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國產全解剖形態二氧化鋯冠在磨牙缺損修復中的短期臨床效果。方法:選取磨牙缺損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A組:40例,采用國產全解剖形態二氧化鋯冠修復;B組:40例,采用進口全解剖形態二氧化鋯冠修復,術后3、6、12個月復診記錄修復體完整性、邊緣適合性、牙齦炎癥、修復體外形及顏色修復效果,另對患者進行主觀滿意度分析。結果:觀察期間,A組有1例患者在術后6個月檢出輕度牙齦炎癥,兩組修復體在術后6、12個月均檢出,小部分修復體牙合面染色被不同程度磨耗導致與鄰牙有輕度色差;兩組修復體在價格因素方面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短期觀察國產全解剖形態二氧化鋯冠用于磨牙缺損的修復效果良好,臨床上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
[關鍵詞]牙體缺損;全解剖形態;計算機輔助設計/制作;二氧化鋯;固定修復體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clinical effect of domestic zirconia crowns with full anatomical morphology in repairing molar defect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molar defec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was repaired with domestic zirconia crowns with full anatomical morphology, while group B was repaired with imported. The effects such as prosthesis integrity, marginal fitness, gingival inflammation, prosthesis shape and color were recorded at 3, 6 and 12 months after restoration, and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nalyzed. Result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one patient with mild gingivitis was detected at 6 months after restoration in group A. Two groups of prostheses showed that a small part of occlusal staining was abraded to varying degrees, resulting in slight color difference with adjacent teeth at 6 and 12 months after restorat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i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short-term observation of domestic zirconium zirconia crowns with full anatomical morphology has a good effect in repairing molar defects. It can be used clinically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Key words: dental defect; full anatomical morphology; CAD/CAM; zironia; fixed prosthesis; clinical effect
二氧化鋯全瓷冠目前已普遍應用于口腔臨床修復當中,它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美觀性、穩定性及生物相容性[1-2]。近年來,國產二氧化鋯冠以耐磨損、耐腐蝕、耐壓性和適宜的價格等優勢也逐漸廣泛應用臨床[3]。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1月-2018年5月在海南口腔醫院修復科治療的80例二氧化鋯修復磨牙缺損的患者臨床資料,并對其效果進行統計分析,以便為臨床選擇冠修復材料提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需修復的牙位均為第一、第二磨牙(已行根管治療),無根尖周炎、牙齦炎、牙周炎,修復區域有其他磨牙支持,咬合關系良好,無咬合緊、對刃牙合,無夜磨牙、咀嚼硬物等不良習慣;②X線示牙槽骨高度位于牙頸部水平;③患者已知情同意,依從性高,愿意回訪。排除標準:口腔衛生不良,根管治療不完善,懷疑牙隱裂,牙列不完整,對頜牙非天然牙列,居住離醫院較遠等。
納入病例共80例,隨機均分為A組(實驗組)和B組(對照組)。
1.2 設備和材料:進口二氧化鋯塊及CAD/CAM加工系(WIELAND,德國),國產二氧化鋯塊及CAD/CAM加工系統(愛迪特,中國),Ultrapak排齦線(皓齒,美國),硅橡膠印模材料(DMG,德國),玻璃纖維樁(DMG,德國), ParaCore樁核樹脂(COLTENE,瑞士),樹脂加強型玻璃離子(3M,美國)。
