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群濤 胡文燕
【摘要】文學素養的培養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本文主要研究有效提高中職學生文學素養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語文老師進行高效的語文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文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8-0041-02
【本文著錄格式】鄭群濤,胡文燕.語文教學中學生文學素養提升措施[J].課外語文,2020,19(18):41-42.
我國中職語文中存在著很多的人文知識,這些知識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很重要的意義。中職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不斷探索有效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培養成復合型人才,促進社會發展。
一、展開名篇閱讀
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進行名篇閱讀的方式培養其文學素養。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學作品,體會其中所要表達的思想,可以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素養,陶冶學生情操。在語文教材中,《詩經》《論語》以及四大名著等均是對我國思想文化影響極其深遠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節奏較好、語句精美,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在進行這些名著教學時,教師可以建議學生以吟唱的方式進行閱讀,帶入感情,一邊閱讀一邊體會作者的寫作。這種方式,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優良的品德,文學素養得到提升。
例如在進行名篇《采薇》一文學習時,教師可以先對文章主要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安排具體任務,要求學生進行翻譯,不懂的地方進行咨詢。小組學生之間進行討論,最后推舉一名學生將翻譯好的內容在課堂上敘述出來。這個過程中學生要能夠把握文章主題,對比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到遲遲,載饑載渴”等情境交融的詩句,要進行聯想想象,將戍邊士卒歸家途中饑寒交迫、步履蹣跚及復雜的內心、悲傷的情緒通過凄冷的情境聯想出來,體會這種征戰題材詩歌共通的情感主題。這樣身臨其境的教學方式,定能快速提高學生文學素養。
二、進行學生情感熏陶
在進行學生文學素養培養時,教師可以挖掘文章人文知識,對學生的審美意識加以培養,從而可以有效提高學生整體文化素養。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能夠促使學生文化素養的快速提升,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使用學生情感因素并貫穿于整個課堂中,使得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很深刻且獨到的理解,將學生文學素養提升到一定高度。
例如教師在進行《哦,香雪》一文教學時,可以先給學生講解有關寫作背景及播放偏遠鄉村人民的生活狀況紀錄片,讓學生進入小說的情境,帶著特定的感情進行課文閱讀,閱讀完畢教師可以提出幾個有實際意義的問題,并讓學生舉手回答。比如教師可以問學生香雪是一個怎么樣的女孩、香雪代表了哪一類社會人物以及鐵凝是帶著何種感情寫這篇文章的。學生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指出描述不準確的地方,對回答很符合實際情況的學生給予口頭鼓勵。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感情,使得學生可以通過感情看待問題,有利于學生豐富感情的形成,文化素養也會隨著快速提升。
三、結合語文實踐
對于中職語文的學習,實踐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開展具體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語文的學習。
首先,教師要積極組織開展早晨課文閱讀活動,做好活動計劃,每天早上要求學生至少花十分鐘的時間進行語文課文閱讀,閱讀過程中要帶有感情。教師可以安排兩三個朗讀能力不錯的學生進行領讀。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有效擴大學生閱讀范圍,提升學生文學欣賞水平,文化素養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教材上的綜合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彰顯文化育人,活動育人。比如教師可以開展講述“我與(動、植物、山水、樹林、公園等)的故事”的活動,學生分組活動,搜集材料,制作相冊、PPT、美篇等,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講述故事,其余同學進行評比打分,評選出最優異的作品進行展示,以此達到讓學生體驗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情趣,認識愛護自然重要性的目的,從而使他們的人文情感得到熏陶。
最后,語文教師還可以開展人文科學講座,講座上對我國的河流、山川以及名勝古跡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體會到我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學生民族自豪感。教師還可以邀請學校領導給學生講解自己的人生閱歷,作者分享自己對某一本文學作品的讀后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大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枯燥的學習生活帶來活力,促進學生高效學習,提升學生文學素養。
四、加強文化建設
要想提升學生文化素養,最好將提升方法落實到具體情況中,將學生文化素養體現于現實生活中。學校校園環境對學生的成長影響巨大,學生文化素養的發展方向會因不同教學環境而不一樣,因此,學校要保證教學環境的積極向上。例如很多學校可以在走廊墻壁上懸掛名言警句標識牌,也可以將名人肖像畫掛于教學樓上下樓梯位置。這樣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思想,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另外,學校可以安排廣播站播送名人事件或者進行古詩文朗誦,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思想情感定會受到積極熏陶,從而可以達到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效果。
五、探究有效閱讀方法
學生在進行文本閱讀時,要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閱讀過程中要注意某些細節,這樣可以有效保證閱讀效率和質量。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要重視閱讀本身,掌握文章大意,從而有效提高學生文學素養。例如學生在進行散文閱讀時,有以下閱讀步驟可參考。
第一步,學生進行閱讀時,可以先根據文章題目進行大致瀏覽,掌握文章基本內容和寫作脈絡。
第二步,學生可以進行文章要點把握,理解文章題型,語文課文均會附加探究題目,學生要根據所給題目對文章進行仔細閱讀,答案尋找,最后解答問題,將文章內容理解透徹。
第三步,由于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點,學生要抓緊這一特點,認真閱讀全文,掌握作者的寫作思路,注意作者感情變化,深入了解作者寫作意圖,升級對課文的理解。
第四步,總結答題技巧。對于散文的閱讀,要熟悉并掌握各種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比如比喻、象征、對比以及反襯等。另外,要重視閱讀過程中答題技巧的總結,對于答錯的課后題目,要進行深入反思,找出原因,爭取下一次不會再出現類似的錯誤。
六、構建學習氛圍
為了有效提升文學素養,教師要注重學習氛圍的構建,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通過學習氛圍構建,學生長期進行規律性的閱讀,可以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文學素養的提升將會指日可待。
例如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適當在班級語文課表中添加一到兩節閱讀課,要求學生在課上進行自由閱讀,閱讀完畢后同學之間進行討論,說出自己的閱讀感想,課后每個人寫一篇閱讀心得體會。這樣可以有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有效提高學生文學素養。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室設置書架,將課外書籍放置于書架上,業余時間學生可以進行閱讀。學生之間可以相互推薦閱讀讀物,也可以將自己擁有的書籍進行分享,這樣可以在班級上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促使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無形中有效提升學生文學素養。
七、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高中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文學素養著手,采取情感熏陶、加強文化建設、構建學習氛圍以及進行教學實踐等多種教學方式,有效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將學生培養成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舒涵.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文學素養提升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
[2]謝秋萍.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J].當代教研論叢,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