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啟壽
摘 要:現代化教育的核心是素質教育,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教育工作者的目標。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主要包括個人的人文素養、語文能力、語文知識、學習方法、語言積累、學習習慣和認知能力等。語文核心素養能夠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奠定基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閱讀作為語文學科的基本能力之一,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水平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論題,根據現階段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意義,針對性地提出幾點策略。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
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以發展核心素養作為出發點,根據學生的主體地位,按照小學低年級的興趣愛好設計和開展教學。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對事物認知還處于比較淺顯的階段,可塑性較強。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培養學生的自覺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逐漸養成閱讀分析的習慣,通過閱讀提高語文綜合素養,提升教學效果。
一、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對于閱讀教學不重視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各方面知識都比較欠缺,在閱讀過程中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分心的情況,因此,低年級語文教師通常以識字教學為主,不重視閱讀教學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教材中的課文僅僅作為識字的載體,對于文章內容、作者思想感情等閱讀理解后的知識粗略帶過,造成學生對閱讀積極性不強,在后續的語文閱讀中對文章內容理解仍然處于淺閱讀的層面,不理解文章的思想,導致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1]。
(二)教師為教學主體,學生被動接受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導致他們注意力很難集中,自制能力比較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形式單一,找生僻字、重點講解等,讓學生難以提起學習積極性,上課過程中出現走神、做小動作、惡作劇等情況,使教學效果和質量得不到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明確,使閱讀教學缺乏趣味性,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閱讀教學效率低下。
(三)閱讀教學目標沒有和發展核心素養相結合
部分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沒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不能起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作用,創新性不強,阻礙了學生的綜合發展,難以形成良好的閱讀氣氛,使學生課堂上閱讀時間短,課外閱讀興趣不強,也無法正確閱讀,往往是淺顯地理解和分析,影響了學生語文聽、說、寫的能力,難以提高綜合素養。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
(一)培養閱讀興趣,提升小學低年級閱讀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低年級學生需要通過培養興趣來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教師可以針對小學生愛玩的特點,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如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情境創設。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但是教師需要做到以學生為主、以書本為準的理念去進行多媒體教學,通過備課前準備豐富的多媒體素材,如音樂、圖片、影視資源等,通過各種感官的調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到課本中的情境,更深刻地去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自主性。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烏鴉喝水》這節課中,備課前應明確教學目標:識字、通過多種方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等。教學準備:瓶子若干個,小石子若干個;動畫課件;五角星(用于激勵學生)。教學中先展示出烏鴉的圖片引出課文,然后展示烏鴉飛來飛去的動畫并提問:“烏鴉在干嗎呢?”給回答正確的學生獎勵五角星,用充滿情感的語氣去朗讀課文,烏鴉喝水的故事分成段落,口渴在找水、找到瓶子里的水喝不到、解決問題喝到水。中間穿插全班朗讀或者點名朗讀。通過做實驗,將一顆顆石頭丟進有水的瓶子中,水位漸漸升高,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進行拓展,以“如果烏鴉的旁邊沒有石頭該如何喝水?”引發學生思考。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解決低年級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走神等問題,通過課堂朗誦幫助學生對文章的核心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2]。
(二)通過加強朗讀能力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分為朗讀和默讀兩種,都有各自的優勢。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去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課堂上的集體朗讀、角色扮演朗讀、分組讀、配樂朗誦等各種各樣的閱讀方式去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增加閱讀量。先通過朗讀去了解文章的內容,糾正錯別字并確保流暢,再讓學生思考文章中的情感、人物的體驗和感受,將學生帶入情景之中去朗誦,以此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師對閱讀中學生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正,優秀的部分要提出鼓勵。教師的肯定能夠給學生帶來信心和動力。在指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委婉恰當的方式,而不能直接否定,不能打擊學生的信心,更不能不點評,讓學生認為朗讀無足輕重。在朗讀前,教師需要發揮好指導作用,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范本,避免學生擔心讀錯而不敢積極主動地去嘗試朗讀。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這節課中,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廬山三疊泉的景觀,讓學生感受到詩人曾經看到的景色。教師進行富有情感的詩朗誦后,提問學生聽完詩朗誦后對詩中描寫的情境有什么感想,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然后進行朗誦指導,首先,把學生帶入大詩人李白的角色中,看到了廬山壯觀的美景后,體會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去朗誦這首詩,然后配樂進行朗誦。然后指出學生的優缺點,并以“你喜歡的一首詩”讓學生進行拓展訓練,熟讀并背誦。由于詩詞本身就具有韻律,所以比較適合朗誦訓練,既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詩詞中的意境,又能夠感受韻律之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選取合適書籍作為閱讀訓練,建立讀書小組分享閱讀心得
對于低年齡段的小學生閱讀的教學,除了教材中的課文,課外的拓展閱讀也是重要的環節,能夠幫助小學生激發閱讀興趣和熱情,擴大知識面,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在書籍內容的選擇上,可以選擇繪本形式的童話故事或寓言,在閱讀中通過觀察繪本上的繪畫和文字去想象書中的場景,體驗在閱讀中的樂趣,進而更主動地了解更多、閱讀更多書籍。教師在選擇課外讀物要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以發展核心素養為目的去挑選讀物,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知識面、生活經驗、閱讀水平等問題。通過建立讀書小組,讓學生對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和收獲的心得有分享的平臺,同學之間對同一本書在閱讀完之后,可以進行小組式的溝通和交流,分享讀書心得,教師幫助解答疑惑。這樣可以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學生和學生的交流,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3]。
例如,在學生暑假期間推薦課外讀物并寫一篇讀書心得,如《昆蟲記》繪本。繪本的內容主要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故事性較強。適合給低年級小學生去閱讀,通過圖畫和文字結合理解,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讓學生能夠對文章的內容有所了解,避免純文字閱讀對閱讀興趣的影響,將繪本閱讀作為純文字閱讀的一個過渡,有利于奠定學生的閱讀基礎和閱讀水準。
(四)基于核心素養進行閱讀教學
利用小組式的閱讀心得分享提升語言交流能力。通過教師的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發現文章中的線索,找到問題的本質,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實現思維的發展和提升。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對同樣一件事物挑選古今中外的幾篇文章去閱讀,感悟文學的豐富性以及多樣性,實現文化的傳承和理解[4]。
例如,在學習《繁星》這節課時,教師可以以“寫景”為主題開展群文閱讀,選擇冰心的《春水》和柳宗元的《江雪》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帶著“如何寫景”這一問題去閱讀,獲得思考并分組去討論分享心得,讓學生了解現代和古代文章的不同寫法,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提高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圍繞學生的興趣去開展,通過豐富的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多樣化的閱讀訓練提高閱讀水平、激發閱讀興趣,發展語文核心素養,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朱鵬宇.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8(9):16.
[2]仇存玉.語文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9,18(12):71.
[3]陳雪菲.語文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建設,2020,75(4):32-36.
[4]謝娟萍.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策略分析[J].基礎教育論壇,2019(11):35-36.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研究——以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為例”(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09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