1.3 方法:術前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牙體預備均由同一名醫師完成,首先自然光線下比色,然后去盡暫封材料,按照全瓷冠修復體規范要求進行牙體預備,牙合面:功能尖1.5mm,非功能尖1.0mm、各軸面1.0mm、凹面型1.0mm肩臺,纖維樁+樁核樹脂充填髓腔及牙體缺損,將所有點線角拋光圓鈍,并檢查前伸、側方牙合運動,確保咬合空間的足夠,如對頜牙存在過銳牙尖,則適當調整、排齦,二次硅橡膠取模,記錄局部咬合關系,最后送加工廠由同一名技師加工。
實驗組材料采用國產愛迪特二氧化鋯塊制作,對照組采用進口德國威蘭德二氧化鋯塊制作,由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作系統制作全解剖形態單冠,即所有修復體均不上飾瓷,染色法配色。
臨床戴牙由牙體預備的醫師完成,修復體完全就位后檢查邊緣適合性、鄰接良好、調整咬合,患者對修復體的色形滿意后,常規基牙及內冠消毒干燥后樹脂加強型玻璃離子粘固,去除多余粘接劑,再次檢查調整咬合,牙合面拋光,囑患者保持口腔清潔衛生及全瓷牙冠的使用注意事項。
1.4 臨床檢查與評價
1.4.1 戴牙后第3個月、6個月、12個月分別進行隨訪復查,記錄隨訪結果。采用改良美國公共衛生署評價標準[4],見表1,從修復體完整性、邊緣適合性、牙齦炎癥、修復外形及顏色等方面進行,評價兩組修復體的臨床效果。
1.4.2 采用問卷調查形式,記錄患者對修復體滿意度情況,包括咀嚼效果、美觀性、舒適度、價格因素等。按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種標準進行判定。
1.5 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2.0進行統計分析。性別、年齡的均衡性比較采用χ2檢驗;滿意度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n(%)表示,滿意度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均衡性檢驗:將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分別進行均衡性檢驗,避免因年齡和性別混雜因素可能對研究結果帶來影響。經過χ2檢驗顯示,P=0.134和0.072,均P>0.05,即兩組間患者年齡、性別均無顯著性差異,研究資料構成均衡,具有可比性,見表2。
2.2 臨床效果比較:本實驗80例患者,共隨訪12個月,無失訪修復體,即失訪率0%,患者修復后的臨床效果見表3。觀察期間,A組有1例修復體在術后6個月復查時檢出輕度牙齦炎癥,臨床相應處理后,牙齦恢復健康;兩組修復體在修復術后6個月、12個月復查時均檢出,小部分修復體牙合面染色不同程度被磨耗導致與鄰牙有輕度色差。除上述情況外,所有修復體均未檢出其他并發癥,成功率100%,即所有修復體均獲得滿意的臨床修復效果。典型病例見圖1~2。
2.3 患者滿意度比較:兩組患者在修復12個月后,進行一次患者主觀滿意度評價,結果顯示兩組修復體在價格因素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00),余指標無統計學差異,見表4。
3? 討論
3.1 全解剖形態冠:陶瓷材料具有固有的脆性屬性,全瓷冠是采用雙層瓷的結構,材料、加工時機均不相同,飾瓷與基底冠結合處是一個相對薄弱界面,因此崩瓷是其主要失敗原因[5]。趙云等[6]對287件CAD/CAM二氧化鋯全瓷修復體3年臨床療效觀察發現,因瓷崩裂失敗的修復體占失敗總數的41.7%。Triwatrana研究也認為二氧化鋯冠修復并發癥中飾面瓷崩裂居首位[7]。飾面瓷崩裂與飾面瓷材料強度、殘余應力的產生及界面粘接情況有著重要關聯[8],目前臨床上規避修復體崩瓷的方法居多,全解剖形態冠就是其中一種。全解剖形態冠是指利用CAD/CAM技術,直接加工出具有解剖牙合面形態的修復體[9],現已廣泛在磨牙修復中使用,具有制作周期短,無需上飾瓷、極高強度的抗折裂等性能,臨床修復效果良好[10]。本研究中修復的牙位均為第一、二磨牙,承擔的咬合力最大,為了確保修復體的抗折性及規避遠期修復體崩瓷現象,修復設計時采用了增加強度的全解剖形態冠,目前短期觀察成功率為100%。
3.2 修復體邊緣適合性:觀察期內,A組有1例修復體在修復術后6個月出現輕度牙齦炎癥,檢查后發現,原為修復體遠頰軸角處修復體邊緣過寬,刺激牙齦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取模時排齦線脫出,導致修復體邊緣不清晰。臨床處理為排齦后,將過寬的瓷邊緣打磨,使之與基牙平齊,并拋光,術后12個月復檢牙齦恢復健康。這一點提示操作者在臨床上要重視修復體的邊緣適合性,與基牙的牙齦牙周健康有著直接的關系,邊緣適合性不僅要求修復體與基牙之間的連接縫隙小于120μm[11],更要求修復體的肩臺要與基牙的肩臺高度一致,不能存在過寬、過窄、過長、不整齊尖銳等現象。另外修復體的取模、印模材料、排齦及試戴檢查等技術也尤為關鍵,規范的臨床操作和認真負責的檢查是保證修復體良好遠期效果的重要保證。
3.3 顏色匹配:市場上二氧化鋯塊的顏色單一,多為白堊色,并不能滿足臨床上患者對于修復體顏色多樣性的要求,因此,必須加飾瓷或染色處理。全解剖形態冠只能通過染色來匹配顏色,染色技術一般分為兩種,分別是在預成染色和浸泡染色[12]。兩種方法都能很好地改善二氧化鋯修復體的顏色特征。但因其原理不同,染色后的效果也不同。前者是將著色劑預先添加在二氧化鋯粉體中以改變修復體的顏色,使用時技師只需根據患者的顏色挑選適合顏色的鋯塊,具有色彩均勻、色差較小等特點,是一種較理想的顏色解決方案,但后續再染色不易著色,價格昂貴[13]。后者是將二氧化鋯預燒體浸泡在特定染色劑中使著色溶液滲透進入材料以改變預燒體的顏色,該法操作簡單,但修復體的顏色會隨著時間及牙冠厚度的改變而影響染色效果[14]。在本研究中采用的是浸泡法匹配對色,該法受時間、操作等影響較大,因此兩組修復體在修復術后6個月、12個月復查時均檢出,小部分修復體牙合面染色不同程度被磨耗而導致與鄰牙有輕度色差,這也與史也、張筱薇、崔廣等學者研究一致[15-17]。
