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徽



[摘要]目的 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在低位直腸癌術后結腸造瘺口中的應用。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低位直腸癌術后結腸造瘺口患者臨床資料,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A組(n=43)與B組(n=43)。A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B組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方法。比較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并發癥發生率及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結果A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為(33.07±4.92)分,低于B組的(44.29±4.5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8.60%,高于B組的4.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在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知識、自護技能及自我護理總評分低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低位直腸癌術后結腸造瘺口患者用綜合性護理干預,能降低各類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低位直腸癌;結腸造瘺口;臨床護理;綜合護理干預;生活質量;自我管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 R473.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5(a)-0239-04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lostomy after operation of low rectal cancer
SUN Hui
Department of Surgery, Fushun Fourth Hospital, Liaoning Province, Fushun? ?1131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olostomy fistula after low rectal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6 cases of colostomy after operation for low rectal canc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n=43) and group B (n=43) according to difference the nursing methods. Group A us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s, group B us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quality of life, complications and self-nursing abi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33.07±4.92] points) was lower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 B ([44.29±4.51]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group B was 4.65%, which was lower than 18.60 % in group A,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Patients in group B scored were higher than group A in self-care management such as self-concept, self-care responsibility, self-care knowledge, and self-care skill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olostomy of low rectal cancer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arious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Low rectal cancer; Colostomy orifice; Clinical nursing;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Quality of lif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直腸癌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占有較高比例,且發病率有升高趨勢[1]。目前臨床對低位直腸癌采取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Miles術),該手術治療效果已得到臨床認可,但該手術因為無法保留肛門,需要設置結腸造瘺幫助患者排便,低位直腸癌術后結腸造瘺口改變患者排便方式,易出現各類造瘺并發癥,且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較低,缺乏造瘺護理及管理能力。本研究結合我院收治且各項資料完整的86例低位直腸癌術后結腸造瘺患者資料,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患者預后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而指導臨床此類疾病患者的有效護理,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且各項資料完整的86例低位直腸癌術后結腸造瘺患者臨床資料,依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A組(n=43)與B組(n=43)。