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自顓
摘要:對當前音樂發展來說,計算機音樂制作對音樂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意義,在這樣的制作背景下,音樂的制作模式也隨即開始全新的變革。在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的影響與改革模式下,高校的作曲教學逐漸出現了細節性的改變。本文就計算機音樂制作在高校作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計算機? ?音樂制作? ?高校? ?作曲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1-0088-03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也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有了進一步的改革與創新,大量的計算機音樂作品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計算機音樂能夠直接影響到今后音樂藝術的推廣與發展,也為音樂作曲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與思路[1]。高校作曲教學在這樣的發展模式下需要從教學思想與教學模式進行進一步的改革,推進音樂的創新發展,以這樣方式來提升最終的教學效果。想要有計算機音樂制作方面的能力,就需要加強對計算機音樂制作進行科學合理的課程設計,開拓音樂作曲的全新平臺,讓學生能夠在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前提下進行音樂創作,實現音樂教學現代化的最終目的[2]。
一、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的廣泛應用
計算機音樂制作本身就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水準高等諸多特點,計算機音樂制作的出現對傳統音樂模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對比傳統的人工現場制作樂譜、配樂、配器,電腦音樂制作通過電腦完成諸多步驟,只要掌握相關的軟件就能夠順利完成音樂制作,更好地讓音樂創作人通過電腦軟件進行音樂的制作[3]。并且,電腦音樂制作的軟件能夠更好地豐富本身的音樂資源,自由的配樂、配器產生出更加多樣的音樂效果,在這樣的基礎上激發音樂創作的靈感[4]。
在高校音樂教育方面,教師通常情況下都是采用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這樣的教學模式可能會導致學生只是單純的記憶知識,沒有辦法進行實際的應用。在音樂制作技術的理論教學中,教師也只是通過樂譜、文字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記憶,再加上本身作曲的理論知識就比較抽象,學生也不容易理解,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直接影響到最終教學效果[5]。使用計算機音樂的教學模式,現有的問題就會有所改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通過課程的內容講解,隨時播放音頻,學生在課堂上聽到教師講解的同時,還能夠重復聽到音響效果,通過相關軟件的幫助,教師能夠及時講解學生遇到的諸多問題,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二、計算機音樂制作在高校作曲教學中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教育模式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學內容也在這樣的趨勢下進行不斷地改革與創新。在高校的作曲教學中,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社會對于音樂創作人才的要求,需要在現有的教學模式下進行進一步的改革與完善,以更好的模式來推進高校作曲教學今后的發展[6]。
計算機技術在我國的科技發展中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在各個行業的獨特發展模式下,計算機技術按照實際的要求細化。高校作曲教學中融合計算機技術能夠改進傳統教學模式的諸多問題,按照全新的教學思路進行教育內容的創新,教師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也能夠不斷吸收全新的知識模式,進一步使學生吸收作曲知識,將教學效果逐步提高[7]。
計算機音樂在現有的發展趨勢下對人們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廣泛,不管是在音樂教學還是在音樂創作方面,計算機音樂都能夠提供很多嶄新的音樂素材,不斷擴展學生的技法創作空間[8]。計算機音樂創作不僅需要有傳統的模式繼承,還要有原則性的發展落實,在這樣的共性下還有差異性的展現。
計算機音樂制作能夠更加廣泛的展現出高校的系統化作曲教學,讓教師與學生在全新的教學背景下進行知識的學習,學生也能夠在這樣實踐的背景下,將理論知識進行更加全面的應用。教師也能夠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更好地了解到學生對于作曲知識的訴求,將課程的重心放在學生對于知識的要求方面,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程度,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模式設計,讓學生能夠在全新的教學模式下,查找自己的不足,發揮自身的優勢,更好地提升最終教學效果[9]。
