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抒含
摘 要:隨著教育研究的創新實踐,加之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現代社會對職業的發展變化要求越來越高,中學教育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但我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發展起步較晚,基于理論較少、教育技術不成熟等因素,在具體的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本文旨在通過資料搜集結合中學生訪談的方式,對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進行淺析,并提出相應的教育措施。
關鍵詞: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措施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一個人在充分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對從事職業所進行的計劃。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盡早認識自我、認識職業、認識教育與職業的關系,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目標,從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鍛煉自己的職業競爭力。
二、中學階段職業生涯規劃的缺失
隨著職業變化發展,對步入社會的求職者而言,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至關重要。然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不重視或者缺少,將會導致很多職業發展方向不明確、目標缺失、自身優勢發揮不到位等情況發生。
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可知,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曾做過一項調研顯示,初三學生只有11.4%的城市學生和7.1%的縣鎮學生認為自己可以從容就業。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在中學階段缺乏對專業選擇的指導,或者是缺乏對職業生涯的規劃,很多學生的目標僅僅是取得中考高的成績,忽視了自己對未來職業發展的思考,忽視了自身興趣和優勢特點。
同時,筆者和5位初高中學生進行過面談,內容整理如下:
1. 學生李某為某中學初二年級男生,13歲,學習成績在班級前5。
問題1:你對職業規劃有何想法?
回答: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從事哪個職業,加上還在讀初中,現在的目標就是好好考中考,希望能考上理想的高中。
問題2:你將來讀大學時會選擇哪些專業?
回答:可能會選擇金融相關的。
問題3:選擇金融專業是因為你喜歡嗎?
回答:不算是,其實自己喜歡什么專業也不太清楚,只覺得金融可能收入比較高。
2. 學生楊某為某中學初三年級女生,14歲,學習成績班級中等。
問題1:你對職業規劃有何想法?
回答:就是規劃將來大學畢業后去做什么工作。
問題2:你想過將來自己的職業規劃嗎?
回答:沒有。現在滿腦子都是怎樣提高自己的成績,如果成績不好就考不上好的高中,以后連考大學都很難,更別說找工作了。
問題3:你喜歡哪種職業?
回答:我媽媽是醫生,將來希望我也從事醫學相關的工作,但是我不喜歡,而且我的成績一般,以后大學讀醫學專業也比較難。我比較喜歡記者這個職業,但是我性格又比較內向,也不知道能不能當記者。
3. 學生高某為某高中一年級女生,15歲,學習成績較好。
問題1:你們學校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你能談談對這個課程的想法嗎?
回答:我覺得是一門有意思的課程,讓我們對職業有了更多認識。開設課程的目的也是想讓我們對職業規劃有清晰的了解。
問題2:那你對將來的職業有規劃了嗎?
回答:目前還沒有規劃,剛剛進入高中很多方面還需要時間來適應和調整。
問題3:你覺得自己會在什么時候開始對職業有規劃?
回答:我想應該在高三時候吧,自己的成績也穩定了,對專業選擇也有方向了。
4. 學生陳某為某高中二年級男生,16歲,學習成績中等。
問題1:你對職業規劃有什么看法?
回答:沒什么看法,父母希望我做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吧。
問題2:你個人喜歡哪些職業呢?
回答:我比較喜歡人力資源管理。
問題3:你希望將來是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還是父母希望你從事的職業?
回答:這個不好說,可能會從事父母希望的吧,畢竟他們人生閱歷更豐富。
5. 學生吳某為某高中三年級女生,17歲,學習成績較好。
問題1:你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何想法?
回答:目前來看,我希望大學能學習法律專業,將來成為一名律師。
問題2:律師是你喜歡的職業嗎?
回答:是的,我平時也喜歡看書,也會看一些關于職業規劃的書。
問題3:你是怎么進行自己的職業規劃的?
回答:自己的興趣,加上性格分析,看看自己有哪些優勢能發揮。
以上是筆者收集整理的面談資料,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初中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認識不清晰,沒有考慮過相關問題,高中生主要以學習為重,很少考慮職業生涯規劃或者想要在選擇大學專業時候再做打算。這是目前中學教育中對于職業生涯規劃內容缺失導致的,沒有給學生提早了解并開始計劃,可想而知當學生面臨專業選擇、技能培訓的時候很難根據自身的優勢有針對性對選擇。
三、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
(一)自我發展
學習了解自己和發展其能力,著重于認識自我。需發展的心理因素包括:從總體自我概念指向學業的自我概念、自我功效感、自尊感、主觀幸福感。預防的負面心理因素是:抑郁、焦慮、無助感、自我妨礙等。需要了解的自己的心理因素為:多元智力傾向、價值觀取向、興趣、人格特征等。
(二)生涯探索
學習探究和工作等生涯機會,著重于認識自己學習境況與將來職業世界。需發展的心理因素包括:元認知能力、認知策略、創造性、理想等。
(三)生涯管理
學習生涯規劃、實踐和調整其生涯計劃,著重于培養規劃與努力實踐理想的能力。需培養的心理因素為:自我決定與自我支持因素、對他人和人際關系的社會知覺、社會交往能力等。
四、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建議
(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
在中學階段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課程內容包括認識自我、職業探索、就業形勢和政策、職業素質塑造、成功交友經驗分享、職業體驗等內容,其主要目的是啟發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幫助中學生合理地思考和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及早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激發其主動學習的動力。
(二)充分宣傳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
學校應該積極宣傳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和理念。通過學校現有的宣傳渠道如黑板報、校園文化宣傳欄、校園廣播、學校官網、自媒體平臺等宣傳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點。
(三)引導中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方案
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同學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幫助提出修改意見,職業生涯規劃方案的制定一般包括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職業目標、職業計劃、實施過程及相關時間安排等。
(四)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
鼓勵學生組織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社團,老師指導學生定期開展技能比賽、應聘模擬等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組織活動的自主性,調動學生積極性,給廣大學生提供一個自我成長的平臺,加大對學生的鍛煉。
(五)積極開展講座
學校應積極開展關于職業生涯規劃的講座,可以請不同職業領域的專家或老師來分享,讓學生充分了解不同職業的就業環境。通過互動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講座中,既能學習知識,又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起到鍛煉的作用。
(六)學校與企業單位充分合作
學校可以充分整合資源,與不同行業的企業、單位達成一致,可以讓學生實地去考察不同的工作環境,通過參觀加深了解,聽取工作人員對于職業的講解。另外在寒暑假期間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社會實踐,通過職業體驗來形成對自身能力的認識,以便更清晰地做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參考文獻
[1]席明珍.對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認識和思考[J].亞太教育,2019(26).
[2]金晶.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2).
[3]余超.基于終身化教育理念的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J].教學與管理,2016(24).
[4]趙麗霞,曹瑞,麥清,孟四清,郭志英.天津市中學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訪談報告[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8(03).
[5]秦榛.對職業規劃教育與課程目標相結合的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8(04).
[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思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