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樺
摘要:近年來,智慧檔案館建設成為業界熱門話題,但由于起步較晚,進展不盡如人意。在智慧檔案館建設方面,目前仍存在不少認識誤區,表現在頂層設計、系統定位、技術依賴、建設導向等方面。本文綜合闡述了認識誤區的具體內容,并提出了相應對策,以期對智慧檔案館建設提供些許啟示與幫助。
關鍵詞:智慧 智慧檔案館建設 認識誤區 對策
“智慧檔案館”(Smart Archives)是伴隨“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等概念,以智慧城市建設為背景,由檔案專家提出的。根據牛津詞典中較接近的解析,此處“智慧”(Smart)應理解為“人或物快速反應、聰明、智能地應對情況的能力”。因此,智慧檔案館的“智慧”可理解為在檔案收集、保存、管理、利用等業務流程中,調動各種資源,支持用戶的知識應用和生產性使用,智能滿足用戶需求的能力。
智慧檔案館作為一種全新的檔案理念,是在智慧工程建設驅動下,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對實體或電子檔案資源進行感知與挖掘,對“館藏數字化、管理智能化”等功能進行提升和完善,形成多樣化的智慧檔案信息,為公眾提供豐富、全面、及時的檔案服務。
智慧檔案館充分依托新技術、新手段,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主動感知、分類挖掘、科學保管、智能利用、優化處理檔案信息資源,實現各類檔案資源與信息的整合、開發與共享,使得智慧檔案館中的各種要素和諧運行,檔案信息資源和人力、資金等各要素達到有機融合,繼而為用戶提供高質量、高效率、人性化的服務。
智慧檔案館建設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科技進步的新興產物。在可預見的將來,決定檔案事業發展的因素不再僅僅是普通的檔案保管與利用,還包括借助新技術,最大限度提升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能力,使檔案的價值取向從數據、信息和知識上升到智慧的高度,從而使檔案館功能實現質的“飛躍”。
從眾多文獻中可以看出,智慧檔案館建設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研究相對淺顯,定位相對模糊。比如,有些研究不加消化吸收地將“智慧”概念生搬硬套到檔案館上,甚至直接從起步較早的智慧圖書館“移植”而來,或者大談特談“RFID”等智能樓宇或物流通用技術在智慧檔案館建設中的應用,有喧賓奪主之嫌。智慧檔案館建設出現的認識偏差,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可以在一些城市試點”
國家層面總體設計、統籌規劃和戰略部署的缺失,使得一些地區按照自己的理解,自發開展智慧檔案館的前瞻性研究和探索,無論是在建設目標,還是在基礎條件、內涵功能、構成要素等方面,都沒有形成廣泛共識,導致同類型同行業的檔案數據標準不統一,信息資源無法共享,建設水平參差不齊,達不到預期目標和要求,制約檔案館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各地區各行業智慧檔案館建設的試點,在取得成功經驗的同時,在理性投入、準確定位、合理規劃等方面難免各行其道,極易導致資源浪費,還會加劇檔案領域的信息孤島現象。
(二)“主要依賴于技術手段”
談到智慧檔案館建設,必然離不開“互聯網技術”“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通信”等概念,有些文獻資料主題雖涵蓋了智慧檔案館的基礎理論、信息服務、信息技術和資源建設等,但多聚焦于信息技術方面,對其他主題的研究相對薄弱,并且對將檔案數據、信息上升到智慧高度關注有限。大多數學者對檔案、檔案館(包括各種業務流程)的內在智慧更感興趣,卻不自覺地苛求軟硬件系統的先進性,致使內在智慧一定程度上被忽略或輕視,不免讓人擔憂建成的智慧檔案館有名無實,無法改變檔案供給側與需求側失衡的現狀,或者說會進一步加劇信息孤島現象。
(三)“類似數字檔案館建設”
對于數字檔案館與智慧檔案館的關系有兩種認識:一是認為兩者“同向發展”,即前者是基礎,后者是必然結果;二是認為兩者“并行并存、略有交叉”,即智慧檔案館重在感知技術,數字檔案館重在數據處理。就全國范圍來看,在數字檔案館建設還沒有取得全面勝利的今天,又出現了智慧檔案館這種全新的檔案館模式,且兩者關系尚未明朗,無論對數字檔案館建設的繼續推進,抑或對智慧檔案館建設的摸索探究都十分不利,因為它關系到智慧檔案館建設是必須另起爐灶,還是“彎道超車”。
(四)“檔案數據就是大數據”