三、計算機音樂制作在高校作曲教學中的應用
計算機音樂制作就是以電腦為控制中心,數字音頻技術為手段,將音源、采集器、合成器為代表的數字化設備為音頻重點的現代音樂制作方式。計算機音樂能夠給音樂制作模式帶來全新的改革與創新,這樣的全新技術改變了音樂行業的創作思想與理念,不斷拓展音樂制作的領域[10]。計算機音樂制作在高校音樂教學方面的應用,能夠改變高校傳統教學模式的封閉性缺點,將教育與知識的學習整體優化升級,高校教師將計算機音樂應用技術有效地融合到高校的作曲教學中,更加有效地推進今后高校作曲的發展[11]。針對計算機音樂制作在高校作曲教學的應用來說,可以分成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計算機音樂制作在高校和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在高校課程設置中具體的教學環節需要將試聽進行科學有效的集合,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這樣的教學目的,也不能滿足現階段對于音樂人才的要求。想要更好地改進傳統教學模式的問題,就需要有現代化的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輔助當前的作曲教學活動,以這樣的方式更好地細化今后的教學效果[12]。本身和聲的課程知識就容易缺乏實踐性的課程內容,采用計算機音樂制作的方法進行教學能夠更好地規避該項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提升了最終的教學效果,為學生的整體學習構建做出保證。
在和聲教學內容中,樂器的使用以及概念性的講解是傳統教學模式中不可忽視的關鍵內容,將理論的內容局限于曲譜方面,雖然其中會加入一些鋼琴示范的演奏內容,但是由于長時間的實踐經驗不足,很難讓學生掌握到其中的精髓,也沒有辦法得到深層次的感悟與體會[13]。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和聲教學很難讓學生在理論的基礎上了解到實踐的內容,造成啞巴和聲的情況出現。對于學生來說,沒有辦法更好地辨析本身的音響情況,這樣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生和聲思維的培養,極大程度上阻礙了最終的教學效果[14]。
(二)計算機音樂制作在復調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復調課程是高校作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內容,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塊也是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特別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復調課程的教學沒有創新性的內容展現,課程的實踐性難度也比較大,從而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很難讓學生深層次的掌握不同的聲部情況,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復調綜合知識與綜合技能的掌握[15]。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將計算機音樂制作的模式引入到復調教學課程中,在這樣的技術背景下,能夠從實際的教學方面對同一譜例進行多樣性的音色變化,給學生呈現一種差異性的復調音響模式,以這樣的教學內容設置,豐富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以及音樂本身的學習體驗[16]。
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呈現不同的聲部特征,在計算機音樂制作的技術下將不同的聲部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就播放模式來說,各個聲部之間的內容有效的連接不僅僅可以將知識體系進行積累,還能夠交該課程的知識難度進行調整[17]。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適應課程的知識內容,為復調課程搭建比較扎實的基礎,讓學生能夠從基礎入手逐步進行實踐的鞏固,為今后的學習進行創新的模式構建,也能夠拓寬學生的創作思路。
(三)計算機音樂制作在曲式分析課程中的應用
音樂作品的曲式分析是高校音樂作曲教學中的難點內容,同時也是高校作曲教學的重點知識。曲式分析本身就直接影響到最終的音樂質量與視聽效果,在音樂制作的學習中,曲式分析的內容必不可少,學生只有扎實的功底,才能夠在作曲創作方面更加得心應手,才會有更加全面、整體的創作。在曲式分析課程中,教師通常要求學生一邊看譜例,一邊聽教師進行內容方面的講解,這樣的單一教育模式,再加上內容比較枯燥、乏味,使得學生沒有辦法激發自己對于學習的興趣。除此以外,高校的影響設備以及音樂教學手段存在很大程度的局限性,這樣的局限性就會使得學生只能夠片面的獲得音響效果,沒有辦法整體性的感受音樂內容的體驗,更無法讓學生掌握對照分析的方法[18]。
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改進現階段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專門的進行曲式的傾聽與分析,不管作品怎么復雜,都能夠通過簡單啞音的方式進行其中聲部的分離,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曲式學習[19]。同時,使用計算機音樂制作的方法能夠對整個作品的速度、節拍等諸多內容進行內容方面的調整,很大程度上提升課程的靈活性。
