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書
摘要:森林是和海洋、濕地并列的生態系統,無論是改善環境還是調節氣候的作用,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過去由于我國進行工業化建設,對于森林資源提供的木材原料的需求不斷增加,對于森林資源的開發缺乏科學性,導致大面積的森林資源被破壞,阻礙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合理發展。因此如何針對森林資源做有效保護的同時,更為合理地開發林下資源,值得每一位相關從業者深入思考。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合理開發;林下資源
森林資源從傳統意義上來說,有林木資源和林地資源兩大類別。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從業者也越來越關注林下資源的價值。林下資源不僅可以補充相關行業發展的需求,而且也能保護原有的生態系統,兼顧森林動植物的良好生存環境,從而貫徹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1 當前森林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面臨的困境
1.1 資源供需端不平衡
我國的森林資源的人均占有率上在世界上的排名相對落后,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消費需要使我國森林的資源消耗量連年增加,導致供需端嚴重不平衡。因此相關從業者必須對森林資源進行統一的分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統一的管理,提高林下資源的利用率。
1.2 技術手段相對落后
我國在林下資源開發方面起步較晚,又沒有相關的高科技技術的支持,這導致我國林下資源的利用率低,并且在開發時浪費大量有效資源。
1.3 具有很強的生態破壞性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工業化建設取得長足進步,森林工業的發展也日新月異,但與此同時生態環境的破壞問題也日趨嚴重,不僅嚴重影響了空氣質量和降低了人居環境的生活質量,而且摧毀了森林原生動植物的棲息地生態系統,使其種群數量急劇銳減,甚至有導致動植物物種滅絕的危險,這都為相關從業者敲響了警鐘。
2 森林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林下資源應恪守的原則
2.1 對森林資源適度開發
森林資源在一定時空中是有限的,因此在開發過程中一定要避免盲目的亂砍濫伐現象所導致的資源的不合理浪費。必須遵循森林林木生長總量高于砍伐總量的原則,禁止過度砍伐,使森林林木的自然生長和人們對森林資源的需求兩端達到動態平衡。
2.2 對林下資源分類管理
同一片森林內不同野生動植物的生長周期、生物習性和分布規律都是有所差異的,因此在開發準備階段,必須對將要保護和開發的資源情況全面掌握,并根據市場需求和保護規定的不同,對林下資源的種類和存量科學合理地進行分類統計,從而能夠保證維護林下資源的永續可持續利用。
2.3 創新開發林下資源
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引擎,新的科技創新必將提高林下資源開發的效率和多樣性。傳統的資源開發模式投入巨大,但是資源利用率較低,浪費問題相當嚴重。這就要求林下資源開發團隊提升綜合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加大科研創新的投入,借助高新科技的力量,實現林下資源的經濟生態效益雙贏。
2.4 加強組織統籌領導
林下資源開發工作系統性極強,這是其顯著的特點。在具體開發時一定要科學統籌相關方面,事先做好頂層設計,照顧好各方面利益,并成立專項小組總領保護和開發的各項事宜,保證體系化的開發和保護,對各環節加以強有力的監督。例如:有總的開發方案、領導層要不定期到工作現場親自視察。
3 森林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林下資源的對策淺談
以四川省的林地資源為例,四川省位于我國西南地區,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截至2018年年底,四川全省林地面積為2500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為1600萬公頃,疏林地為13萬公頃,灌木林地為793萬公頃,還有74萬公頃其他林地。其中包含1693萬公頃的天然林和724萬公頃的人工林。森林主要樹種為松樹、柏樹、榆樹、桉樹等等,針葉林、常綠闊葉林和竹林占絕大多數。年吸收二氧化碳價值可達近23億元,年吸收二氧化硫的價值可達2.4億元,年釋放氧氣的價值可達196億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森林資源在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兩方面都極其重要,筆者認為可從以下途徑合理開發林下資源。
3.1 重點開發林區產品
森林資源中相當大一部分是天然林,動植物種類多,其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都能帶來很高的經濟收益。很多市面上大受歡迎的綠色有機山珍、中草藥都是森林資源的副產品,若能針對這些資源進行科學開發,一方面能夠打造當地的特色產品品牌,提高人民的經濟收入,也能夠形成綠色加工產業鏈,提升當地整體的經濟水平。例如,四川省簡陽市就在套作67公頃油牡丹的前提下,成立了產品示范區,經濟效益好,頗受好評。
3.2 大力發展旅游業
森林地區遠離城市喧囂,可以提供休閑環境,因此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業也是一條路子。現在人們普遍追求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態旅游越來越受到歡迎。旅游產業的開發需要結合當地特色,無論是生態環境還是人文積淀都可以成為生態旅游發展的亮點。結合森林資源的優勢,可以將林地開發成野生動物園、綠色植物園、天然氧吧和森林野外拓展訓練營等項目,從而吸引大量游客,實現經濟效益。
3.3 對林區進行生態建設
首先必須對已被破壞的林地進行科學治理,在后續開發保護上要全面運用行政、法律和經濟等多種手段加強保護力度、落實監管措施。對林區整體進行長期規劃,對動植物資源進行分類統計,對于瀕危的森林物種,應當采用人工繁育的措施加以保護,以維護森林生物多樣性。同時以建設自然生態森林景區為生態建設的重點工作,科學設定各區域保護等級,合理有限開發,不斷提高保護能力、擴大保護范圍,改善森林生態環境。相關政府部門也應當針對此工作成立專項領導小組,明確資源開發的紅線及實際開發方向和具體開發方案。四川省的林區資源豐富,完全有能力建設全省性的林下資源深加工產業鏈,從而規范產品標準,提升綜合競爭力。
4 結語:
林下資源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是當地提升經濟收入的重要手段。為了維護森林生態性,從業者必須認識到森林資源的重要性,科學有效地對林下資源進行開發,兼顧經濟性和生態性。
參考文獻:
[1] 王萍,梁延海,王雪松.科學構建林下資源綜合開發的經濟技術模式[J].中國林副特產,2012(04).
[2] 江東恒,線錦鋒.淺談新時期如何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9).
[3] 黃生文.淺析森林資源保護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大科技,2013(13).
[4] 周小杏.森林資源保護與林下資源開發的探討[J].中國林業經濟,2014(01).
[5] 陸民.森林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林下資源的探索與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