在檔案數字化基礎上,檔案成為可以在服務器上儲存、通過網絡進行訪問的數據,檔案數據被深度挖掘。但是,檔案“數據”與大數據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不少人對大數據在智慧檔案館建設中的角色定位存在認識偏差。檔案本身是歷史的記錄和回溯,是歷史的真憑實據,具有極高的憑證價值和情報價值,加之檔案有一個法定封閉期,導致被人們廣泛利用或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具有滯后性,而大數據的突出優勢在于數據傳輸和接收的高速與實時。也就是說,智慧檔案館中儲存的是經過鑒定篩選、時效性相對較弱的數據,與大數據的概念差別很大。
(五)“應納入智慧城市框架”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檔案館是檔案館信息化建設的更高階段,這已經成為廣泛共識。但是人們對智慧檔案館的認知和定位籠統、模糊,認為智慧檔案館建設要限定于智慧城市建設的框架內,并處理好與智慧城市建設其他重大工程項目的協同共生問題,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實現檔案館向“智慧”轉型。那么,有一個疑問:離開智慧城市,智慧檔案館就不能存在嗎?如果將智慧檔案館囿于智慧城市的范疇進行研究和分析,難免思路狹隘,形成錯覺,影響對智慧檔案館建設的準確定位。
(六)“應以檔案部門為主導”
有人認為,智慧檔案館建設應以檔案用戶或社會公眾為主體,更多的觀點認為,智慧檔案館建設應該從檔案部門的角度出發,從管理手段、技術應用和人才隊伍建設等軟硬件方面做大做強,與智能樓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交互融合,使之向智慧型轉變。這種將檔案部門和社會公眾對立起來,以一方為主導的觀點,就會不自覺地忽視另一方的地位和作用。
各綜合檔案館應充分認清智慧檔案館建設中的誤區及產生的原因,并從根本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保證智慧檔案館建設步入規范、合理、正確的軌道。筆者結合部分文獻資料和自己的理解,歸納總結出以下應對策略。
(一)確立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
智慧檔案館的建設應該得到國家層面足夠的政策支持和宏觀指導,應以國家層面為起點,建立合理的組織領導機構,充分考慮我國檔案管理體制地區和行業差異,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戰略架構和總體設計,確定智慧檔案館的指導原則、發展方向、基本格局和建設步驟,作為各級各類智慧檔案館建設的基本遵循和發展藍圖,構建涵蓋全國范圍的智慧檔案館網絡體系,健全物理安全、網絡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等防護體系,確保智慧檔案館可持續發展,這是推動智慧檔案館建設的重中之重。
(二)筑牢技術為人服務的根基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智慧檔案館建設沒有理由拒絕信息技術的大顯身手。但是,再先進的技術也是為人服務的,對新技術的膜拜有可能偏離檔案工作的初心,顧此失彼,本末倒置。智慧檔案館建設應遵照檔案館的社會本質及發展規律,恪守檔案館基本職能和檔案工作本質,以用戶為中心,優化檔案資源與智慧服務模式,在檔案工作與信息技術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或切入點,在確保檔案館根基和檔案基本屬性與功能的前提下,實現對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增強檔案資源的文化特質,使用戶感受到智慧檔案館的人文關懷,體會到智慧檔案館的真正“智慧”。
(三)借鑒數字檔案館建設經驗
數字檔案館主要是將館藏資源進行信息化處理和加工,并進行統一、規范、安全的管理,可以為智慧檔案館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以及基本數據支撐。而智慧檔案館通過各種先進手段對數字檔案進行開發,對檔案館實體、館內設備和檔案資源等進行智能管理,是智慧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需要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助陣。智慧檔案館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數字檔案館,并幾乎擁有數字檔案館建設的全部先進技術,兩者都是檔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檔案館建設應充分借鑒數字檔案館建設的經驗,少走數字檔案館建設的彎路。
(四)正確理解和運用大數據
