨建工作的人員應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將黨建工作與互聯網技術充分結合起來,使黨建工作擺脫傳統的單一模式,從而提高黨建工作的效率。反觀現實,首先,大多數高校開展黨建工作形式較為單一,并且工作形式不深入,其工作模式較為傳統落后,與飛速發展的時代具有較大差距。[1]其次,從黨建工作的內容來看,一些教工黨支部很少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工作和專題組織生活會,甚至有些黨建會議最后開成了行政會議,從而導致黨建工作缺乏組織戰斗力,很難達到黨員教育“紅紅臉,出出汗”的目的。
有些黨務工作者在工作中起不到表率、示范作用,存在急功近利,輕視黨務工作,將日常黨務工作流于形式等現象。[2]其次,部分教工黨員存在思想松懈現象,在工作中,既不能嚴格要求約束自己,面對一些腐敗現象,也不能旗幟鮮明的表明自己的立場、觀點。最后,部分教工黨員之間關系較為緊張,為了“推優、評優”工作,甚至有拉幫結派的傾向。
首先,高校黨建工作相關部門,應根據術業有專攻的道理,引進黨建工作專業人才,從而提高黨建工作質量。其次,在黨建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各高校應根據不同院系的專業特點,將黨建工作與各系院的專業特點緊密結合起來,以提高各系院黨建工作的效率與黨建工作者的參與興趣。第三,將黨建工作與教師考核、評獎評優等相掛鉤,充分調動教師在黨建工作中的參與熱情。最后,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應通過不斷學習,從而增強自身的黨務素養,只有學懂、弄通黨務知識,黨員教師才能真正將內化于心的黨務知識外化于行,提高黨建工作的參與度。
組織建設是黨進行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的基礎,是黨的政策、方針得以順利貫徹與實現的堅強保障。西部高校應在政治建設為核心的前提下,積極開展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是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與反腐倡廉建設的落腳點和基本保障。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激勵制度是高校黨建工作中較常用的形式,黨建工作管理人員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從而確保黨建工作的順利推進,確保黨建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但在激勵制度的制定過程中,高校應充分結合自身特點,對制度所產生的效果進行預測評估,從而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夯實高校基層黨組織領導責任制,從而加強領導對黨建工作的監督、管理,同時,實行責任逐層下放的工作模式,以便利用高校可以利用的一切資源和集中教職工的所有精力,提高黨建工作的效率。
高校基層黨組織迫切需要改變原來的工作思路和運作模式,建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黨建互聯網機制。[3]高校黨建工作者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學習運用好互聯網技術,將互聯網技術運用于黨建工作,如搭建或利用黨建平臺,推送緊跟時代主旋律和有內涵、有深度的黨建內容,供教工黨員學習,實現線上與線下學習的完美結合。但在線上學習過程中,有個別黨員由于對網絡平臺學習認識不到位,會存在敷衍了事現象,針對這種情況,黨建工作管理者可以通過完善黨建管理平臺、線上學習,線下討論等形式,讓黨員對每一份文件真正領悟透徹,學懂弄通。同時,黨建工作應擺脫傳統的文件學習模式,各高校在黨建工作中,應注重實踐教育形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黨建的主旨。[4]高校教師有能力、有本領、有擔當,才能真正培養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積極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引導教育黨員用習近平新時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牢記歷史使命,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服務與管理師生、科研、教學中彰顯出模范先鋒作用。同時,高校在黨建工作中,應定期開展理論學習、專題研討等活動,通過談對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學習心得,通過談對榜樣人物事跡的體悟感想等,讓每一位黨員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職責。其次,組織教工黨員定期開展培訓學習。定期有效的教育培訓是提高黨員干部思想意識和綜合素質的必要環節。[5]第三,應該建立嚴格的教工黨員工作機制,從而對思想松懈者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最后,要明確黨員責任,通過問責的形式為黨員模范作用的發揮提供制度保障,讓黨員明確什么該為,什么不該為,對于一些敷衍了事的“面子活”要進行及時問責,維護好黨員形象。
高校在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的過程中,做為學生人生路上燈塔的教師的黨建素養在學生成長成才道路上的做用顯得尤為重要。西部高校作為全國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西部地區高校黨建更是區域建設與時代課題下的題中之義。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高校改革的深入,西部高校教師黨建開始面臨新的挑戰,各高校應緊跟時代脈搏,并結合自身特點,運用建立測評機制,提高教師對黨建工作的參與度,將互聯網技術運用于教師黨建工作,拓寬黨建工作渠道,發揮思想引領,提高黨員模范帶頭意識等形式,切實推進教師黨建工作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