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士華
摘 要:隨著全球貿易競爭的日趨激烈,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知識產權風險日益凸顯。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在總體上呈現逐年遞增之勢,而且在全球貿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態勢。與此同時,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也不斷增加。尤其2018年3月,美國以知識產權盜竊和強迫技術轉移為理由不斷對中國施壓,并最終導致兩國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發達國家憑借技術研發和知識產權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明顯的壟斷地位,使其他國家的正常經貿發展面臨著巨大的知識產權風險。因此,出現貿易摩擦是中國經貿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也有利于中國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機制,提升知識產權貿易的抗風險能力,促進中國知識產權貿易的優化升級。
關鍵詞:知識產權貿易;貿易摩擦;創新驅動戰略;貿易競爭力
中國對外貿易保持了多年的高速發展,伴隨我國對外貿易迅速發展的是知識產權事業的迅猛發展,自2011年起,我國專利申請量一直保持全球第一的規模,知識產權進出口額也迅速增加。知識產權貿易是服務貿易拓展能力與水平的反映。近年來,中國在創新驅動方面力度不斷加大,原創性的技術創新不斷推進實施,其發展的取向為微笑曲線左側。知識產權貿易作為服務貿易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決定了我國在全球總價值鏈當中所處的地位。我國與貿易伙伴國出現貿易摩擦的原因在于彼此間在價值鏈分工中處于更加接近的位置。合作伙伴通過制造貿易摩擦以阻撓我國向全球價值鏈頂端攀升,由于知識產權貿易具有高附加值的特點,更容易因摩擦而產生嚴重結果。
一、我國國際知識產權貿易顯現新特征
(一)知識產權貿易額增長迅速
作為企業與市場之間的一道橋梁,知識產權貿易能夠使企業的創新能力獲得有效提升。現在,我國在很多領域通過研發所取得的專利逐年增多。這就為發展知識產權貿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貿易市場至少在1100家,而且從國際上看與中國建立起這方面貿易關系的國家就已經突破130個國家。2018年,我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口2355.2億元,增長22%,出口368億元,增長14.4%。技術服務出口1153.5億元,增長14.4%,進口839.2億元,增長7.9%。我國知識產權進出口使用費大幅度增長表明我國對高端生產性服務需求仍然旺盛,同時高端生產性服務出口競爭力也在提升。對于我國目前知識產權逆差持續擴大的趨勢,主要由我國產業向價值鏈兩端的不斷延伸導致國內產業對知識產權進口需求的大量增加,同時,自2018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重要會議場合多次表示中國要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使得企業對技術研發的意愿和動力不斷增強,對購買知識產權也更加積極。此外,為了更好地開展海外知識產權布局,降低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知識產權風險而采取購買海外知識產權或與國外企業開展合作共享的知識產權運營機制。短期內,這一趨勢不會出現大的變化,但隨著我國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營能力的不斷提升,知識產權出口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逆差也會收窄甚至實現知識產權貿易順差。
(二)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顯著增強
專利技術構成了知識產權的核心要素,更是知識產權貿易的重要內容。自2011年以來,我國的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大幅增加,已經連續8年位居世界首位。2018年,我國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60.2萬件,同比增長18.1%,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5件。國內有效商標注冊量超過1800萬件,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量近6600件。2018年,我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達5.5萬件,同比增長9.0%。華為、京東方等科技企業的PCT申請量居前。2018年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發布的全球5G標準核心必要專利數量排名中,華為公司以1970件排名第一。2019年3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數據,通過該組織申請的國際專利數量超過25萬件,其中華為公司的申請量達到5405件,位居全球第一。華為公司一直注重在美國的專利申請,申請量和授權量持續增長,2018年以1680件位居美國專利授權量第16位。與華為的專利布局有相似之處,京東方也在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進行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2018年,京東方在美國的專利授權量全球排名第17位。WIPO發布2018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PCT)情況,京東方以1813件PCT申請位列全球第七。
(三)知識產權貿易環境持續改善