隨著云計算的到來,大數據被廣泛關注,它的規模足夠大,可以在獲取、存儲、分析等方面遠超傳統數據庫范圍的數據集合,有四個基本特征:海量數據規模、快速數據流轉、多樣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其核心是挖掘數據價值,進行數據分析,其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是對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因此,智慧檔案館在進行檔案信息儲存和運算、海量數據分析并處理相應問題時,雖然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但歸根結底此“大數據”與檔案信息數據不是同一概念。比如,利用大數據可以推測用戶意圖和需求,減少檢索資料的困惑,使用戶體會到智慧檔案館的“智慧”所在。
(五)合理納入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是一個涉及各行業的城市整體發展方式,它要求城市各要素全面互聯、充分整合,而檔案由于保密和安全等要求,需要進行權限設置。另外,當前我國檔案的開放程度較低,再加上地域和行業限制,即便智慧檔案館建成后,也會有相當一部分檔案無法被納入到智慧城市體系中。因此,依托智慧城市建設智慧檔案館,要充分論證時機是否成熟,基礎設施是否達到必要條件,是否與檔案工作水平協調一致,要考慮不同數據的標準、不同平臺的融合等技術問題,還要探究如何跨越智慧城市界限,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解決館際資源交互共享等問題,使智慧檔案館的“智慧”名實相副。
(六)正確理解由誰主導的問題
智慧檔案館的建設,以檔案部門為主導,抑或以社會公眾為主體,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智慧檔案館是否能更好地實現其基本職能,強調檔案部門的職責并不是對社會公眾的遺忘,檔案部門作為國家檔案事業的建設者和主導者,由其主導智慧檔案館建設理所當然。以此為前提,在智慧檔案館建設時,應充分考慮、融入和滿足社會公眾需求,實現智慧檔案館的應有價值和功能,才是智慧檔案館建設的初衷。
2017年初,圍棋人工智能機器人“AlphaGo”完勝中日韓一流棋手60盤,震驚世界。筆者認為,智慧檔案館應該具備“AlphaGo”那樣準確判斷檔案用戶思維或意圖的能力,未雨綢繆地提供不同層次、紛繁復雜的檔案服務,滿足各類用戶的多樣需求。當前,各地各行業智慧檔案館建設方興未艾,如火如荼,決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要依托國家宏觀戰略布局,納入國家智慧戰略體系,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深入把握智慧檔案館內涵,廣泛吸納智慧城市各建設項目的成功經驗,憑借相關行業核心技術支持,推進智慧檔案館建設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學娟,楊陽.智慧檔案館研究之“智慧”缺失[J].檔案建設,2017(2):9-12.
[2]王素紅.對智慧檔案館建設和研究熱的冷思考[J].檔案學通訊,2015(4):39-44.
[3]賀龍龍.新時期智慧檔案館建設的幾點思考[J].智庫時代,2019(38):5-6.
[4]楊靖朋,禮青.人工智能對智慧檔案館的驅動作用研究[J].北京檔案,2019(1):9-13.
[5]戴秀文.探析人工智能時代智慧檔案館的建設[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9(8):115-117.
[6]胡曉慶.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檔案館建設優劣勢分析[J].山西檔案,2015(5):99-101.
[7]劉俊恒,譚爽,翟鑫鑫.智慧檔案館建設條件與原則探析——基于我國43家檔案館的調查[J].檔案與建設,2017(4):24-27.
[8]王曉雁.智慧檔案館與數字檔案館的關系分析[J].云南檔案,2019(5):58-59.
[9]魯冰瑩.聚焦:“智慧檔案”建設的前瞻構想[J].浙江檔案,2014(3):14-17.
[10]王媛媛.國內智慧檔案館的現狀與發展[J].蘭臺世界,2017(A01):19-20.
[11]楊來青.智慧檔案館是信息化發展的必然產物[J].中國檔案,2014(6):64-66.
[12]阿爾法圍棋[EB/OL].[2020- 5- 12].https:// baike.baidu.com/item/AlphaGo.
[13]OxfordEnglishDictionarySmart[EB/OL].[ 2019-05- 16]. https ://www. oed. com/ view/ Entry/ 182448?rskey=dt7Fm0&result=3&isAdvanced=false#eid.
[14]大數據[EB/OL].[2020-5-12].https://baike.bai? du.com/item/%E5%A4%A7%E6%95%B0%E6%8D%AE/ 1356941.
作者單位:軍委聯合參謀部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