(四)計算機音樂制作在配器課程教學中的運用
本身配樂配器就是作曲知識中的關鍵部分,在課程教學方面,知識的比重也比較突出,在實際的教學階段,采用傳統性的教學模式進行概念教學,學生對于實踐也沒有進一步的理解,配器的知識內容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作品創作與知識積累,假如在該部分學習方面存在問題,就會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存在偏差,影響到整體的學習效果。
所以,將計算機音樂制作中的優勢融合到實際的配樂中,學生需要從理論基礎上進行實踐積累,更好地調整課程的氛圍,讓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有更大程度的提升,也能夠更好地展現計算機本身的優勢。總之,計算機的流程操作會提升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讓教師在有限的課程安排中不斷提升課程的知識體系模式,更好地促進學生作曲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計算機音樂技術雖然發展的時間還不算長,但是在音樂創作方面產生的影響意義與作用范圍十分巨大,可以說計算機音樂制作與我國的音樂創作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計算機音樂制作的研究工作在現有的音樂創作背景下不斷深入與提升,在高校的作曲教學中也有了進一步的滲透,逐漸開始朝著靈活的方向發展,變成作曲創作中十分關鍵的技術手段。教師在現有的模式上還需要不斷加強對于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的重視程度,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要求更好地進行系統化的內容調整,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期間就掌握音樂制作方面的基礎內容,逐步進行知識的細化與完善,了解計算機音樂制作的技術模式,并科學合理的進行該項技術的應用,有效推進作曲的現代化教學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冰.作曲教學中河南本土民間音樂文化的融合與創新應用研究[J].北極光,2019,(11).
[2]黃宗權.落其實者思其樹? 飲其流者思其源——“第二屆國際作曲技術理論專題交流季暨弗蘭克爾學術研討會”綜述[J].中國音樂,2019,(06).
[3]譚天紅.音樂學院附中作曲專業學生緊密結合專業特點進行鋼琴教學的步驟與意義[J].北方音樂,2019,(17).
[4]郭棟.作曲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有機結合——評《作曲技術理論與教學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19,(02).
[5]鐘毅.推進學科建設發展愿景? 擘畫理論作曲教學新篇——第十二屆全國高等學校理論作曲學術研討會述評[J].人民音樂,2019,(03).
[6]王斌.作曲理論課程有效整合的探索——評《作曲技術理論與教學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01).
[7]鄭巧,鄭弘.音樂創作與技法分析的音樂本體探究——評《作曲的基礎訓練》[J].中國教育學刊,2018,(12).
[8]左佳.藝術院校作曲專業視唱練耳教學的探索與實踐——集創作、表演、鑒賞于一體的教學設計[J].音樂創作,2018,(10).
[9]康煒.綜合藝術院校作曲專業人才培養中的跨學科融合教學模式研究[J].北方音樂,2018,(13).
[10]耿仁甫.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作曲技術理論課程教學方式改革芻議[J].北方音樂,2018,(11).
[11]呂軍輝.作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中教學工作坊的構建及策略[J].北方音樂,2018,(04).
[12]呂鈺秀.如何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作曲家——從“中國民族音樂教學與作曲人才培養”學術研討會議題說起[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7,(04).
[13]龔曉婷.民族多聲思維在作曲教學中的重要性——兼談復調課教學中的相關問題[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7,(04).
[14]賈達群.音樂分析是音樂理論教學中學科轉型和創新的標志——兼談音樂學院作曲教學的創新[J].音樂研究,2017,(06).
[15]胡佳.作曲技術理論課堂教學中的復調音樂教學探討[J].北方音樂,2017,(13).
[16]王正罡.應重視補齊音樂作曲教學中的這塊短板——淺議作曲技術與理論教學中應加強中國古代作曲技術及理論的教學內容[J].市場論壇,2017,(06).
[17]曲笛,曲廣利.作曲教學中音樂創作能力訓練的思考——評《作曲的基礎訓練》[J].新聞與寫作,2017,(06).
[18]于巧.立足教材,零起點走進作曲教學——小學音樂課堂作曲教學的策略探微[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7,(05).
[19]周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作曲技術理論課與藝術教學實踐[J].音樂創作,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