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杰
摘? ? 要: 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課是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面臨問題,有待改進。本文分析了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指導課開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加強課程認識、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多元混合教學模式、健全課程考核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對創新創業指導課程改進提出建議。
關鍵詞: 創新創業指導課? ? 問題? ? 課程改革? ? 建議
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課程教學,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1](83-86),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舉措[1](83-86),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高校要重視創新創業指導課教學,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完善課程體系建設[2]。隨著國家對創新創業的重視,如何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是高校應該重視的問題。
一、高校創新創業指導課現狀及問題
1.對創新創業指導課認識不足。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部分高校對開展好創新創業指導課教學認識不足、重視不夠[3](36-39),教育理念滯后。認為創新創業指導課是考查課,課時安排較少,教學管理、督導機制不健全,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弱化甚至忽視管理和督導,相關教學資源和科研經費得不到保障。一些學生功利地認為,學校開設創新創業指導課是為培養創業者,指導學生如何創業,如果自己沒有創業的想法,可以不重視這門課程,渾水摸魚拿到學分就行[3](36-39)。以上認識完全忽視創新創業指導課在培養和強化學生自信心、團隊意識、組織管理力、開拓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育人作用。沒有認識到其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行為素養的綜合教育課。
2.專業化師資力量薄弱。
創新創業指導課涉及管理、教育、社會、心理等多學科知識[4](15-17),具有時代性、實踐性特點,單純的理論知識教學不能滿足課程需要。課程教師不僅需要多學科的知識儲備,還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較強的創新創業實踐經驗、敏銳的社會經濟洞察力[4](15-17)。目前一些高校創新創業指導課程通常由思想政治教育課、形勢與政策課的授課教師,以及行政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等承擔教學工作。大多數授課老師因缺少系統的課程理論學習和創業實踐經驗,職業洞察力、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較差,課堂教學只能滿足于從書本到書本式的“照本宣科”,或“天馬行空”式的想當然,教學成效難以保障,無法給予學生深入指導,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創新創業指導的價值難以體現。
3.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有待改進。
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課程教學大多沿用“填鴨式”式課堂講授教學。灌輸過多,參與過少;結論性過多,問題型過少;封閉式過多,發散性過少,課程設計單調,過于抽象,缺乏靈活、富有特色的學習方式和渠道,課程內容滯后,與時代不符。教學過程中普遍采用大班額的授課形式和統一的教學模式,忽略學生專業、創業需求等個性化差異,容易導致“教師教授”與“學生需求”相反,無法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提供專業有效的指導[5](41-43)。最主要的是創新創業指導課程學時較少,以理論教學為主,缺乏實踐教學,學校創建的“創新夢工廠”“創業孵化基地”等只對小部分“精英”開放,主體學生實踐教學缺失,使教育時效大打折扣。
4.考核模式單一,教學評價片面。
目前部分高校創新創業指導課考核以學期結束時的理論知識考試為主,即便少部分高校以期末小論文形式考核也只是停留在寬泛考核下的心得體會撰寫。這種停留在理論知識掌握基礎上只注重結果考查,以某一次結果評價學生的傳統考評方式,只會讓學生的知識成為機械性記憶,不能靈活運用。因缺乏實踐考核、過程考核,造成考核結果片面,難以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習成效等做出全面評價,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二、新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指導課程的改進
1.加強課程認識。
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到創新創業課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培養學生開拓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1](83-86)。依規、依綱將創新創業指導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列入高校課程管理、督查體系。單獨成立創新創業指導課教研室,加強日常管理和指導,增加課程教學量,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健全課程體系,保證國家鼓勵在校生創新創業政策的實施,保障教學設施與經費的投入。通過課程前期任課老師對學生的利他性宣傳和創業校友的現身說法,讓大學生正確認識到創新創業指導課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作用和對實現高質量就業創業起到的積極意義。糾正學生認為創新創業指導課是“小眾課堂”“邊緣學科”的錯誤認識。通過豐富教學形式、增加教學互動、引入案例教學和情景模擬教學,兼顧個性教學和職業需求教學,提高學生參與度和學習興趣,增進課程認識,提升育人成效。
2.完善師資隊伍建設。
