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按比例分配問題是小學六年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利用該知識解決問題可以用到前面所學的多種知識,教師要善于適時引導和點撥,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方法巧解比例分配問題,從而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按比例分配? 比? 多種方法? 靈活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134-02
青島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課本第四單元的內容是“比”,信息窗2的內容是“按比例分配問題。”
一、例題導引,巧解比例
課本采用的例題是:明明的體重是30千克,爸爸的體重是70千克。科學研究表明,①兒童體內水分與其他物質的比是4:1;成年人體內水分與其他物質的比是7:3。課本中提出了2個問題:
1.明明體內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爸爸體內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一)教師細心引導,解決第一個問題。
筆者在黑板上畫線段圖,畫一條線段表示30千克,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5等分,水分占4份,其他物質占1份,求各有多少千克?
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又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對線段圖的分析,給出了兩種解法。
②解法一:4+1=5? ? ? ? ? ? ? ? ? ? ?(總份數)
30÷5×4=24(千克)? ? ? ? ?(水分)
30÷5×1=6(千克)? ? ? ? ?(其他物質)
答:明明體內的水分有24千克,其他物質有6千克。
③解法二:30×=24(千克)? ? ? ? ? (水分)
30×=6(千克)? ? ? ? ? ? (其他物質)
答:明明體內的水分有24千克,其他物質有6千克。
筆者肯定了同學們的做法,這兩種解法都是對的,用哪一種方法都可以。筆者引導學生分析了這兩種解法的不同。解法一是在整數范圍內利用整數乘、除法解決問題,解法二是用分數乘法解決問題。對解法一來說,還可以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分別求出4份和1份各是多少。對解法二來說,先求出總分數,再分別求出體重的和各是多少。
在筆者的啟發、引導下,同學們又給出了如下解法:
解法三:4+1=5? ? ? ? ? ? ?(總份數)
30÷5=6(千克)? ? (1份的千克數)
6×4=24(千克)? ? ? (水分)
6×1=6(千克)? ? ? ? (其他物質)
答:明明體內的水分有24千克,其他物質有6千克。
解法四:4+1=5
30×=24(千克)? ? ? (水分)
30×=6(千克)? ? ? (其他物質)
答:明明體內的水分有24千克,其他物質有6千克。
通過比較、對照,我們可以看出,解法三和解法四比解法一和解法二的思路更清晰,過程更簡潔,更便于自己和別人理解。在以后解決“按比例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中,提倡同學們用解法三和解法四。
(二)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第二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爸爸體內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筆者完全放給學生,讓他們在上面學習的基礎上,獨立去解決第二個問題。很快,同學們解決了第二個問題。筆者指2名做法不同的學生板演。
生1:7+3=10
70÷10=7(千克)
7×7=49(千克)
答:爸爸體內的水分有49千克。
生1的思路清晰,過程非常簡潔、明了,是在整數范圍內解決問題,易于學生接受和掌握。
生2:7+3=10
70×=49(千克)
生2的思路也非常清晰,過程簡潔、明了,比生1的解法少寫一步,它是在分數范圍內解決問題,也易于學生接受和掌握。
生1和生2的解題過程,其他同學也都運用自如,大部分同學都寫出了如生1和生2的兩種解法,也就是前面介紹的解法三和解法四。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讓筆者看他們的兩種解法,情緒都特別激動,還問老師再做哪些題目。
二、適時練習,鞏固所學
筆者趁熱打鐵,讓學生們做課本46頁自主練習的1、2、3、4、6題,學生們都趕快埋頭于讀題、做題,很快舉起手,要求到黑板上去做題。筆者指了4名同學分別到黑板上去做1-4題。
很快,4個題的答案都板演完了,而且,每個學生都寫出了兩種解法。筆者巡視下面同學的做題情況,他們也都很快寫出了清晰的做題過程,做出了正確的答案。等學生們全部做完后,大家共同看黑板上的板演。
(一)方法靈活,巧妙解答
生1:1題
解法一:1+19=20
2÷20=0.1(千克)
0.1×19=1.9(千克)
答:需要糖0.1千克、水1.9千克。
解法二:1+19=20
2×=0.1(千克)
2×=1.9(千克)
答:需要糖0.1千克、水1.9千克。
生2:2題
解法一:3+5=8
32÷8=4(塊)
4×3=12(塊)
4×5=20(塊)
答:黑色皮塊有12塊,白色皮塊有20塊。
解法二:5+3=8
32×=12(塊)
32×=20(塊)
答:黑色皮塊有12塊,白色皮塊有20塊。
生3:3題
解法一:5+3=8
24÷8=3(小時)
3×3=9(小時)
答:一天的睡眠時間應是9小時。
解法二:5+3=8
24×=9(小時)
答:一天的睡眠時間應是9小時。
生4:4題
解法一:1+2+3=6
180÷6=30
30×1=30
30×2=60
30×3=90
答: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分別是30度、60度、90度,它是直角三角形。
解法二:1+2+3=6
180×=30
180×=60
180×=90
答: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分別是30度、60度、90度。
(二)學會比較,優化提升
板演的4個學生都寫出了兩種解法,筆者巡視時看到下面的大部分同學也都寫出了兩種解法。我讓同學們比較這兩種解法,說出自己更喜歡哪種解法。大部分同學認為解法四比解法三少寫一步,都喜歡采用解法四的更簡潔的方法和過程做題。這是一個做題的好習慣,值得提倡。老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和訓練學生們,幫助他們養成善于比較、善于觀察,而后采用最簡潔的做題方法,寫出簡潔、明了、思路清晰的做題過程。
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師生的收獲都很大。我們在快樂和享受中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們歡迎這樣的數學課堂,大家享受這樣的數學課堂!
作者簡介:
郭娟,女,漢族,中共黨員,數學,教育碩士,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