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階段,語文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同樣也是一項難點教學內容。學生的語文基礎非常重要,小學時期的語文學習能力往往會影響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因此,如何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變成了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以語文素質為切入點,從多個角度分析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字: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方法策略
想要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改善現有的語文教學方式,就要著眼于目前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從學生表現找到突破口,為學生制定更加契合學生自身的語文學習方式。了解小學語文課堂現狀后,再結合語文素質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1.教學缺乏感染力
以閱讀教學為例,閱讀作為語文學習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板塊,在教學方式上存在缺乏感染力的問題。閱讀訓練中非常關鍵的一環就是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從而理解文章作者想表達的核心內容。對文章感情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而在教學中,老師往往不重視這一能力的重要性,教學更注重文章核心內容的表達,而弱化了文章中感情的變化。這樣會影響學生的閱讀情緒,難以與文章產生共鳴,情感把握上也會較為薄弱。
2.課堂較為沉悶、枯燥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枯燥、沉悶的現象。由于語文教學過程中有大量需要記背的內容,老師如果在教學時沒有教給學生更好的理解與記憶的方式,讓學生靠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就會大大降低學生上課的興趣,也會增加學生語文學習的難度,從而造成消極的影響。
二、小學語文學習掌握語文素質的重要性
要了解語文素質的重要性,首先要了解語文素質的內容。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學生需要掌握書本上的重點知識內容、對文章的情感理解、閱讀寫作過程中的應用技能、對語文學習的整體態度以及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逐漸完善的價值觀等。擁有了這些素質,學生可以有效地提升語文學習的水平與能力。而將這些素質加以總結與歸納,可以描述為兩個內容:語言能力與人文修養。語言能力包括語文學習中的種種技能掌握、對文章的情感把握與學生自身在寫作當中駕馭文字的能力。語言能力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最容易表現出來的外在能力,通過考試、訓練等方式直接反映。語言能力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師的培養重點與學生自身的學習重點。而語文素質的另一個內容——人文修養,很容易被教師與學生忽略。人文修養在語文學習當中也非常重要,可以通過語文學習對學生的品質、性格進行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對學生的人格、“三觀”進行塑造,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人。
三、如何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
1.挖掘課文豐富內涵
課文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的教學重點往往只集中于書本,為學生拓展補充的內容很少,導致課堂較為枯燥且刻板。上文提到,語文學習的核心素養之一包括人文修養,這就要求老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積極立足課程內容,塑造學生的精神世界。小學語文課本中不乏宣揚積極向上的觀念、培養良好品質的文章,老師在教學時要積極聯系生活,為學生積極拓展學習內容,讓學生產生更多的思考與共鳴,了解美好品質對生活的積極影響,從而潛移默化建立自己正確的“三觀”。
2.學習閱讀的技巧
圍繞語文要素開展的閱讀教學中,針對怎么學的問題,要求學生培養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老師可以開展閱讀技巧教學,幫助學生降低閱讀難度,從而提升閱讀質量。例如,要把握一篇文章的整體感情基調,可以從一些關鍵字詞入手,一些意象往往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表達思鄉之情的文章很可能出現月亮、秋景等常見意象,而這些意象也會在相似文章里出現。從這些特定意象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感情基調,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學習這些閱讀技巧,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3.加入讀寫結合的訓練模式
在閱讀訓練中,加入學生的寫作過程,也是對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可以運用閱讀訓練時積累的優美詞句,為學生的作文增光添彩。在閱讀訓練過后,老師可以提取文章中一個關鍵元素,讓學生圍繞這個元素進行一次寫作訓練,這樣不僅是對學生閱讀訓練的一個檢測,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與訓練,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語文學習體驗。在提升語文課堂質量的過程中要遵循結合實際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對語文教學做出改善與創新,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完成新課改對當前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康桂香.小學語文有效閱讀訓練的思考[J].中國校外育,2019(27):122.
[2]張洪領.關于增強小學語文有效閱讀的思考[J].才智,2017(30):71.
[3]孔祥福.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語文建設,2018(4):32.
作者簡介:陳君蘭(1985—),女,漢族,甘肅隴西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