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執法與立法環境明顯改善,社會滿意程度顯著提升。在執法辦案的結構上不斷得到優化,不僅案件的結案速度較以往明顯加快,而且執法辦案在效率上也不斷提升。同時,在國際相關法律的框架之下,積極參與世界范圍內的合作。不僅建構起“一帶一路”“中國-東盟”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而且還促進了多邊合作機制的形成。同時,我國也在不斷完善知識產權貿易的政策環境,通過鼓勵企業進行知識產權創造,扶持企業開展知識產權運營,幫助企業加強知識產權管理與服務,不斷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為企業“走出去”提供知識產權維權援助等必要支持。在國際交流方面,通過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要平臺,進一步強化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知識產權交流與合作,為中國知識產權貿易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機遇。2019年11月,中國與歐盟簽署了《關于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談判的聯合聲明》,宣布中歐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談判結束。該協定是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標志雙邊協定,對加強中歐知識產權交流合作、推動雙方經貿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當前我國知識產權貿易發展的問題
隨著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和知識產權事業的迅速發展,我國與相關國家的貿易摩擦日益增多,這是我國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貿易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階段,也為我國持續推進知識產權貿易健康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知識產權質量影響貿易發展
自2011年以來,我國的專利申請量一直位居全球第一,成為知識產權創造大國。但是還不能稱為知識產權強國,因為伴隨著國家知識產權扶持政策的引導,我國產生了很多低質量專利。大部分企業是根據企業所在的產業發展趨勢和企業自身的技術研發優勢進行專利布局,并申請相關知識產權。同時進行知識產權的海外申請和布局,對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是部分企業存在大量申請低質量專利從而套取國家的專利申請資助和授權后的獎勵,破壞了知識產權創造和市場化運營秩序,影響了我國知識產權貿易的順利發展,致使我國在知識產權進出口貿易中處于被動局面。我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貿易出口不但與英美等國相比數量較低,而且與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國家相比,其貿易額也位列其后,說明我國知識產權貿易在全球價值鏈的位置偏低。
(二)知識產權貿易逆差趨勢增大
目前,我國知識產權進出口逆差達到1987億元,逆差主要是與美、日、德等國家的知識產權貿易有關。三國的逆差數額在全球總額中就達60.0%。在知識產權貿易中,我國出現逆差的事實表明此方面的競爭能力極弱。當前國際上對知識產權方面有一個衡量的指數,即TC。以某個國家知識產權方面的差額與貿易總額的比值進行反映,這一數值可以使通貨膨脹的波動受到影響情況得到有效反映。運用相對值的辦法對不同國家在不同階段貿易的實際競爭情況進行反映。該TC的取值范圍在-1和+1之間。如果這一數值越趨向于1,則其貿易競爭能力則越強。否則,其競爭能力則相對弱化。分析發現,我國的數值為低于0而高于-1,說明我國在知識權權貿易方面的差距相當明顯。
(三)知識產權貿易訴訟案件多發
自1986年開始我國就遭受美國知識產權方面的調查,至2018年,受調查總量達到240項。2017年與我國企業相關的23宗案件幾乎都與知識產權侵權有關,而且所涉及到的領域眾多,越是知識密集型的企業越是容易在這方面淪為侵權的主體。因為立案過程相對簡單,訴訟的費用居高不下,且相關程序又極為繁雜,實施的救濟手段又極其嚴厲,假使是在不得的情況下進行的調查,那就會使企業深陷窘境而不能自拔。我國臺灣的HTC企業在美國及歐洲市場拓展的速度較快,僅2011年即已經搶占歐美一半的市場份額。但是,由于經常受到來自美國的“337調查”,企業多次出現敗訴的現象,致使業績不斷下降,其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競爭力都受到不應有的影響。在知識產權貿易開展時,對國際貿易和東道國相關法律同樣在認識方面存在問題。
三、新形勢下我國知識產權貿易競爭力提升策略
(一)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知識產權貿易
以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為契機,建構起以知識產權為導向的政策引領機制,促進技術創新的不斷實施。在國際貿易呈現日趨嚴峻的背景下,我國必須將其作為自我發展的新起點,加大改革力度,積極推進實施好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要做到創新的自主性,實施重點領域的跨越,以此對未來進行科學引領。我國無論在中介機構、各個行業及政府機關都必須形成獨有的創新意識,以知識產權作為重點要素實施創新型驅動。要強化技術與知識等高級別要素在貿易中的占比,促進貿易中知識因素總體水平的不斷提升。要使各個行業向價值鏈的高位階聚焦,特別是在具有戰略地位的新興產業及高技術領域應該形成一種先發制人的優勢,要在這方面爭取主動地位,促進貿易質量的不斷提升。要緊密結合國家發展的宏觀戰略布局,對各項規劃超前實施,加快重點技術領域的研究與開發進程。要以最快的速度對先進技術的發展實施引領,不斷提升知識在貿易中的重要支撐。要在向高價位價值鏈攀升過程加快追趕進程,要盡快成為在價值鏈中起主導作用的鏈主。同時,注意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特別是在合規性審查方面更應該如此。貿易出現摩擦是表面現象,其本質在于產業的競爭和技術實力的競爭。而產業競爭與技術競爭其根源又在于創新的競爭,這就要求我國在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前提下制定并實施具有我國自身特色的產業發展政策。
(二)建構知識產權貿易風險防控體系
