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雯茜
主題呈現
從一張貼畫說起,那天,一個孩子跑來笑嘻嘻地告訴我:“老師,老師,你看我的小‘紋身”。只見,陳祺的手臂上貼上了大大小小小豬佩奇的貼紙畫,并不停在我面前說著多可愛,多漂亮啊!她還天真浪漫地告訴我,還送了好多貼畫給班上同學。果真我回到教室,只見班上大多數的孩子們手臂上都貼著貼畫,甚至還有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將貼畫,貼到了臉上,這下可好,圖案弄不下來了,正用力使勁用小手摩擦著臉,想要把圖案弄下來,小臉是又紅又腫。在幾個老師的合力幫助下,涂了食用油,用酒精好不容易才擦干凈。事后,我了解到,為了愛美的陳祺,花了幾元零用錢,買了一好幾張紋身貼畫,貼在手臂上。還在同學面前秀來秀去,你貼一張,我貼一張,結果一不小心,貼上了臉……
我沒想到,小小年紀的陳祺居然趕上了時髦。這引發了我的思考,心智不夠成熟的孩子,他們沒有正確地認識美。他們的情商出現了認知失誤。這是個別問題還是普遍的現象?為此,我通過和家長談心,以及和班上孩子的交流觀察發現:班上有不少同學喜歡佩戴項鏈、手鏈等各種首飾,甚至還有幾位小女孩打穿了耳洞。但往往這些所謂“愛美”同學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表現得不太好。看來,這不是個案,而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還會相互傳染和影響。
孩子們普遍認為長得漂亮,穿戴的好看就是美,大部分孩子認為做人善良幫助大家的人也很美,但孩子整體對美的認識處于表面,不能深入理解美的內涵,也很難理解行為美性格美。當我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后,家長們也指出孩子喜歡的美麗的人和東西都僅存于表面,不能正確對待美。
怎么才能解決當前孩子們面臨的問題呢?經過認真思考,整
合家校資源,運用課程化的理念,我設計并開展了一次有班級特
色的系列教育活動,引導同學們認識美的多樣性,以自我欣賞的角度去面對天賦的外表條件,悅納自己,欣賞他人,追求健康的美學生對什么是美,作為學生應追求怎樣的美,是很感興趣的,也是經常會碰到的問題。以他們喜愛的形式向他們展示了什么是美,美應當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應追求什么樣的美,引導學生熱愛美,學會感受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到一個學生既要注意外型美,又要注重心靈美,只有做到外型美、行為美和心靈美的統一,才會變得活潑可愛。
過程呈現
(一)、班級活動
1、開展“小學生是否貼紋身花”的辯論會
通過,讓孩子們辯一辯:小學生貼紋身畫漂亮嗎?那我們應該怎么才漂亮呢?引導孩子認識小學生應該追求不加任何修飾的自然美,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達成情商育人目的。
2、開展以“尋覓身邊的美”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讓孩子們說說身邊自己認為最美的小學生?我們應該怎么做才是最美的小學生?在我意料之中,大多數孩子都總結出了,唯有讀書,有文化,有知識,品德美,那才是最美的人。
3、開展 “墨韻書香”各種讀書活動
1)、親子閱讀為主,家長們根據我推薦的低段學生所要求讀得書籍,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進行親子閱讀。在家長的大力配合下,我要求他們每天讀書時間半小時。
2)、繪本故事分享會,學生可以將自己喜歡的繪本故事帶到學校,與大家分享。
3)、孩子與父母共同創作親子繪本,創編出親子繪本集。
延低段的閱讀活動,我根據中段的閱讀要求,繼續給孩子開展不同的閱讀活動。
4)、思維導圖小能手。在語文教學童話單元里,我讓孩子們讀童話故事,繪制思維導圖,以畫代寫,激發孩子對童話故事的興趣。
5)、我是童話大王。孩子們根據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創編出屬于自己的童話故事。
4、開展親子游學活動
聽過這樣一句話:要么讀書,要么旅行。靈魂與身體總有一個在路上!游學是學習與旅游的結合,在旅游中快樂學習,在旅游中輕松教育。游學是人類教育體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只有通過經歷,才能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內在的素養與動力。游學為游學參與者提供的是具有深遠教育意義的文化探索實踐和激發探索欲的發現之旅。而親子游學中,家長往往可以影響孩子的以后的成長和發展,同時更好培養父母與孩子的情感。
主題呈現
從一張貼畫說起,那天,一個孩子跑來笑嘻嘻地告訴我:“老師,老師,你看我的小‘紋身”。只見,陳祺的手臂上貼上了大大小小小豬佩奇的貼紙畫,并不停在我面前說著多可愛,多漂亮啊!她還天真浪漫地告訴我,還送了好多貼畫給班上同學。果真我回到教室,只見班上大多數的孩子們手臂上都貼著貼畫,甚至還有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將貼畫,貼到了臉上,這下可好,圖案弄不下來了,正用力使勁用小手摩擦著臉,想要把圖案弄下來,小臉是又紅又腫。在幾個老師的合力幫助下,涂了食用油,用酒精好不容易才擦干凈。事后,我了解到,為了愛美的陳祺,花了幾元零用錢,買了一好幾張紋身貼畫,貼在手臂上。還在同學面前秀來秀去,你貼一張,我貼一張,結果一不小心,貼上了臉……
我沒想到,小小年紀的陳祺居然趕上了時髦。這引發了我的思考,心智不夠成熟的孩子,他們沒有正確地認識美。他們的情商出現了認知失誤。這是個別問題還是普遍的現象?為此,我通過和家長談心,以及和班上孩子的交流觀察發現:班上有不少同學喜歡佩戴項鏈、手鏈等各種首飾,甚至還有幾位小女孩打穿了耳洞。但往往這些所謂“愛美”同學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表現得不太好。看來,這不是個案,而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還會相互傳染和影響。
