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商業企業來說,一個商場的選址是一項重要的永久性投資,合適的選址會給企業的知名度、生產經營等方面帶來積極作用,反之,若選址不慎,則會造成很大損失。選址通常會考慮地理位置、經濟、政治、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勸業場是天津商業的標志性代表,現在坐落于天津和平路和濱江道交界處,始建于1928年,至今已有92年歷史。昔日,它的建造者高星橋掌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以其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選中了一個優越的位置,一舉打造了百年聞名的勸業商場。
關鍵詞:勸業場;選址;高星橋;近代商業環境
濱江道作為天津最為重要的商業街,有著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綜合商場,每日都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參觀購物。除了一眼望去繁華的地段與裝潢,街上的許多商業體還擁有充滿歷史感的建筑風格和坎坷動人的品牌故事,天津勸業場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現在看來,也正是數百年前勸業場背后的故事決定了它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讓人無可挑剔的選址位置。
1923年,高星橋結束了數十年的買辦生涯,帶著人生第一桶金離開了中德合辦的井陘煤礦,開始尋求新的商業機遇。沒過多久,他看中了法租界梨棧一帶和英租界碼頭附近的幾塊地皮,并以較低的價格買了下來,而后他仿照上海大世界的規模,在這里建造了一座當時津門最大的高達7層的娛樂商場。自此,勸業場便被譽為天津的“市中之市”、“城中之城”,“不到勸業場,枉來天津衛”這句老話也流傳下來。
這塊土地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首先吸引高星橋進行選址考察的因素。天津勸業商場,位于20世紀20年代的法租界21號路,當時也叫作梨棧大街。在建造勸業場之前,這片空地的兩邊就已經蓋起了幾棟樓房。1926年建造而成的惠中飯店坐落在南邊,1925年建成的興業銀行坐落在北邊,東西兩面有幾間平房,中間是一家叫賣行的存貨場。此處的基礎設施愈發完善,正有逐漸成為商業中心的苗頭。
其次,高星橋也考慮到了經濟環境的影響。近代天津在列強侵華的大背景下迅速發展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曾一度是中國第二大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在上個世紀20年代前后,失意的貴族、軍閥和下野政客、遺老遺少紛紛涌入天津,形成特殊的“寓公”群體。他們雖陷入落魄處境,但仍保留著高檔次的消費需求,促進了天津通俗文化和餐飲服務業的發達,進一步激發了消費市場的潛力。法租界21號路是當時天津衛各條大街中人流量最大的一條,人口密集,居民購買力較強。當時,中外的上流社會人士大多聚居在天津英租界也就是現在的五大道附近,他們進行餐飲消費、休閑娛樂則會選擇梨棧大街一帶。
高星橋一開始的目標就是要建成一座開放式、具有地區影響力的商場,因此,僅僅發現當地的消費需求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有城內外交通條件的支持和足夠的建造資金。而天津從開埠以來就早早地成為通渠之地,海運、航運,在全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進入20世紀后,疏通航道、填補沼澤等措施使得天津內外的交通環境得到很大改善。法租界21路上有軌電車也逐漸完善,有“四面鐘”、“梨棧”、“蘆莊子”等多個站點,便利的交通使得租界的商務活動也趨于繁盛。此外,在津寓公多挾巨額財富,其中有不少人選擇轉向租界一帶投資房地產和工商業。同時期,高星橋失去買辦的身份,財力難以承受建設資金,便臨時成立股份公司進行籌集。公司股東大多居住在租界的杜總領事路,愿意為勸業場進行投資,監督工程建設。
在那個主要靠人力進行建筑生產、資源并不充裕的時期勞動力和原料的可獲性與費用也是需要選址考慮的一大因素。高星橋不惜以白銀一萬兩聘請“永和公司”法國工程師慕樂主持設計勸業場,永和工程司負責施工,施工位置選在距離工程司很近的法租界,人口稠密,人才集中,便于招收受過良好訓練的員工。建造如此浩大的工程必然需要足夠的鋼筋水泥和木材,在高星橋擔任井陘礦務局津保售煤處的總經理時便與美商洋行、輪船公司和煉鋼企業有所往來,這使得他在天津有了熟悉的原料購買路徑。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天津的傳統經濟體系隨著封建社會一起搖搖欲墜,租界文化對天津各個方面都產生著影響。隨著人口的增多,商業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尤其是租界生活水平相對較高,建造一個新型大商場順應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租界的建設和天津的城市建設也對高星橋的個人規劃起到了促進和示范的作用。在開業之初,高星橋就分別以“勸業市場”四字為首寫出四句警言,即:勸吾胞興,業精于勤,商務發達,場益增新。在那個內憂外患的歲月里以“勸業”來寄托實業圖強的希望。
有人說高星橋工于心計,還有人說他有恩必報,筆者認為,無論何種評價,終歸是時勢造英雄。自古以來,商人所處的競爭環境和所求所謀之事都使得人們對他們的評價難免有所偏頗。尤其是在近代復雜的商業環境下,他們既要保證在動蕩的政治時局中能保全自己,又要在不大的商業市場上分一杯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大環境下,市面總體蕭條,大部分商場慘淡經營,平均三年即告關張。1900年梨棧大街一帶被劃入法租界,隨即多國的洋行、教會和中國政客、地方商紳紛紛前來競購地皮,意圖建造樓廈或蓋房出租。一戰時期,天津興起了興辦實業的熱潮,也培養了一批企業家接受高等教育、學習東西方文化。他們在后來為天津經濟的繁榮貢獻了很大力量,也掌握了大部分財富。天津的經濟逐漸由傳統的鹽業糧業轉向工商業和金融業,開始出現新型商場的雛形。高星橋興建勸業場也是受到了當時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更是看到了新型商業的發展趨勢。
總的來說,高星橋的自身的聰明才智以及大環境的推動讓他在20世紀20年代就料到選在勸業場這個地方發展商業必定能有大收益,事實證明也確實是如此。勸業場建成后,周邊的學校、衛生院、稅務所、工商所等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今,天津已經形成了以和平路、濱江道為核心的中心商圈和區域商圈。令人遺憾的是,曾經一枝獨秀的勸業場在并沒有跟上互聯網時代下新零售格局的轉型,使得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與現在的經營模式顯得稍有不符,它也因此面臨著新商業時代的巨大沖擊。
參考文獻:
[1] 張刃.天津商業中心的變遷[J].工會信息,2017(20).
[2] 劉榮伶,李和勇.天津勸業場商業模式源起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6(04).
[3] 李天.天津法租界城市發展研究(1861-1943)[D].天津大學,2015.
[4] 劉夢茹.天津勸業場的空間、歷史與社會[D].南開大學,2014.
作者簡介:孫銀璐(1998—),女,山東濟南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