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晴
摘要:對外漢語教學概論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這門課程主要介紹關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學科理論、語言學理論、語言教學理論以及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目的在于培養本專業學生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能力和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初步研究能力。通過對教學的反思,旨在發現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措施,為日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培養提供一些建議,希望能為本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一點粗淺的理論依據和材料。
關鍵詞:課程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 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0-0200-02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原對外漢語專業)的必修課。這門課旨在培養本專業學生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能力。本學科又是綜合性極強的學科,“與本學科的發展關系最為密切的七個基礎學科即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文化學、社會學、橫斷學科及哲學”[1]14。“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包括四個方面:對外漢語語言學、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漢語習得理論和學科研究方法學?!盵1]14本學科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最早接觸的關于對外漢語學科理論及方法論的課程,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后面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也是開啟學生對本專業及職業規劃課程的基礎課。
與十年前相比較,現在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對漢語本體知識的掌握相對薄弱,積極進取、刻苦學習的精神缺失,學習目的的功利性日益凸顯。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現陳說一二。
一、選擇合適的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所依據的材料,與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構成學校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盵2]303,教材不僅在教學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且在學科發展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教材來自教學第一線,又直接用于教學第一線,接受課堂教學的檢驗。教材的使用還能反饋教學效果,引起對教學大綱和教學理論的思考?,F階段本科課程“對外漢語教學概論”所能選擇的教材多種多樣,教材的內容與重點也各不相同。下面我們簡略地分析一下當前使用比較廣的三本教材。
第一,劉珣主編的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這本書較系統地介紹了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性質、發展源流、學科基礎及教學方法,主要體現了本學科的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測試與評估這四個方面。這本教材是現階段各高校使用頻率較高的教材。
第二,趙金銘主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該書全面地介紹了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將研究成果融入書中,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與廣度。
第三,陳昌來主編的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該書全面介紹了對外漢語學科的性質與特點,從教學的基本理論、教學過程、階段、類型等方面,全面地闡述了本學科的基本內容。
上面談到的三本教材均為國內高校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課程使用頻率較高的教材,無論在內容的選擇、體系的安排上都體現了教材編寫的科學性、系統性,也算是各有千秋。但是,通過教學的檢驗,我們也發現了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首先,教材的實用性略顯不足。對外漢語教學概論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舉的課程。除了主要理論的學習之外,實踐教學能力也是必要的。就課堂教學而言,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主要還是從教材中來;因此教材的實踐性作用是否突出直接影響學生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適當增加實踐教學和課堂管理的相關內容,如語言要素教學,即語音教學、詞匯教學、語法教學和漢字教學。語言技能教學,即綜合教學、聽力教學、口語教學及寫作教學等。
其次,教材的趣味性稍顯欠缺。教材內容和形式生動有趣,能吸引學習者,使學習者產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讓相對枯燥的理論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愉快。但說起來簡單,就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這門理論課,而專業性和理論性較多,想要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比較困難,如果想解決這一問題,只能從教師入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盡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實例講解,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案例解釋難懂的理論。
總之,教材對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這門課的教學與學習影響較大,而教材的實用性、系統性、科學性和趣味性則是選擇合適教材的關鍵因素。
二、安排合適的時間
合理的學習時間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對外漢語教學概論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課程,涵蓋了多個學科內容,如語言學、文化學、心理學、教育學等。而語言學是本課程的基礎,因為在了解了“教什么”[3]10之后才能進一步去思考“怎么教”[3]10這一問題。因此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這門課程最適宜安排在學習了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和語言學概論等課程之后。換句話說,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這門課程與漢語本體知識課程之間有相輔相成的延續性。因此,在安排學習時間時,應重點考慮學生的知識積累程度和認知能力??傊?,學習時間的安排要科學,具有延續性,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三、采用科學、靈活的考核方式