建構起全方位、多層次的貿易摩擦應對體系,提升知識產權風險防控能力。對知識產權貿易的相關規則熟練掌握并運用自如,要實現以企業為主、社會各組織廣泛參與,建立起覆蓋多領域、多層次的貿易摩擦應對體系。在政府層面要對已經走出國門的企業強化知識產權領域的管理,嚴格遵循有關知識產權管理的各項規定,特別是堅持把握相關標準,強化對相關案件的跟蹤。如果發現有風險隱患,就需要及時進行預警,盡早制定并實施相關舉措。強化保險賠償及海外產權保護機制,讓知識產權的網絡化建設覆蓋到海外相關區域。企業要注重產品出口市場多元化,對高技術產業的中間產品加大進口力度。另外,通過直接向對方投資的形式代替我國對外實施的產品出口,以有效規避貿易壁壘。對于已經出現涉及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的情況,要積極進行應訴。要在世貿組織的框架下,完成各類調查取證活動。可通過就侵權事件與原告簽訂協議和解,也可通過談判的方式對事件進行協商解決。當然,以特有的商業的方式進行解決也是可以的。比如,可以就專利進行交叉許可方面的嘗試等舉措。針對個別企業因為規模較小而無能力應訴的情況,可以考慮在委托訂單接受之前在所簽合同中載入相關的免責內容。行業組織應該經常進行事關知識產權內容的培訓,熟悉世貿組織規則及相關的法律知識。
(三)強化知識產權貿易的部門協調與法律保護
將知識產權貿易上升到戰略高度加以重視和實施,針對當前的國際貿易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及政府機關的作用,聚焦知識產權貿易,實施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戰略。組建知識產權保護組織,設置專門的職能部門具體負責知識產權貿易,在相關戰略的制定以及實施過程進行具體負責。另外,可以協助企業在海外建立相應的產權保護協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對重點領域里的知識產權的依法保護。當前,我國已經將積極主動加大進口力度作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戰略內容加以實施。加強知識產權關系、各類產權標準及對其實施的國際保護。同時,強化知識產權貿易的法律保護,在涉外知識產權貿易獲得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除了需要建立并實施相關的貿易戰略,更有必要強化世界范圍內的產權保護意識。強化產權的布局,打造競爭優勢。超前進行布局著眼于專利侵權而進行的一種防御性手段,更是參與競爭與擠占市場的重要舉措。要使專利布局呈現多層次的特點,不但要加強核心專利管理,更要強化防御性專利的管理,實施外圍布局,降低海外風險,保護合法權益。以建立專利聯盟和專利池的方式,使行業協會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得到發揮。企業要通過團結協作的方式強化自身知識產權的保護。對于海外的援助措施要不斷完善,使維權與互助更見實效。
(四)促進知識產權貿易在全球價值鏈增值中發揮作用
服務貿易集聚了諸多高端技術和服務要素,其技術進行與加工貿易相比進展的速度要快得多。知識產權作為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十分巨大,對于未來國際服務貿易的整體發展規模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競爭力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要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貿易在服務貿易乃至整個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企業的品牌、設計與技術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在企業的經營中日益突出,企業要進一步強化品牌建設,提升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的知識產權形象。同時,合理開發企業蘊含的品牌價值,使其轉化為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和進出口貿易的真正動力和保障。針對我國生產的很多產品處于價值鏈下游偏上的位置,要關注價值鏈高端的產業和企業的經營和知識產權交易,并做出適當的策略調整。擁有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的企業基本會掌握著產品相關標準的裁定權和國際市場規則的制定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知識產權所起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大。這將成為一個國家步入價值鏈的中游偏上的位置,并且最終獲得利潤的最關鍵性的因素。促進多邊貿易合作,提升中國產品貿易在價值鏈中的位階已經成為我國新的目標。要與外資展開積極的合作,鼓勵企業要與那些能夠對全球價值鏈產生主導作用的公司進行合作,采取特許權的方式實施我國的知識產權出口。同時,提高進口資產中知識資產的比重,尤其是高技術知識與設備應該成為關鍵內容加以重視。此外,注重全球性智力資源的引進,提升我國技術創新能力,加快高質量知識產權創造和高水平運營體系建設,通過引進全球優質創新資源,推動知識產權創造和知識產權貿易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國棟.周俊宏.美國知識產權國際貿易的特征及發展趨勢探討[J].華章,2014(27):73.
[2]趙棣.中美貿易摩擦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J].中國商貿,2014(10):154-155.
[3]馬治國.新時代如何更好完善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基于中美貿易摩擦背景的觀察與思考[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17):4-17.
[4]寧彥昕.論中美知識產權爭端新動向及中國應對措施[J].法制與社會,2018(19):18-20.
[5]馮曉青.關于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幾個重要問題的思考——以中美貿易摩擦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為考察對象[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17):27-37.
[6]閆曉旭.中國自由貿易協定知識產權條款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7.
[7]曹盼.論國際法視野下遺傳資源的知識產權保護[D].南寧:廣西大學,2017.
[8]沈雁飛.試析中美貿易戰背后的知識產權分歧[J];中國商論,2018(19):90-91.
[9]單曉光.中美貿易戰中的知識產權問題分析[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17):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