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對議論文的含義、特點和要素等進行簡要概述,其次闡述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的現狀與問題,最后提出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問題的解決措施并做出總結。
【關鍵詞】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含義與要求;現狀與問題;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8-0115-02
【本文著錄格式】高杭.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指導要義分析[J].課外語文,2020,19(18):115-116.
一、議論文簡要概述
議論文是作者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情進行分析、評論以及表達自己觀點、立場、態度和看法的一種文體。議論文有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歸納法、推理法、對照法和駁論法),議論文要求論點要正確、有實際討論意義并且能夠恰當地運用各類表達方式,議論文要求論據要100%可靠不能瞎編亂造,同時議論文要求論證邏輯清晰前后內容無縫銜接。高中生在寫議論文之前應當仔細考慮本篇文章的論點是什么,用什么樣的論據來證明論點,最后得出什么樣的結論,這三個環節環環相扣,每一環節內部都包含詳細的內容,最常見的議論文格式是“總分式”。“總分式”的議論文首先在文章開頭會提出一個總的觀點然后細分出幾個分支觀點,運用論據來證明每一分支的觀點并最終得出結論。除此之外,“總分式”的議論文也包括在開頭引述一個故事或一段對話,這段故事或對話將成為整篇議論文的點睛之筆,啟發和引導作者以及讀者進入提前設定的文字環境中,之后一層一層地利用事實分析出道理最終歸納引申出一個新的結論。
一篇完整的議論文一般包括三個部分:引子、正文和結論句,這三個部分缺一不可,每一個部分都對文章的整體功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議論文中“引子”部分一般用于提出觀點讓讀者明確本文的主要討論對象,“正文”部分一般是羅列證明觀點的證據,證據的準確性和與論點的契合性直接影響到文章的說服力和完整性,最后的“結論”部分是作者根據論點和論據總結得出的文章結論,對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從中提煉出整篇文章的核心所在,讓讀者能夠明白本次論證過程已經取得了圓滿的結局。
高中生要想寫好議論文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論點要明朗,點題要迅速不要拖沓。第二,論據要100%正確并且要充分。第三,論證的方法要符合邏輯并且要嚴密,所有的事實、原因和理由應當與議論文的結論緊密結合。第四,議論文整篇文章的層次要十分清晰,寫作過程中不混亂,讓讀者比較清晰完成閱讀過程。第五,議論文強調前后邏輯和各環節的銜接,因此高中生在寫作過程中要以議論為主但是也要結合上說明、敘述和描寫等寫作手法,將提前羅列出的論據做好排列組合以及各論據之間要做好無縫銜接。高中生在寫作過程中充分考慮各論據對于論點的契合性,淘汰那些與文章主旨并不貼切的論據,恰當地使用各類論證方法從而得出有效的結論。
二、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現狀與問題
(一)議論文體不明確
高中生在進行議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容易偏離議論文體而忽略議論文的本質要求即討論與分析,把其他文體的寫法生搬硬套到議論文文體的寫作過程中,比如敘述、抒情等寫作手法,從而使文章整體的脈絡不夠清晰,與議論文體的契合度也不高,敘述抒情的篇幅占據了文章的大半部分,語言缺乏邏輯性。例如我校某次語文考試中試卷要求以“我有一個夢想”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學生需要以議論文的文體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于該主題的觀點,以“總分式”的文章結構來讓讀者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對于夢想的認識。但是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很多高中生容易將本篇主題的議論文寫成敘事或抒發自身內心情感的文章,弱化了議論文文體的本質即提出論點、尋找論據和得出結論,主旨的偏離讓本文并沒有太強的實際參考意義。
(二)論據羅列不恰當
高中生在寫議論文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論據羅列不恰當的問題,主要原因是他們自身的寫作素材非常少,能夠證明論點的論據資源比較匱乏,為了增強論據的說明性不得不將一些并不100%貼合論點的論據放到議論文的篇章里面,從而影響了論據的邏輯性和貼合性。一些高中生在議論文論據選擇過程中會拿一些幾十年都沒變的老材料甚至出現了帶有明顯時代烙印的觀點,這些舊的材料和觀點給老師的第一印象是典型的老調重彈,反映的是高中生視野的不開闊和自己內心素材的不豐富的特征,這一類文章并不能夠讓語文老師或閱卷老師對其產生足夠的興趣。很多高中生之所以無法在議論文上取得重大的突破是因為使用的論據材料過于單一且不夠新穎,羅列一些陳舊的老觀點且無法從新時代入手,為自己的文章增加新的素材。
(三)文章結構不合理
高中生在寫議論文的過程中也容易出現文章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主要表現是各論據所用篇幅的不協調,有的論據敘述過程中占用的文章篇幅過多,但有的論據卻只用極小的文章篇幅來討論,高中生在日常寫作或考試過程中的論據遠遠長于另一個論據,某一論據極具說服力但另一個論據卻泛泛而談,沒有充分展開對論點的證明意義不大。比如議論文的論點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針對該議論文論點高中生們首先想到的是周恩來總理說出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之后學生們會深入淺出闡述周恩來說出該話的背景、過程以及結果。另外學生們也可能會應用“馬克思的理想”,闡述馬克思在他的畢業論文中寫到的“我們選擇職業所應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的觀點”。針對這兩個論據,學生們對于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了解程度要大于馬克思的理想,所以容易在實際的文章篇幅中前者論據所占用的篇幅遠大于后者,造成文章結構的不協調和不合理現象。
三、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指導要點
(一)積累論據素材
高中生在議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大多數問題都是緣于素材資源匱乏,所以在未來的議論文寫作指導過程中,語文老師要敦促學生積累素材多背誦和閱讀名人事例、神話寓言、民間故事、公認道理、名言警句、古代文獻、俗語諺語和原理定義反復涉獵各個方向的論據素材。高中生首先要加大閱讀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從名著中吸取豐富的知識養分,其次要關注時事政治和社會新聞,從多角度判斷某一社會現象的本質,思考某一社會現象出現的原因,發生的過程,以及最后產生的結果,從日常生活中鍛煉分析討論的能力。
(二)背誦優秀范文
針對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畢業班的學生,語文老師要安排一些優秀范文素材,讓學生們閱讀并背誦這些優秀的作文素材,讓學生們在反復的閱讀和背誦過程中體會作者對于文章結構的把握和論據的選取,讓學生們從中吸取經驗積累論據素材和文章結構的安排策略,對合理地安排文章結構做到前后協調統一一致,具有重要意義。
(三)強化議論文體寫作
針對學生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容易偏離文體的問題,未來語文老師要不斷強化學生們的議論文體的寫作,讓學生們反復認識議論文寫作的主要要求以及前后邏輯,敦促學生們要始終圍繞議論文要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三個要素來開展文章的寫作過程,中間穿插一些抒情和敘事但是并不能夠占用過分的篇幅而影響了議論文體的展現,一定篇幅的抒情和敘事會增強議論文文章的感染力,但過于多的抒情和敘事卻會影響整篇文章的主旨表達并且降低該文章的吸引力。
四、總結
議論文寫作過程不同于其他文體的寫作過程,高中生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需要把握議論文文體的要求和前后邏輯性,不要與敘事、抒情等其他文體混淆。未來語文老師要深入挖掘學生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策略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們的議論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姜瑋.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指導要義探析[J].名師在線,2020(12).
[2]蘭成莉.思維導圖在高中議論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9.
[3]鐘燕媚.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探微[J].新課程研究,2019(10).
[4]李佳敏.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語文思辨性寫作教學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