測試考核是教育評估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環節之一。從心理學角度說,考核的目的在于誘導出體現受試者知識和能力水平的行為,并對這種行為進行量化和說明解釋。但測試與考核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它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有間接性、片面性、主觀性及偶然性。因此為了誘導出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就應采用科學的考核方式,將影響考核的因素最大化的降低。傳統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過一張試卷對學生“蓋棺定論”,以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為例,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這門課是一門考試課程,其考核方式包括考試和考查,即學生成績=試卷成績×80%+平時成績×20%。前面說過測試與考核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就會難免出現誤差,難以真正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針對本門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改革考核方式,采用分項、多樣化的考核模式,適時加大實踐教學能力的實操、課堂管理、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學設計等方面的考察。
四、開發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模式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這門課程作為本科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在整個培養過程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作為本專業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最早接觸的一門課程,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在學生完成了漢語本體知識的學習后,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這門課程會幫助學生對漢語國際教育、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眾所周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具有扎實漢語功底,能夠從事國內外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工作的專業、應用型人才。那么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就成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培養的重中之重,而這一工作也就落在了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這門課上。
當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實踐模式仍然比較單一,主要是到國內留學生比較集中的高?;蚺嘤枡C構從事漢語教學的實踐教學工作。海外實習基地仍然比較少,這就極大地限制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語言教學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懂理論而缺少實際教學能力;同時,能力培養的缺失致使學生對語言教學理論的掌握只能是紙上談兵。
拓展海外實習基地和變化實習方式成了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海外實習基地的拓展要本著互惠、公平的原則,加強海外實習基地的開發。與此同時,更新實習模式,采用微格教學、網絡互動、海外連線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海外漢語教學的現狀及教學方法。
五、拓寬出口,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僅僅是就教學談教學,把教學作為中心任務,老師上完課就走,師生之間少有交流(這里的交流指關于專業發展及職業規劃上的交流)。學生上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或混學分,大部分學生從來沒有對這門課程有深入的了解,更不要談對專業及未來的規劃了。這都是我們近幾年發現的一些基本情況,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最關鍵的因素在于學生少有興趣或根本就沒有學習興趣,對未來充滿懷疑,沒有方向。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對未來迷茫呢?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談一下。
21世紀什么最重要?答案是人才。高校是人才培養的基地??v觀各個學校的培養方案,多數是培養通用型、復合型、實踐型、應用型人才??傊?,都是為實踐、就業服務的。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這門課程是關鍵,它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通過這門課程,學生能夠獲得關于語言教學的大部分內容,它是聯系語言學、語言教學、教育學、心理學、文化學等學科的中心學科,也是支撐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主干學科。這門課程掌握的好壞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對知識的綜合掌握,對未來的人生規劃。
因此,在教學與培養方案的設計過程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出口問題,將課程與學生的就業相互聯系。以通化師范學院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為例,在設計培養方案時兼顧學生的就業去向,反方向思考問題,從學生的畢業出口入手,對一些課程進行改革,同時,采取分流培養的模式,為學生拓寬出口,為學生減少后顧之憂。具體的做法就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利用兩年的時間完成全部學位課程的學習,后兩年根據不同的意愿分流為四個部分,即中小學語文教師方向、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考研方向、漢辦出國志愿者方向和公務員方向。根據分流,學生選擇不同的課程,學習目的明確了,就業出口拓寬了,學習興趣自然就提升了。
總之,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這門課程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有著其他課程不能替代的作用,它上承語言學下啟教育學,整合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文化及跨文化交際學等不同的學科,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指導語言教學,當然也包括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通過反思我們發現,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這門課程在教學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指導教學,我們提出了一些粗淺的意見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提供一點參考。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0.
[2]翟冠平.談泰國民校漢語教育中的一些問題:以泰國民校為例[J].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6(2).
[3]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4]潘懋元.高等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5]劉珣,張旺熹,施家煒.對外漢語教學論文選評:上[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版社,2008.
[6]科德.應用語言學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
[7]董瑞蘭.關于“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課程教學的反思[J].福建論壇,2012.
責任編輯:趙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