孩子們普遍認為長得漂亮,穿戴的好看就是美,大部分孩子認為做人善良幫助大家的人也很美,但孩子整體對美的認識處于表面,不能深入理解美的內涵,也很難理解行為美性格美。當我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后,家長們也指出孩子喜歡的美麗的人和東西都僅存于表面,不能正確對待美。
怎么才能解決當前孩子們面臨的問題呢?經過認真思考,整
合家校資源,運用課程化的理念,我設計并開展了一次有班級特
色的系列教育活動,引導同學們認識美的多樣性,以自我欣賞的角度去面對天賦的外表條件,悅納自己,欣賞他人,追求健康的美學生對什么是美,作為學生應追求怎樣的美,是很感興趣的,也是經常會碰到的問題。以他們喜愛的形式向他們展示了什么是美,美應當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應追求什么樣的美,引導學生熱愛美,學會感受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到一個學生既要注意外型美,又要注重心靈美,只有做到外型美、行為美和心靈美的統一,才會變得活潑可愛。
過程呈現
(一)、班級活動
1、開展“小學生是否貼紋身花”的辯論會
通過,讓孩子們辯一辯:小學生貼紋身畫漂亮嗎?那我們應該怎么才漂亮呢?引導孩子認識小學生應該追求不加任何修飾的自然美,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達成情商育人目的。
2、開展以“尋覓身邊的美”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讓孩子們說說身邊自己認為最美的小學生?我們應該怎么做才是最美的小學生?在我意料之中,大多數孩子都總結出了,唯有讀書,有文化,有知識,品德美,那才是最美的人。
3、開展 “墨韻書香”各種讀書活動
1)、親子閱讀為主,家長們根據我推薦的低段學生所要求讀得書籍,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進行親子閱讀。在家長的大力配合下,我要求他們每天讀書時間半小時。
2)、繪本故事分享會,學生可以將自己喜歡的繪本故事帶到學校,與大家分享。
3)、孩子與父母共同創作親子繪本,創編出親子繪本集。
延低段的閱讀活動,我根據中段的閱讀要求,繼續給孩子開展不同的閱讀活動。
4)、思維導圖小能手。在語文教學童話單元里,我讓孩子們讀童話故事,繪制思維導圖,以畫代寫,激發孩子對童話故事的興趣。
5)、我是童話大王。孩子們根據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創編出屬于自己的童話故事。
4、開展親子游學活動
聽過這樣一句話:要么讀書,要么旅行。靈魂與身體總有一個在路上!游學是學習與旅游的結合,在旅游中快樂學習,在旅游中輕松教育。游學是人類教育體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只有通過經歷,才能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內在的素養與動力。游學為游學參與者提供的是具有深遠教育意義的文化探索實踐和激發探索欲的發現之旅。而親子游學中,家長往往可以影響孩子的以后的成長和發展,同時更好培養父母與孩子的情感。
家長陪同孩子去內蒙古,看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去西安,爬爬“自古華山一條路,奇險天下第一山”之險峻的華山;去杭州,欣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美景;登上鸛雀樓,一覽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之滔滔黃河水。
價值呈現
(1)情商育人是德育工作中的首要任務,而培養孩子正確的認識美的多樣性,創造不一樣的美的過程。就是情商教育的具體體現。
(2)孩子們是踩著班主任的腳印在行走,因此,班主任要以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引領兒童,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偏航。
(3)隨著我們班閱讀活動不斷深入的開展,孩子們的精神面貌悄悄地變化,學生的文學底蘊也會慢慢地厚實起來,他們也將在讀書中求得知識,在讀書中明了事理,在讀書中學會做人。
時代的發展對班主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班主任,我們只有不斷學習,端正態度,擺正關系,找準位置,才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班主任。愿與全體班主任共同努力追求之。家長陪同孩子去內蒙古,看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去西安,爬爬“自古華山一條路,奇險天下第一山”之險峻的華山;去杭州,欣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美景;登上鸛雀樓,一覽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之滔滔黃河水。
價值呈現
(1)情商育人是德育工作中的首要任務,而培養孩子正確的認識美的多樣性,創造不一樣的美的過程。就是情商教育的具體體現。
(2)孩子們是踩著班主任的腳印在行走,因此,班主任要以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引領兒童,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偏航。
(3)隨著我們班閱讀活動不斷深入的開展,孩子們的精神面貌悄悄地變化,學生的文學底蘊也會慢慢地厚實起來,他們也將在讀書中求得知識,在讀書中明了事理,在讀書中學會做人。
時代的發展對班主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班主任,我們只有不斷學習,端正態度,擺正關系,找準位置,才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班主任。愿與全體班主任共同努力追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