優秀的教師團隊是確保教學成效的重要支撐。高校要進一步加強面向創先創業指導課教學的優秀人才引進,保證創新創業教育有效運行。在做好專業教師招聘的同時,多途徑完善師資隊伍建設,一是選拔創新意識強、思想覺悟高、有豐富創業經驗、德才兼備教師向專業創新創業課指導教師轉化。二是進一步加強創新創業課指導老師的培訓指導,通過崗前培訓、外出參加國家培訓和省級培訓項目、企業掛職鍛煉、校際交流、創業大賽參賽觀摩等形式讓教師走出去,實地感受區域發展、學習先進的創新創業指導理念和經驗,提高教學能力和創新創業指導水平。三是根據課程涉及管理、社會、教育等多學科知識狀況,將課堂教學內容按學科模塊劃分,選聘相關專業教師按學科模塊組織教學。四是依托學校“產—學—研”實踐基地、學院理事會等校企合作單位,把有豐富創業經驗的企業界、商界精英或創業成績突出的校友作為兼職教師吸納到創新創業指導課教學隊伍中。通過優化隊伍結構、豐富來源渠道等方式,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專兼結合、理論與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學團隊。
3.多措并舉構建多元混合教學模式。
創新創業指導課僅僅依靠“填鴨式”課堂教學難以滿足課程目標要求及學生實際需求。需充分借鑒混合式教學、參與式教學、翻轉課堂等理論,運用互聯網技術、借助“創青春”、眾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等實踐平臺,實施網絡在線學習、課堂參與式學習、項目化實踐教學的多元混合教學模式。
課前學生帶著教師根據學習內容設計的問題,利用慕課、智慧樹等網絡學習平臺,靈活自主地學習、分享網絡精品課程資源,享受課程專家的理論知識講解,學習基礎課程理論[6](120-122)。課堂教學借助“翻轉課堂”理論,以學生課前學習問題為導向[7](43-46)。通過小組式合作學習、情景案例式體驗、互動探究式學習、教師有針對性的解答,以“問題提出—問題歸類—問題解決—深化提高”為教學思路[7](43-46),師生共同參與實現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傳授創業知識、提高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創業素質模塊學習中,以Levis牛仔褲誕生的創業歷程為案例教學,通過小組角色扮演,將學生引入Levis創業歷程中,以創業成功體現的創業素質為討論焦點,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教師引導,讓學生深刻掌握理解創業需要的素質。
課后實施項目化實踐教學,學生根據專業背景、興趣不同自由組合小組[8](120-122),以“挑戰杯”“創青春”等創業大賽和校企合作項目參與為抓手。通過整合教育資源,開展項目小組式指導教學,帶領學生參與項目的策劃、管理與運營[9](51-53)。以理論與實踐結合、兼顧學生個性化指導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新思維,激發創業熱情,增強創新創業指導課育人成效。
4.健全創新創業指導課考核機制。
創新創業指導課作為一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公共必修課,應制定適合本學科特點的考核機制。本著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促進學生發展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多元化、多層面評價;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考核,又要加強學生學習態度、創新意識和實踐應用層面的評價。制定網絡學習成績+課堂表現成績+實踐考核成績的綜合性考核機制。以網絡平臺測試成績和課件學習情況界定網絡學習成績[10](7-9),以課堂簽到、課堂表現、隨堂測試成績界定課堂表示成績。以“挑戰杯”“創青春”等創業大賽的獲獎情況和校企合作項目的參與、完成程度及實踐項目指導老師的評價界定實踐考核成績。突破僅限于理論知識的考核,注重學習過程和實踐效果的考核。將考核評價融入教與學的過程中,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習成效,健全創新創業指導課考核機制。
三、結語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載體,對培養大學生團隊意識、創新精神、提高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意義重大。面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號召,高校應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加強創新創業指導課程建設,完善專業師資結構,創建教育教學新模式,健全課程考核機制,以創新創業推動學生高質量就業,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參考文獻:
[1]何聞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路徑選擇及優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34(3).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Z].國辦發〔2015〕36號.
[3]孫妍,王惠君,楊躍輝,魯曉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創業指導課程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7(12).
[4]張雷.地方本科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3(12).
[5]許丹丹,丁忠利,張可.“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改革初探[J].科教文匯,2019(456).
[6]孫伶俐,李煒.“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指導教育模式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8,16(10).
[7]高金超,韓瑞娟.將“翻轉課堂”應用于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的思考[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6,26(4).
[8]劉晨,湯穎,沈超.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6).
[9]劉鑄,劉萬芳,張慶祝.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指導服務體系建設研究——以遼寧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17(24).
[10]劉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的創業指導課程新發展[J].勞動保障世界(創新創業版),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