A組中,男26例,女17例;年齡43~74歲,平均(52.95±3.85)歲;病理分型:黏液腺癌18例,腺鱗癌16例,未分化癌9例。B組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40~75歲,平均(52.99±3.82)歲;病理分型:黏液腺癌19例,腺鱗癌14例,未分化癌10例。患者均用Miles術與結腸造瘺口,造瘺口處于臍與髂前上棘連線中點。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明確診斷為低位直腸癌[2];②符合Miles術及結腸造瘺口術適應證[3];③患者或家屬知情后簽署《患者手術治療知情同意書》;④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⑤手術治療與后續護理資料均有記錄。排除標準:①同時有其他惡性腫瘤患者;②治療、護理依從性較差患者;③合并精神異常、肝腎心肺功能不全患者;④中途轉診治療或意外死亡患者。
1.3方法
A組按照常規方法進行低位直腸癌術后結腸造瘺口護理,包括遵醫囑用藥治療、病情觀察、保持良好病房環境、提供健康知識咨詢服務、告知患者術后注意事項等。
B組在常規護理同時為患者采取綜合性護理干預,干預措施如下。①心理干預:患者因疾病、手術及造瘺口問題,出現多種負面情緒,充分發揮主動性,善于通過與患者溝通,初步掌握患者可能存在心理問題。通過收集患者相關資料,明確患者出現負面心理的原因,如擔心醫療費用、擔心別人異樣眼光、擔心造瘺口影響自身生活質量等。通過前期分析,為不同患者實施個性化心理干預,每日主動與患者談心,為患者講解國家在醫療方面優惠政策,邀請術后恢復好患者講解自我管理及內心感受,還要發揮患者家屬及親朋好友對其情感支持,幫助其擺脫孤獨、恐懼,通過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安心治療,穩定情緒。②健康宣教:采取多元化健康宣教手段,宣教前調查患者一般資料,如受教育程度、視力狀況、聽力狀況、使用智能手機情況。通過發放臨床護理知識要點宣傳冊、一對一健康宣教、播放健康知識音視頻材料、微信及微信號等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完成后對其掌握程度復查,對患者不了解的內容現場通俗講解。③飲食干預:患者通常在術后2~3 d結腸造瘺口開瘺,并根據造瘺口排便、胃腸功能恢復調整飲食。飲食方面,要對患者日常主要飲食情況調查,為患者詳細列出食物清單,如大蒜、山芋、洋蔥等存在刺激性,容易脹氣,而芹菜、筍、韭菜等食物含有粗纖維過多。上述食物嚴格限制攝入量,通過飲食指導避免不當飲食引起的造口梗阻,飲食干預應遵循“少食多餐,低渣高蛋白”飲食原則,保證每日飲水量。④排便訓練護理干預:患者初期無法控制排便,給患者帶來痛苦,增加心理負擔,對此要幫助患者排便訓練。通常在胃腸道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后行條件反射訓練,如患者在晨起、晚睡前行腹部按摩,清晨可飲白開水。通過上述護理幫助胃腸道蠕動,患者有便意可逐步增加腹壓完成排便,幫助患者增強排便意識,不要嫌麻煩。控制排便訓練方面,可調整休息體位、讀報刊雜志、聽音樂等緩解便意,逐步實現對排便控制,排便訓練讓患者逐步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⑤造瘺口并發癥護理:造瘺口術后出現各類并發癥,要加強對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常見并發癥及干預措施如下:a.造瘺口周圍皮炎,為患者現場示范造瘺口正確使用方法及護理操作,由患者或家屬重復操作,護理人員對其操作存在問題予以糾正。對周圍皮炎發生風險較大患者可預防性用消炎藥物,如紅霉素軟膏。b.造瘺口出血,重點加強術后24~48 h病情觀察,評估引流液顏色及量變化,如引流液顏色鮮紅、引流量>50 ml/h,患者出現血壓下降、心率加速等問題,要及時通知主治醫生處理。調整造瘺袋更換頻率,根據造瘺袋引流液變化便于盡早對出血問題采取措施。c造瘺口壞死,外置腸管變黑、顏色暗淡、分泌物有惡臭,患者可能出現造瘺口壞死,及時處理。造瘺口水腫可局部濕敷。兩組術后均隨訪(6.00±0.10)個月。
1.4觀察指標
①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②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
1.5評價標準
患者術后生活質量使用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評分(QOL)進行評價,滿分為60分,其中51~60分為良好,41~50分為較好,31~40分為一般,21~30分為差,<20分為生活質量極差[3]。患者出院時自我管理能力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進行,包括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知識、自護技能,全部43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分值0~172分,分值越高則患者自我護理管理能力越好[4]。并發癥包括造瘺口狹窄、造瘺口出血、 造瘺口壞死、造瘺口脫垂。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QOL評分的比較
兩組在隨訪結束后評價生活質量。兩組護理前QO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QOL評分高于護理前,B組護理后QOL評分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
B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65%,低于A組的18.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出院時自我管理能力評分的比較
B組出院時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知識、自護技能及自我護理總評分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直腸癌有較高發病率,手術是疾病治療重要方法,臨床關于Miles術治療低位直腸癌的報道較多,其實際治療效果得到證實。因為Miles術后要留置造瘺口,對患者生活質量、心理狀態、術后恢復產生影響,同時也對患者飲食、自我管理等提出更高要求[5]。加強對低位直腸癌術后結腸造瘺口患者護理研究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通過對不同護理模式對應效果分析,為患者后續全面護理提供依據,幫助患者不斷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常規患者術后護理多局限在生理指標方面,忽視術后心理方面的變化,與此同時,常規護理有被動性特點,健康知識要患者或家屬自行詢問,護理人員主動開展健康教育內容較少,部分護理人員盡管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但內容泛泛而談,與患者實際護理服務需求出現不一致[6-7]。