3.4 機械性能:在口腔修復領域,二氧化鋯修復體其優良的強度、硬度等機械性能是鑄瓷、二氧化鋁等全瓷材料所無法比擬的。機械性能通常采用抗彎強度和硬度來衡量研究,抗彎強度表示修復體在口腔咀嚼環境中所能承受的壓力,硬度是對修復體的耐磨性能進行評估。1975年,Mclean學者指出,用于制作的全瓷修復體強度必須在300MPa以上,目前口腔臨床上常用的全瓷材料中,鑄瓷的抗彎強度是350~400MPa,二氧化鋁的是400~450MPa,而二氧化鋯的抗彎強度卻遠超兩者之上,達到600MPa,甚至1 500MPa以上[2,18]。據文獻記載,進口威蘭德二氧化鋯的抗彎強度達1 564MPa,硬度達12.94GPa,國產愛迪特二氧化鋯的抗彎強度達1 102MPa,硬度達13GPa,單從實驗室測試數值上對比,進口二氧化鋯的抗彎強度與國產二氧化鋯有統計學差異,但硬度比無顯著差異[19],兩種材料都遠達口腔臨床修復所需。另外本實驗通過1年的短期臨床觀察,沒有發現進口二氧化鋯和國產二氧化鋯在修復體完整性方面有顯著區別,即初步可認為,國產二氧化鋯材料可用于臨床磨牙缺損的修復。
本實驗屬于短期研究,遠期的修復效果如何尚須進一步隨訪觀察和分析。本研究結果表明,短期觀察國產全解剖形態二氧化鋯冠用于磨牙牙體缺損的修復效果良好,與進口全解剖形態二氧化鋯冠對比無統計學差異,能滿足臨床要求,國產二氧化鋯價格經濟實惠,臨床上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
[參考文獻]
[1]Alfawaz Y.Zirconia crown as single unit tooth restor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J].J Contemp Dent Pract,2016,17(5):418-422.
[2]祁兵,何艷.氧化鋯全瓷冠修復體40例臨床效果評價[J].上海口腔醫學,2016,25(3):364-367.
[3]施紅衛,鄭虎.口腔修復中應用國產二氧化鋯修復體的效果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4,20(10):1435-1437,1440.
[4]CvarJF,RygeG.Reprint of criteria forth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dental restorative materials[J].Clin Oral Investig,2005,9(4):215-232.
[5]Choi YS,Kim SH,Lee JB,et al.In vitro evaluation of fracture strength of zirconia restoration veneered with various ceramic materials[J]. J Adv Prosthodont,2012,4(3):162-169.
[6]趙云,張少鋒,高婧,等.287件CAD/CAM二氧化鋯全瓷修復體3年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6,32(3):308-312.
[7]Triwantana P,Nagaviroj N,Tulapornchai C.Clincical performance and failures of zirconia-based fixed partial dentures: a review literature[J].J Adv Prosthodont,2012,4(2):76-83.
[8]肖凌,巢永烈.氧化鋯全瓷修復體崩瓷的主要原因探討[J].國際口腔醫學雜志, 2013,40(2):195-198.
[9]Beuer F,Stimmelmayr M,Gueth JF,et al.In vitro performance of full-contour zirconia single crowns[J].Dent Mater,2012,28(4):449-456.
[10]王玉瑋,李丁新,趙飛,等.Cercon氧化鋯全瓷冠與全鋯冠在后固定修復中對比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7,46(11):1537-1539.
[11]李學盛,李鴻波.固定修復體適合性評價方法的研究進展[J].國際口腔醫學雜志,2017,44(6):726-730.
[12]馮靚婧,于皓,程輝.不同染色方法對氧化鋯陶瓷性能的影響[J].口腔疾病防治,2018,26(5):334-337.
[13]陳劍鋒,趙妍,溫寧.兩種著色氧化物對氧化鋯陶瓷的顏色影響[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3,14(3):165-168.
[14]劉小麗,廖嵐.牙科用氧化鋯陶瓷材料著色的研究進展[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1):48-52.
[15]史也,吳效民.氧化鋯全瓷修復體顏色再現的影響因素[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 2014,15(3):179-182.
[16]崔廣,王茵,唐偉華,等.CAD/CAM全解剖形態氧化鋯修復體在后牙固定修復中的應用[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21):9779-9781.
[17]張筱薇,余培,薛晶,等.2種染色方法對氧化鋯陶瓷理化性能的影響[J].廣東牙病防治,2015,8(23):401-405.
[18]辛志強,梁銳英,楊春俠.3種氧化鋯全瓷冠修復后牙5年臨床效果評價[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6,37(2):158-160,170.
[19]周裕翔.四種氧化鋯全瓷材料的性能比較[J].浙江臨床醫學, 2018,20(4):676-67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