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珅 林燕芬
摘 要:民辦高職院校承擔著職業教育的重要使命,要想出色完成時代、社會賦予的重要責任,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須從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著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意見
當前職業教育發展面臨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新時期民辦高職院校遇到了千載難逢的好時機,要抓住機遇,努力提升民辦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積極開展內涵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才能得到社會認可,未來發展道路才能順暢。因此,民辦高職院校科學合理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成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也是開展專業建設、內涵建設的基礎。
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內涵
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職業院校落實黨和國家人才培養有關總體要求,依據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結合自身辦學定位和實際需求,對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和過程的總體設計,是實施人才培養和質量評價的基本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定了職業面向、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專業課程設置、學時安排、教學進程總體安排、實施保障、師資隊伍、教學設施、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評價、質量管理以及畢業要求等。[1]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對照專業教學標準制定的指導教學綱領性文件,是專業人才培養工作開展的依據與“施工圖”,是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和實施方案,直接體現了學校的辦學宗旨和辦學理念。因此,民辦高職院校要想在競爭中不被淘汰,想做大做強職業教育事業,就要高度重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不斷學習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科學嚴謹制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存在問題
(一)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缺乏調查研究
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比較隨意、不規范,沒有經過充分調研,然而制定科學合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最重要就是做好調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調研的整體設計與實施,調研的分析和總結,在獲取大量專業一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為科學的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奠定基礎。[2]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調研應該是一個團隊的心血與智慧,然而事實上,調研與制定僅僅變成專業負責人或者系主任一人的工作,缺乏對專業發展現狀、趨勢的調研,更加缺乏對與專業對接的行業、企業的調研,也沒有對同類院校同類專業的深度調研,更沒有對在校生以及畢業生需求進行調研,沒有這些全面的調研,制定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何談科學與合理。
(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課程是實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載體,合理的課程設置是整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專業課程設置要與培養目標相適應,課程內容要緊密聯系生產勞動實際和社會實踐,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的培養。按照相應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確定5-8門專業核心課程,并明確教學內容及要求。專業課程設置要注重引導和體現理實一體化教學。[3]然而多數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專業課程體系在設計上避重就輕,未體現專業最新發展動態,未明確崗位工作任務,脫離企業、行業發展需求,不重視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甚至缺少部分專業核心課程,課程設置往往“因人設課”,有些課程因師資缺乏不能正常開設,有些課程雖然過時卻依然開設,達不到實際的教學效果。這樣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無法培養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三)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缺乏特色與創新
人才培養的關鍵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現實中存在著兩種典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一種是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另一種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4]當前多數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亟需創新,一些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落后仍以知識傳授為主,教學方法單一;課程體系設置以理論課為主,缺少實踐、實訓課程;教材開發以學校為主,缺少企業行業參與,閉門造車;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與行業企業標準脫離,人才培養模式照搬照用其他學校或者十年不變;事實上,人才培養方案整體設計應當體現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新要求,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實到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教學內容及時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這是目前多數民辦高職院校缺乏的,也是今后民辦高職院校努力的方向。
三、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意見及特色
學校經過與行業、企業、其他院校專家協商、研討,校學術委員會、專業建設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多方論證、評審,最終制定出臺了《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關于編制2018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確定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原則、流程、課程體系設置及特色。
(一)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原則
1.以學生為中心
充分尊重學生成長規律,全面調研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需求,認真聽取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意見反饋,構建基于信息化時代的“學”為中心的課程教學體系,按需設課。
2.以二級學院為主體
充分發揮學院的主觀能動性,支持學院在充分論證或試點的基礎上,以學校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確立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專業特點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課程模塊體系,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形成特色,打造亮點。
3.強化企業實踐教學
根據專業特點認真設計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加強實習實訓考核與管理,專業課實習實訓要與各級各類技能大賽要求接軌。積極開展企業實踐教學,采用認識實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等多種形式。主動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將融入企業、參與企業員工培訓作為企業實踐的重要教育教學內容,將產學研一體化教學落到實處。
