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摘 要:傳統村落的保護需在旅游可持續發展基礎之上展開,如何實現傳統村落的旅游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重要課題。本文以湯溪鎮鴿塢塔村為研究對象,對其旅游發展及村落保護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針對性的旅游可持續發展對策,即應充分合理利用空間布局,在提高居民的民族自信和自覺的基礎上,將文化創意產品融入旅游發展中,實現“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的理想田園狀態。
關鍵詞:古村落;續存現狀;可持續發展
傳統村落是人類聚落的一種重要形式,擁有豐富的傳統物質和文化資源,是中華傳統農耕文明的傳承標志,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藝術、社會和經濟價值。自2012年開始,一年一發布的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代替了兩年一選的歷史文化名村,表明政府及社會各界對傳統村落的關注日益增強,傳統村落的生存與保護成為廣受關注和討論的熱點話題。2014年,國家旅游局在傳統村落名錄發布中的介入,也顯示了政府在傳統村落保護方式上的觀念轉變,即旅游成為保護傳統村落的重要途徑之一,傳統村落的保護必須在旅游可持續發展基礎上進行。
1 鴿塢塔村基本情況介紹
鴿塢塔村位于金華市區西部、湯溪鎮西南側,距金華市中心直線距離約30.5公里,距鎮政府駐地8.7公里。鴿塢塔村地處湯莘公路沿線,莘畈溪(又名鶴溪)西岸,轄老鷹村、風波壟和石塘里3個自然村。全村現有83戶,人口258人,是一個由畬族、苗族、壯族、布依族、水族和漢族七個民族組成的少數民族村,其中80%村民屬畬族,所以又稱其為“畬鄉”。村莊現建有停車場、3A旅游廁所(在建)、游客接待中心、綜合樓(村委會);建筑以徽派建筑為主,有4處建于清代的保護建筑,1處為鐘氏宗祠,3處為民居。鐘氏宗祠興建于1796年,是目前金華畬族地區發現的最完美祠堂建筑,是了解畬族文化的一個絕佳載體。鴿塢塔村村民收入以外出務工、農業種植為主。村里集體經濟薄弱,年輕人多數外出務工;本地以種植業為主,如種植水稻、水果、板栗、茭白等。
鴿塢塔村自2009年開始進行旅游開發規劃,目前鄉村旅游建設如火如荼,但作為畬族特色村寨,如何發揮畬族特色文化,實現旅游可持續發展與畬族民族村落的保護相結合尤為重要。
2 鴿塢塔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鴿塢塔村在旅游規劃和村落保護過程中,嘗試過多種方式,但效果甚微,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空心化現象嚴重。一方面,鴿塢塔村離市區較遠,所處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年輕一代由于求學和打工,大都離開村落,選擇在外生活,村中人口逐漸變少。據當地居民介紹,村里曾經也開展過農家樂、民宿等經營模式,但由于當地的環境無法滿足住客的需求,收入甚微,村民們更愿意去鄰村打零工為生。青壯年外出務工,只剩少數老人與留守兒童,在看家護院方面,精力能力有限,加速了老房子的倒塌消亡。另一方面,由于城鎮化發展迅速,受都市生活的影響和對居住條件要求的提高,年輕一代回到村落后,或選擇新的居住點,致使村里的老房子無人看護打理,或在原有建筑上進行修葺重建,導致原有建筑的消亡。
2)不注重文化保護與傳承。鴿塢塔村為畬族民族村,但村落中展現畬族文化的元素稀少。全村雖有4處建于清代的保護建筑,但所有建筑都屬于徽派建筑。村落在進行旅游規劃開發過程中也未充分融入畬族文化,如在建的3A級公廁未結合畬族民居的特色,已建成的游客服務中心也僅在外墻上畫上畬族圖騰等。鴿塢塔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著漢服、講漢語,年輕一代對畬族語言、飲食、民俗文化等知之甚少。
3)旅游產品開發層次淺。首先,鴿塢塔村的旅游產品僅停留在觀光層面上。如鐘氏宗祠作為展示畬族文化的最大載體,收集了畬族人民生產、生活、祭祀等用品,同時也陳列了風俗介紹、刺繡產品等。但在展示方式上形式單一,僅以實物、圖片和文字的方式進行,游客游覽過程中也無人進行講解,游客只能進行走馬觀花式游覽,并未充分發揮其吸引游客的作用。其次,雷同性高,體驗性不足。畬族每年都會開展三月三民俗活動,但每年的活動都僅限于歌舞表演,節慶活動單一。游客在節日過程中,以觀看為主,無法深入體驗畬族民俗活動的樂趣,無法感受畬族文化。同時,鴿塢塔村旅游服務設施不完善,缺乏畬族特色及畬族文化的融入。
