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作為
摘要:
在素質教育工作全面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高校美術課程要積極踐行美育思想,有效提升鑒賞課程的綜合水平,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進步提供保障。本文簡要分析了美育的內涵,并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闡述了美育普及背景下高校美術鑒賞課程教學優化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美育;高校;美術鑒賞課;教學策略
對于高校教育教學工作而言,全面普及美育已經成為順應教學發展要求的必然趨勢,因此,完善美育課程模式的教學價值,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優化的教育目標。
一、美育的內涵
要想保證相應課程的實效性,就要從根本上明確美育的意義。美育指的并不單單是美術教育,而是審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引導學生在教育工作中獲取綜合素質的提升。正是因為課程的落實需要依托情感教育,因此,在美育教學模式中,要將陶冶人的情感和塑造全面發展人才作為教育根本,實現綜合教育目標[1]。
二、美育普及下的高校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策略
著名教育學家蔡元培曾說,美育教學中要應用美學理論,將其融入實際課程教育中,將陶冶學生情感作為基礎目標,確保教學和育人能有機結合,為學生綜合素質優化奠定基礎。
(一)優化教學目標
美育普及背景下,高校美術鑒賞課要積極落實教學目標的升級,建立完整的教育教學規劃,確保能將教學要求和實際教學路徑進行融合,從而發揮教學優勢,實現教學目標。也就是說,在美術鑒賞課程中,首先要理解美育的基本目標,保證美術鑒賞課教學資源配置的合理性,維護教學水平和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要對美術鑒賞專業課和公共課進行合理性的劃分,確保相應教學目標得以落實。
第一,要明確美術鑒賞課的根本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課程相關內容,因此,教師要將美術發展史等教學資源作為根本有效搭建科學化的教學框架,一定程度上維持教學秩序的實效性。
第二,高校美術鑒賞課不同于一般課程,要凸顯高等教育的專業性,確保相應教學模塊的設置和處理都能滿足素質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標準。因此,在教學目標設定的過程中就不能單一而論,而是要從多方面對學生素質和美術素養予以評估,保證實際教學課程的價值得以發揮。并且,針對美術專業學生和非美術專業學生要按照差異化教學目標落實相應的教學活動。
第三,在明確美育發展要求和教育基準的基礎上,就要確保高校美術鑒賞課的專業性和學術性符合實際教學要求,確保相應教學活動都能圍繞教學目標有序展開,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提供支持。例如,在美術鑒賞課中,教師可以選取國內外著名畫家的作品進行主題鑒賞會,要求學生對相關主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另外,明確專業性教學目的,才能保證相應課程的完整性和連貫性。
(二)創新教學設計
在課程設計工作中,要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基本維度目標作為設計要點,合理性安排教學資源,確保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優化,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基本素質。也就是說,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全程貫穿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鑒賞的教學要求,保證設計環節會更加流暢有效。
首先,課程設計工作中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進行整合,保證設計環節具有實效性教學優勢。例如,教師可以收集相同風格、相同流派等作品進行專題鑒賞,與此同時,也可以鑒賞對比度較高的流派作品,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
其次,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可以指導學生掌握更多的鑒賞方法,利用美術術語評價和鑒賞相關作品,從而提升學生的學術性專業度。例如,應用專業術語對作品進行解釋和評價,確保能從風格、時代特征、美術現象等多方面完善鑒賞意見。
最后,在課程設計環節中,也要對中西方美術差異進行講解,確保不同的課程設計環節能提升學生的多元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優化學生綜合素質,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并且要求學生學會尊重不同文化。
(三)完善教學方法
在明確教學目標和優化教學設計的基礎上,高校美術鑒賞課也要對教學方法予以優化完善,尤其是針對不同專業學生,要明確差異化素質和美術水平,保證課程設計的合理性。
一方面,針對美術專業的學生,要對課程主題進行針對性處理,除了利用講授法也要落實討論法,動員學生完成學習資源的收集,指導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借助角色扮演、游戲法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真正意義上打造高效課程。并且,教師也要明確了解學生的基本素質,采取頭腦風暴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指導學生在專業領域內提升鑒賞水平和作品評價水平,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具有良好的指導作用,能為學生整體素質的優化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針對非美術專業的學生,則要借助更加有吸引力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興趣,切實踐行動態化教學管理,在美育教學要求的引導下吸引學生參與互動和討論,完成鑒賞課的教學目標,避免生硬的教學機制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是說,只有激發非專業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更好地落實有序的課程體系,保證教學效果符合預期。例如,教師在開展美術鑒賞課程時,可以將美術作品的歷史背景以話劇元素的形式表現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引導學生在了解作品時代價值的同時明確其內涵,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作品的鑒賞水平。
(四)整合教學內容
為了保證高校美術鑒賞課教學流程的完整性,也要積極落實有效的教學內容處理機制,從內容層面進行有效分析,確保能針對專業學生和非專業學生進行區別化教學內容的處理。在課程內容主題選擇方面要秉持針對性原則,保證具體教學問題具體分析的理念,提升教學內容的指導性價值[2]。
一方面,對于美術專業學生而言,高校美術鑒賞課最關鍵的教學內容就是引導學生提升文化性和專業性技能,有效優化學生的觀念,并且指導學生從根本上掌握美術作品的鑒賞技能,有效提高綜合美術素養,從而更快的形成美術文化的思維理念。所以,在教學內容選取和設計的過程中就要更加注重美術現象的指導,提升課程的學術性價值。
另一方面,針對非美術專業的學生,教師則要精選教學內容,無需具備非常高的學術性研究價值,而是更加偏重于美術文化的賞析,引導學生了解美術作品表現出來的形式美的內容,從而優化學生的美學修養。并且,內容難度要適中,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提高教學指導的質量。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校美術鑒賞課作為優化學生綜合素養的課程,要將提高學生興趣和學習素質作為根本,針對專業學生和非專業學生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選取適宜的教學內容開展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美緒美學學習興趣,打造更加適宜的教學框架,讓更多的學生熱愛美術、熱愛生活,促進學生美學素養的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1]孫進.探索審美教育在高校美術教育的滲透作用及實施渠道[J].科技資訊,2019,17(9):128-129.
[2]華夏 楊曉飛.高校美術鑒賞課程與邊緣學科整合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9,35(10).
(作者單位:大連財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