本研究B組護理期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整個護理涉及到心理干預、健康宣教、飲食干預、排便訓練護理干預、造瘺口并發癥護理,同常規護理方法比,B組術后開展護理項目明顯增多,能兼顧生理與心理護理,護理期還能依據患者個體性差異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考慮到每位患者護理需求。尤其在健康教育方面,通過采取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及后續的重點講解,幫助患者掌握更多知識,依靠健康知識影響自身行為,促進自我護理管理能力的提高[8]。
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護理后QOL評分低于B組,提示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B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4.65%)低于A組的18.60%(P<0.05),提示綜合護理干預能通過改善相關因素,達到預防術后并發癥發生目的。B組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知識、自護技能及自我護理總評分高于A組(P<0.05),提示B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方法能幫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巧,為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奠定基礎。
鄧佳靜[9]認為人文關懷護理可幫助直腸癌結腸造瘺口圍術期患者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吳風榮等[10]指出預見性護理可降低直腸癌術后結腸造瘺口并發癥發生率。國內眾多文獻報道均證實對低位直腸癌術后結腸造瘺口采取相關護理干預,能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11-16]。本研究B組采取的綜合護理同樣能突出人文關懷與預見性護理優勢,護理效果較好,同上述眾多文獻研究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低位直腸癌術后結腸造瘺口患者用綜合性護理干預,能降低各類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敬浩,董明.直腸癌結腸造瘺術后并發癥護理措施回顧性分析[J].安徽醫藥,2018,22(7):1413-1415.
[2]顧艷宏,劉靜.中國Ⅱ、Ⅲ期結直腸癌縣域醫師診療指南-內科部分(2019版草案)[J].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2019, 8(4):325-328.
[3]常文舉,任黎,許劍民.2019年結直腸癌肝轉移診療指南最新解讀[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9,26(8):907-911.
[4]趙麗.預見性護理應用于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后結腸造瘺口的并發癥及生活質量分析[J].臨床研究,2018,26(3):120-122.
[5]王科潤.造瘺口擴張護理預防直腸癌根治術后造瘺口并發癥的療效觀察[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8,12(1):75-77.
[6]劉健雄,陳德明,范海鷹,等.直腸癌腹壁造瘺口并發癥的分析及處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1):85-86.
[7]邱惠芳,高珍蘭,鄭麗雅,等.延續性健康教育對直腸癌結腸造瘺口病人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7, 15(6):719-720.
[8]劉娟,歐添英,馬雪花.造瘺口擴張預防直腸癌根治術后造瘺口并發癥的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8):58-59.
[9]鄧佳靜.人文關懷護理對直腸癌結腸造瘺口圍手術期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5):378-379.
[10]吳風榮,李愛萍,于淑華.直腸癌術后結腸造瘺口84例護理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5):3071-3072.
[11]黃旦連,劉黃麗.直腸癌結腸造瘺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及預后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14):2284-2285.
[12]馮西平,劉小俠,王惠華.造瘺口擴張訓練配合共情干預對直腸癌術后造瘺患者心理狀態及術后人工肛門并發癥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0):1229-1231.
[13]蔡淑惠,梁德尾,王瓏,等.直腸癌合并糖尿病術后造瘺口感染的護理干預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9):110-111.
[14]余忠貞,劉美,黃露露.多學科診療模式下結直腸癌術后造瘺口護理臨床教學實踐[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9,5(4):195-197.
[15]藍雪.人文關懷護理用于直腸癌結腸造瘺口患者護理臨床效果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7):1094-1096.
[16]張旭.人文關懷護理對直腸癌造瘺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9,16(5):98-102.
(收稿日期:2019-09-27? 本文編輯: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