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永梅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小學教學階段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堅持主體性教學的學生,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小學數學教學階段中的計算能力在整個教學內容當中來說地位不容小覷。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發展,使他們養成謹慎、認真和準確的良好習慣。
一、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學生而言,學習興趣是他們學習生涯的主要動力。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來說也不例外。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上尤為重要。由于數學計算課程相對無聊,并且某些計算知識更加困難,因此許多學生對計算有所拒絕。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激發學生對計算的學習興趣。反之,只有學生在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才能真正了解計算并提高個人計算能力。筆者認為,為了激發小學生對計算的興趣,有必要豐富小學生計算課程的現有教學方法。就目前來看,小學計算課程的教學仍采用較為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教師教計算知識,學生被動地記住。長此以往,只會使數學計算課程變得更加枯燥乏味,學生的興趣只會越來越低,這顯然不利于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
因此,有必要豐富現有的教學方法,結合小學生計算課程的現實情況,可以合理應用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小組之間進行相互的討論,會有更多的學生可以參與到數學計算學習中。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計算問題,并且可以積極思考,長此以往,計算能力將自然得到提高。此外,還可以使用教師和學生進行角色互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去講臺上講課,它也可以發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能力,利用學生的表現欲望使得計算能力得到提高。當然,除了在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外,還可以就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相關培養,改變教學地點也可以引起學生的關注并提高他們的興趣。當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后,主動接受知識的能力大幅度提升,由此可以增加其計算能力。因此培養學生對計算的興趣是提高其計算能力的重要策略。
二、合理利用趣味活動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整體教學階段中,教師可以組織各種有趣的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進行數學計算,規范學生的數學計算方法和思想,并允許學生充分利用數學公式和常識來提升教學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例如,對于“混合運算”的教學,教師可以適當安排學生進行分組,然后組內之間進行計算競賽,以便學生可以在指定的時間內計算出足夠的計算問題,小組也能夠獲得最佳結果。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使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互動,以達到互補的優勢,共同進行數學計算以此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
從學生的計算角度來看,大多數學生的計算基礎較差,并且在計算問題上有很多缺失點。因此,有必要加強基礎教學。首先,學生必須將加法和減法嚴格控制在20以內,一些五年級學生在計算加法和減法時會數指,這是浪費時間。加減法是數學計算的基礎,所有的計算都離不開加法和減法;其次,讓學生掌握除法計算的規則,在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余數必須小于除數,如果余數大于或等于除數,則商就應進一,直至余數小于除數。同樣,在四個混合操作中,學生必須記住四個混合操作的順序。操作順序是指從左到右計算相同級別。在不帶括號的公式中,如果存在加、減、乘和除運算,則在計算時必須先計算乘除法,然后再計算加減法。有小括號的必須先計算括號里面的數,學生必須牢記;最后,學生應該清楚運算定律。運用運算定律能使計算簡便。但是,學生在計算中往往會忽略這一點,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算術的解釋,并讓學生在日常的教學中熟記于心。
四、使用錯題進行數學計算教學
除了注重教學細節,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根據自己的才能進行教學外,還必須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學生錯題的出現表明在某些方面仍然缺乏計算能力。教師應以一個錯誤的問題為核心,找到學生需要尋找和填補的地方,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后,就應該設計一些類似的錯誤傾向的問題,引導學生鞏固和加強實踐。這樣,當再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可以利用計算能力來增強計算的精度,也可以建立規則,為學生學習和使用這些規則要求學生了解和學習數學,并要求學生嚴格要求自己,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