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元
【摘要】在新課改的大力倡導下,初中語文在閱讀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閱讀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增加初中生的閱讀量。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初中生在語文閱讀方面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老師應該大力開展閱讀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本文淺述如何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82-02
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知識結構下的重要板塊,同時也是學好語文的關鍵。現代初中語文要求:初中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并認知當今社會,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和書中的作者進行思想上溝通的過程,那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則是文章、師、生三者之間的對話。
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愛好是閱讀的基礎,只有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才會獨立自主的進行閱讀,從閱讀書籍中進行知識的獲取,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要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開展,增強學生閱讀積極性。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時,對這節課要講的文章根據內容寫一段引語,設定一個愉悅的意境,充分調動學生課上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閱讀的探索[1]。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中《木蘭詩》為例,本文主要描述了木蘭在替父從軍前的準備和在戰場上十年的征戰生活,那么老師可以在講課之前向學生介紹:在中國漢字中以“女子”二字為“好”,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也有很多描寫美好女子形象的作品,那么今天學習的這位就是巾幗女英雄,同時還要向學生介紹這首詩出自宋代郭茂倩編纂的《樂府詩集》,并向學生介紹這本詩集所涵蓋的內容。這些介紹,對接下來學生閱讀文章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注重方法的指導
初中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老師必須要對學生的閱讀方法和文章觀點的理解進行指導,讓學生用科學高效的方法進行閱讀。初中語文老師要針對學生閱讀的內容或者教學目標的相關要求為學生設計閱讀方案,例如“略讀-細讀-精讀-重讀”等流程,從而實現學生閱讀的遞進性。對于閱讀方法,老師要教導學生從閱讀文章的字面含義并體會作者要表達的主體思想,從而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認為有哲理的、有內涵的、修辭手法優美的詳細摘要記錄下來,課后再根據這些詞、句把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寫到下面[2]。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中《大自然的語言》為例,本文主要介紹了一年四季的風景變化,把大自然的物候現象比作大自然的語言,那么老師要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記錄下描寫四季的詞語,然后根據自己的印象中一年四季的理解,寫一寫自己眼中的四季。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很好的鍛煉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三、注重知識的積累
因為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通常都是依據初中語文教材對學生進行閱讀層面指導,由于語文教材篇幅有限,所以在學生搜集閱讀資源方面有很大局限性,不能滿足學生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需要。隨著多媒體時代的飛速發展,教學資源的日益豐富,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已經不僅僅依靠教材,從許多層面都能加以體現。初中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知識的積累。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同時也為日后寫作打下基礎,從根本上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在語文課堂上,還要積極開展相關閱讀活動,對書本上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利用現代先進科學理念,豐富學生閱讀層面的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中《岳陽樓記》為例,學生可以從范仲淹筆下領略到岳陽樓的景色,以及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來進行寫作,與此同時引導出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讓學生對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從而增強知識的全面性。
四、團隊合作學習
在學習初中語文閱讀過程中,老師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學習模式,通常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都是獨立自主的學習,當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解決不好。有的學生性格還比較內向,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困難不敢提問。從而形成問題的積壓,影響閱讀的學習進程[3]。老師可以通過將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進行小組學習,當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可以請教小組同學大家一起分析解答,這樣可以充分調動組內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遇到問題大家分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助互利、共同進步。
五、創造輕松的閱讀環境
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應該改變傳統壓抑、沉悶的學習環境,在一個輕松愉快的閱讀氣氛中開展,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初中語文的閱讀興趣。老師要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閱讀的喜好,在接下來的教學規劃中盡量多安排一些學生喜歡的相關類型閱讀。在課上老師要和學生進行逐詞逐句的閱讀,帶領學生一句一句的理解文章中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讓學生養成在閱讀之后整理閱讀筆記的習慣,對于閱讀筆記的整理要在閱讀完文章之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文章內容進行歸納總結,而不是按照文章中的詞句一字不差的摘抄,這樣盲目記錄不利于閱讀層次的提高。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中《蘇州園林》為例,本文主要描繪了蘇州園林在園林藝術中的重要地位和園林建筑設施的各個方面,表達了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熱愛之情。老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段落朗讀,然后老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打分,通過競賽的形式活躍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氣氛,進而激發語文閱讀教學興趣。
六、提升發散思維、自主閱讀能力
老師在和學生進行初中語文閱讀學習時,在完成正常教學進度下應該讓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對于一篇文章,不同的學生讀過之后有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在閱讀之后在課堂上和同學分享自己的想法。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中《孔乙己》為例,本篇文章是魯迅先生最喜歡的白話文,在和學生閱讀完之后,讓學生暢所欲言,講一講自己在閱讀完魯迅先生的文章之后有什么感想:有的學生認為文章在一些寫作手法上很難,不太容易讓人理解;還有的學生說文章的開頭篇幅較長,應該刪掉。總之閱讀理解沒有絕對的對錯,就是要讓學生在閱讀討論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經常進行這種方式的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去解決問題,不光是閱讀層面對待生活中的其他問題,也要多層次、多角度思考問題。這種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學生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做大量的閱讀才能提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發散思維的綜合能力。
結束語
初中語文閱讀對于提高初中生的理解和寫作能力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更新和完善教學理念,剔除傳統死板、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把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入到課堂中,從而激發著學生閱讀興趣,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擴展學生閱讀資源,讓學生對閱讀和日后的寫作有全新的理解,更加積極投入到初中語文閱讀的學習中去,通過互助互利的學習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整體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輝.基于“以學論教”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優化[J]. 都市家教月刊,2017(11):38.
[2]林鳳武.基于“以學論教”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優化探究[J].學周刊,2018(24):145-146.
[3]張英杰.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