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寧
【摘要】輕度智障兒童是指孩子的各方面身體機能發展遲緩,相比同齡兒童來說智力較低,對于問題的思考能力也較差,并且缺乏邏輯思考能力,使得其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和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知識,如金錢交換、時鐘等,對這些知識的認知是我們每個人生活所必備的技能,對于輕度智障兒童也是如此。而因其智力和生活能力的特殊性,部分兒童不適合呆在學校這種大環境中進行學習,所以送教上門的活動大大方便了他們的學習生活,使得他們能在家中學習相關數學知識,從而提高了他們適應生活的能力和學習能力。
【關鍵詞】送教上門 ?輕度智障兒童 ?數學計算 ?學習 ?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G7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166-02
引言
送教上門即是家教,是針對特殊兒童進行的一種上門教育的活動。所以其很適應輕度智障兒童的學習方式,能夠引導這些兒童用他們的學習進度和方式來進行知識的接收,這不僅有利于輕度智障兒童的心智健康,也能促進他們主動學習的能力。而本文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以及參考了前人的經驗后,主要是分析了輕度智障兒童在送教上門學習方式中對10以內數學計算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希望本文的言論能夠提高這些特殊兒童全面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他們的發展。
一、送教上門輕度智障兒童10以內數學計算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一)學生接受能力慢,與老師的交流溝通有障礙
由于輕度智障兒童的智力發展緩慢,對于問題的全面思考能力較低,如在數學教學中僅能理解數字的簡單換算,而對其應用題理解緩慢。送教上門即是開展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但是這些特殊兒童學習能力緩慢,并且其與老師的交流過程中存在一些障礙,使得老師不能全面的掌握該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也不能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案。
(二)一些教師專業素質不高,對特殊兒童的教學缺乏耐心
為了使這些特殊兒童更好的掌握10以內的數學計算知識,在進行一對一教學時,必須要求教師培訓過關、專業知識夠硬并且具有耐心,能夠包容這些兒童的缺點,從而幫助他們進行學習。但是由于相關專業人才很少,市場需求很多,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所以一些非專業人才或培訓不完全的工作人員來進行送教上門活動,這就使得家教的工作效率降低,對這些特殊兒童的接受力和適應力缺乏耐心,輕度智障兒童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
(三)家長的不配合
由于孩子的特殊性和一對一課堂模式的獨立性,使得孩子可能不適應教師的上課方式,而表現出害怕、拒絕接受知識等情況,而這時如果家長不配合老師的工作,僅是以旁觀者的角度來參與孩子的學習,做不好孩子與教師之間的連接者,就只能使得孩子的上課積極性不高,對數字計算提不起興趣。
二、提高送教上門輕度智障兒童10以內數學計算的教學效率
(一)營造和諧氛圍,創造游戲意境,激發參與意識
因為進行10以內的數字計算對于輕度智障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在上課時可以創造一些游戲意境,提高孩子的參與力。如將1至10數字寫在燈籠上或者該學生比較喜歡的東西上,激發學生的參與感,然后教師發布數字任務,讓學生能根據任務去尋找這些物件,并且學生達到任務后,教師要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對數字的認知力以及可以進行簡便的計算。同時,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的上課氛圍,使得學生可以放松性的進行學習。
(二)鼓勵兒童親自動手,主動學習,尋找答案
在送教上門的上課模式中,教師應該主動鼓勵學生去動手操作,讓他們親自感受到尋找答案的樂趣。如在黑板上畫好小房子,房子上標好數字(如6),每個小動物身上有密碼(如2+4),只要計算出這些密碼就能幫助小動物找到回家的路。然后鼓勵孩子親自去計算這些密碼,計算出后將這些小動物送回家。這樣親自動手計算、尋找答案的過程就能提高孩子們接受數字計算的能力,從而高效完成10以內數學計算的要求。
(三)家長陪伴學習
雖然送教上門服務可以減輕家長對于孩子的擔心,但是這些孩子往往會不習慣陌生人的存在而表現緊張、拒絕學習的狀態,不利于孩子的發展。所以這時家長可以陪同在孩子身邊,鼓勵孩子主動去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并且輔助教師的講課內容,從而促進課堂快速有效的進行下去。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送教上門服務雖然存在很多優點,但是由于受眾群體的特殊性和市場需求的增多而面臨著很多問題,從而降低了送教上門服務的發展速度。并且我們知道課堂應以學生為主,教育者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傳授孩子們知識,并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陳會云,曹曉君.特殊教育“送教上門”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特殊教育,2017(24):7-12.
[2]朱紅民.重度殘疾學生送教上門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16(22):59-62.
[3]袁建.關于開展對殘障兒童“送教上門”工作的幾點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5(08):100-102.
[4]黃麗琴.智障兒童的數學教學如何生活化[J].教書育人(學術理論),2006(S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