4.專業與行業標準對接
深入了解市場需求、行業標準,各專業在制定培養方案的過程中應選擇1-2所國家示范高職院校同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對照,并積極聽取企業、用人單位反饋。各專業按照職業資格要求,面向產業和社會發展需求,強化專業內涵。
5.打造涉外特色
積極推進培養方案國際化,省級、校級品牌專業應對照一所國外知名高校相關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方案設計,原則上所有專業均應開設1-2門雙語課程,推進培養過程國際化。將創新創業融入專業課教學,著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加強一外、二外教學,重視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打造涉外特色課程模塊。
(二)規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流程
1.統籌規劃。學校根據多年來積累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工作基礎以及當前辦學實際情況,統籌規劃、部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經過校學術委員會、校級教學指導委員會、各專業建設委員會,經過仔細研究、論證,出臺2018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意見,指導全校40個專業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
2.調研分析。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團隊深入開展了相關產業發展趨勢分析和區域行業企業調研,并到同類院校相同專業進行調研,組織開展面向畢業生的跟蹤調研和面向在校生的學情調研,形成專業人才培養調研報告,對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進行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
3.研究起草。各專業結合調研和分析結果,依據教育部發布的《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體例框架和基本要求》,研究起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進行定位,構建課程體系、安排教學進程,明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學條件保障等要求。
4.論證審議。學校制定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評審標準,組織行業企業、校學術委員會、校專業建設委員會、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當評委,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團隊“說人培”,經評委們聽、評、審,依據專家意見修訂、整改、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5.公布實施。通過論證后修訂完善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校按程序發布,通過學校網站公開,接受行業企業、教師、學生、家長及全社會監督。同時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技術技能發展趨勢、教育教學改革實際等,及時調整完善,不斷提高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三)構建涉外特色的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
架構特色課程模塊體系,強化課程實施設計,優化培養方案內核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工作的核心內容,為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學校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課崗對接,課證融合,課賽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課程體系由基本素質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核心模塊、涉外特色模塊和專業實習實訓模塊組成。
1.基本素質模塊
由必修、公選和自選三組課程組成。必修課程由學校按國家相關文件規定,包括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體育、軍事理論、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要求公共課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網上教學、討論等活動;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鼓勵實踐教學以講座、招聘會等形式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鼓勵開展團體咨詢、心理測評、講座、競賽、培訓等多種教學形式。公選課包括人文、自然和藝術等類別的課程,由學校規定,學生根據學校提供的課程自行選修,在第二、三、四學期完成。自選課是各專業根據職業崗位能力需要自行安排,包括計算機應用基礎、應用寫作、高等數學等課程,也可安排其它課程,原則上在第一學年完成。
2.專業基礎模塊
科學分析與界定崗位(崗位群)的基本能力,按能力培養要求設置課程,教學和實踐內容,構建基于崗位(崗位群)基本能力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互融合的模塊化專業基礎課程體系。
3.專業核心模塊
以職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與職業標準對接設計核心課程,按典型工作或業務流程運行確定課程學習周期,依據職業崗位、職業標準及相應的基本培養規格要求,將專業基本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職業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具體課程。
4.涉外特色模塊
由外語教育、雙語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組成。加強外語、雙語、創新創業教育,支持學生到國外進行口語實訓,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涉外型人才,逐步實現“外語+專業”、“專業+外語”的人才培養模式。非外語專業第一、二學期加重第一外英語的學習,每周6節,共11學分。第二、三學期開設第二外語,包括日語、法語、韓語、西班牙語、俄語等語種,由各專業自行選擇語種。第三或第四學期開設專業外語。
5.雙語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
非外語各專業選擇適合的課程積極開展雙語教學,堅持外語教學全程不斷線。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6.專業實習實訓
按照崗位能力培養要求設計實訓、實習等實踐課程,加強實習、實訓的考核與管理,專業實訓課要與各級各類技能大賽要求接軌。積極開展企業實踐教學,采用認識實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等多種形式,將產學研一體化教學落到實處。
綜上,在當前各行業、職業不斷更新、發展、淘汰的大時代背景下,民辦高職院校只有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升辦學質量,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教職成司. 關于征求對《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EB/OL].[2017-12-7].http://www.moe.edu.cn/s78/A07/A07_gggs/A07_sjhj/201712/t20171207_320877.html.
[2]胡玉純. 以調研為基礎的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7)
[3]教職成司. 關于征求對《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EB/OL].[2017-12-7].http://www.moe.edu.cn/s78/A07/A07_gggs/A07_sjhj/201712/t20171207_320877.html.
[4]張旺,杜亞麗,丁薇. 人才培養模式的現實反思與當代創新[J].教育研究,2015,(1)
作者簡介:
申珅 (1980-),女,黑龍江鶴崗人,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
林燕芬(1974.7-),女,廣東廣州人,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高教研究室,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職教育研究、精品課程建設;
項目基金:2018年度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質量工程項目《高職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研究》(課題編號:SWZL201806);2018年度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質量工程項目《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管理與建設研究》(課題編號:SWZL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