3 旅游可持續發展對策
1)改進空間布局,有序引導旅游發展。古村落在開發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避免無序的翻建、新建,也要避免過度的商業化建設對村落傳統風貌的破壞。鴿塢塔村前期旅游規劃方案中,將整個村落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即入口景觀帶、畬鄉風情館、傳統居住區和規劃居住新區。傳統居住區的劃分,將古村落的歷史建筑保護起來,同時也將原住民的畬族文化進行保留和保護。但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高速發展,古村落想要發展旅游經濟,僅有畬族風情館,無法滿足游客的體驗需求,也無法實現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續性發展。
鴿塢塔村在原有規劃基礎上,應充分發揮其畬族文化的特色,更進一步進行空間功能劃分,新增農耕文化區和創意文化區。鴿塢塔村村民以種植業為主,農產品豐富,農耕文化片區可利用現有景觀和種植區,對畬族農耕特色文化進行挖掘,延伸畬族的民俗文化、人文風情及農田耕作等文脈。
2)開發村民培訓課程,提高民眾的文化自覺和自信。鴿塢塔村村民既是畬族文化的主要傳承人,也是傳統村落的主要保護人,又是鄉村旅游的主要工作者,應掌握多方面的知識。調研過程中,當地居民表現出對畬族文化與本村落旅游與經濟發展的不重視、不自信、不作為現象。傳統村落的保護與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當地居民,因此當地居民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尤為重要。
鴿塢塔村可以和地方院校進行聯合,利用院校師資優勢,對村民進行系統性的培訓,包括傳統村落的價值、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鄉村旅游業發展優勢以及旅游業態標準化要求等課程,以此來促進當地居民對畬族文化的主動傳承與發展,提高文化自信,促進村落的保護和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3)文化創意產品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鴿塢塔村作為“維系著中華文化的根,寄托著中華各族兒女的鄉愁”的傳統村落之一,它的文化意義不容忽視。鴿塢塔村內自然及人文景觀資源分布散落,創意文化區,作為一個平臺,可將畬族的傳統文化通過文化創意的方式,傳遞給游客。通過將畬族資源的可視化、故事化,從而在時間和空間上延長游客的旅游體驗,進而也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就業難題。
因此,本文提出度假住宿、美食制作、民俗體驗和創意文化四大類項目,每一類項目通過主題化、真實化、系列化和全年化四個維度來打造鴿塢塔村畬族文化創意產品,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結語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需要正確的發展價值觀,旅游作為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才能做到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鴿塢塔村作為富有民族色彩的傳統古村落,在保護的過程中,應充分合理利用空間布局,在居民的民族自信和自覺前提下,將文化創意產品融入旅游發展中,實現“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的理想田園狀態。
參考文獻
[1]馮驥才.傳統村落的困境出路:兼談傳統村落文化遺產[N].人民日報,2012-12-07.
[2]張建忠,孫根年.遺址公園:文化遺產體驗旅游開發的新業態.[J].人文地理,2012,(1)27:142-146.
[3]胡鉑,如何守鮮活的記憶——關于景德鎮古村落、古民居保護、開發問題的思考[J].景德鎮學院報.2015.(2).30:24-27.
[4]劉沛林,于海波.旅游開發中的古村落鄉村性傳承評價[J].地理學科,2012,(1):1304-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