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
摘? ?要:本文結合當前社會對高職教育中計算機軟件開發課程體系的要求,參照國家有關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點及河南省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提出了新興產業背景下高職院校計算機軟件開發課程體系構建的重點方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加強專業技能訓練,構建標準化、模塊化、精品化、訂單化課程體系,全面提升高職學生職場素質和能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人才保障。
關鍵詞:職業教育? 軟件開發? 課程體系? 構建
中圖分類號:TP311.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3(b)-0154-02
2018年度,河南省審計工作報告顯示河南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今后一段時期,要努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加強水利、鐵路、航空、管道、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發揮一體化網絡效應,強化基礎體系的支撐作用。在新興產業背景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亟需大批職業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計算機軟件開發人才無疑是當前各行各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員,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人才的質量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全球信息網絡化、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大量能夠從事程序設計、軟件開發與維護等方面的應用型技術人才供不應求。扎實的專業基礎、熟練的程序設計能力、綜合的操作技能和快速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是對當前職業院校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學生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簡稱河南工信學院)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為例,探索研究如何構建一套適應當前新興產業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軟件開發課程體系。
1? 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
河南工信學院信息工程系計算機專業自2003年成立以來,著眼于國家經濟建設和中原經濟區建設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采用“雙證融合、工學結合”的培養教育模式,將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目標崗位定位為企事業單位的設備維護崗位和信息管理崗位,以及各類網絡、軟件開發公司相應崗位。與之對應的計算機軟件開發課程體系設計是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主進行建設。因此,可將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概括為標準化、模塊化、精品化、訂單化。
1.1 課程建設標準化
結合行業內多數企業發展的標準化建設要求,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建設首先需要確定一套標準化的優質核心課程專業資源包。圍繞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崗位要求,確定以《程序設計基礎》、《Java程序設計》、《數據結構》、《HTML5+CSS3》、《軟件工程》等課程為試點,結合國內計算機軟件開發領域部分龍頭企業的標準,研究建立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的課程標準體系,盡早實現課程建設體系的標準化。
1.2 課程學習模塊化
根據新興產業背景對職業院校人才需求的特征,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建設和培養目標應該緊密結合市場需求來制定。結合崗位需求構建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課程模塊,并在教學中不斷完善,可以滿足學生和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同時也能提高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
1.3 課程內容精品化
通過對學院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核心課程的深入研究及相關實踐,結合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學習模式的針對性,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精品課程所選教學項目一方面是企業普遍需要的,另一方面是專業教學中學生最需要的。精品課程的內容符合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規律,也是經過學生實踐操作后加以印證的。
1.4 課程體系建設訂單化
新形勢下,高職學生需要具備某些企業需要的特定的專業知識,必須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因此,課程體系建設也需要有很強的針對性,盡可能與就業企業的崗位需求對接。學院在與相關企業合作的過程中,非常注重企業對學生專業技能的需求,研究開發一系列訂單式專業課程,課程開發過程中邀請企業有關人員全程參與,以學生未來崗位需求為導向,將有關專業知識通過分類、細化實現訂單式課程體系建設,滿足不同企業的專業需求。
2? 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基于以上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河南工信學院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正積極采取措施進行相關課程建設,力求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促進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增強專業核心競爭力。
2.1 以行業需求為標準制定考核方案
在制定課程考核標準時我們以行業需求為標準,結合教學進行相應修改,建立軟件開發專業人才技能水平評估標準,結合具體課程或模塊制定詳細的課程評估標準,努力完善課程評價標準。在課程考核中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的結合,通過建立試題庫和在線實操考核平臺,綜合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通過與合作企業“師資共享”、“教學資源共享”,將企業的名師、培訓內容引進校園,讓學生能將所學基礎知識進行訓練和應用,直接接觸到最前沿的知識,增強課程體系的廣度和深度,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縮短校園學習與崗位的距離,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
2.2 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依據劃分課程模塊
以職業崗位能力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目標,具體劃分課程模塊,我們將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學生需要達到的核心能力定位為“軟件開發、軟件維護”,以這一核心能力為依據確定課程主線。在課程設置方面,堅持重基礎、強技能,注重學生技能培養,按照“程序基礎”、“軟件開發”、 “項目開發”的學習過程設置課程,使學生逐步深入掌握軟件開發相關知識,培養學生軟件開發綜合技能,并通過學生自主選擇強化某一課程模塊,兼顧其他能力的培養。
在課程體系的模塊化劃分方面,我們以職業崗位能力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目標,依據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有機結合的原則,將專業課程體系分為6 大模塊:程序設計基礎模塊;網頁制作模塊;程序設計模塊,網絡技術模塊;軟件工程模塊;項目開發模塊。
2.3 以精品課程建設為方向實現課程建設精品化
河南工信學院計算機軟件開發專業的核心課程包括:程序設計基礎、靜態網頁制作、Java程序設計、MySQL、數據結構、HTML5+CSS3、網絡技術基礎、軟件工程、JavaWeb程序開發、企業框架基礎等,前期計劃將程序設計基礎、Java程序設計、HTML5+CSS3按照精品課程建設要求進行建設,今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精品課程建設力度。
2.4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研發企業訂單課程
在計算機軟件開發課程體系的建設中我們充分考慮企業需求,最大限度的滿足企業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要求,研究開發一系列訂單式課程,以學生崗位需求為導向,調整相關課程及實訓內容,實現課程體系訂單化,滿足不同企業的需求。
(1)課程體系的制定過程邀請企業人員全程參與,結合企業需要,制定相關學習內容和技能要求,對于一些前沿性技術可根據崗位需求制定課程大綱、編寫教材、建設設題庫等相關內容,幫助學生更全面的掌握所需技能,達到行業標準,滿足企業需求。
(2)課程實訓中引入企業項目,讓學生能在實戰中提高專業技能。前期可引入一些企業已完成的項目,讓學生了解相關項目制作的團隊建設和流程管理,并進一步強化專業技能水平。在學生技能水平達到企業要求后,可引入一些企業真實項目,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即鍛煉了學生的相關技能、提升了就業競爭力也讓學生在校期間能有一份收入,提高學生自信心和專業認可度。
參考文獻
[1] 張又文.淺析計算機基礎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6(26):329-330,334.
[2] 肖志勇,袁運浩,楊金龍.計算機專業課程教改探索:以《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5(12):196-198.
[3] 詹勇,王文婷.建立基于供給側改革的協同育人平臺運行機制[J].中國高等教育,2016(10):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