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 余思源


摘要: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給我國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帶來了活力,但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本身又具有較高的風險性,容易在進入市場后不久夭折。所以本文主要關注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初創期的發展,結合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從其內部入手尋找企業立足市場、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目標是使科技型中小企業更順利地進行市場開拓和技術轉化,防止其在孕育期或初創期就被市場淘汰,以保證我國創新創業體系的完善,更好地實現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
關鍵詞:初創期;科技;中小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08-0129-03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1研究背景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科技始終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手段,而人類對于科技開發的熱衷也長盛不衰。科技型企業,尤其是數量眾多、分布廣泛、積極靈活的中小型科技企業為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創新活力,為科技的普及以及百姓的生活都帶來了便利。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支持下,中小型科技企業數量急劇增加。
但是,這樣的中小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同樣出現了一些問題。首要問題就是它們的死亡率特別高,調查顯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才29年。據統計,大約有93%的企業在市場中存活不到5年,98%的企業在市場中不超過10年。結合企業生命周期的理論,我們發現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其初創期就顯示出了問題的苗頭,所以可以把重點放在探討這些企業在其初創期的發展及問題,試圖找出解決的對策。
2研究意義
研究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初創期的普遍問題,可以盡量使其避免再犯,并健康地、可持續地發展下去。如果能有效延長其企業生命,順應市場的要求,不僅對企業有所幫助,更有助于形成大型科技領軍企業為主體、眾多中小型企業共同發展的完整的國家創新體系有機整體,使其各方面、各環節相互配合發展,有效發揮創新引領作用。而且,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創建快速、能夠深入國民經濟各行業各領域,它們不僅可以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水平,還能有效創造社會就業機會,提升廣大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二、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點
1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內涵和特點
(1)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概念
根據我國2017年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科技型中小企業就是“指依托一定數量的科技人員從事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活動,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并將其轉化為高新技術產品或服務,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小企業”。
百度百科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含義的介紹更為具體,強調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主要任務是創新,創新對其意義重大。
(2)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點
這類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較快地成長性與較強的回報性。科技型中小企業通常擁有先進的技術和創新的優勢,投入市場形成產品后,必然與傳統的產品差異較大,容易引起市場的追捧。這就是創新帶來的產品的高附加值,這比傳統企業能獲得更多的利潤。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延展與開發,企業也容易快速成長。這就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高成長性與高回報性。
與此同時,科技型中小企業也具有較大的風險和資金的需求,即高風險、高投入。在研發、進入市場、后續階段,企業都有較大的資金需求。而且經營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如果資金鏈中斷、市場需求把握錯誤、技術更迭、專利過期等出現,這就會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噩夢。當前有機構統計,三分之一的中小企業會在兩年內消失,而六成左右的企業會在四年內退出市場,這就是這類企業的高風險性,包括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資金風險及管理風險等。
2企業生命周期理論
科技型中小企業像一個個企業生命體,也符合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百度百科給出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含義是指企業的發展與成長的動態軌跡,包括發展、成長、成熟、衰退幾個階段。該理論的研究就是幫助企業了解自身特點和時期,力求在不同階段找到最佳發展模式。
最先對企業生命周期理論進行探討的是馬森·海爾瑞(Mason Haire)(1959年),他借鑒了生物學學科中的“生命周期”一詞,用在了企業發展上,認為企業同樣擁有生命和生命周期。在研究該理論的眾多學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管理學家伊查克·愛迪斯(Ichak Adizes.)。他形象地把企業看成是擁有生命體的主體,像人或者其他生物一樣。他認為企業生命周期包含了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等10個時期。他揭示了企業發展規律,并幫助企業家在不同時期保持企業競爭力的方法。在我國的企業管理研究領域,很多學者同樣對企業生命周期有所研究,也曾提出了不同的時期劃分意見。
結合各種觀點,在本文中我們概括總結出五個階段:誕生階段、嬰兒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大多數企業會像生物體一樣擁有類似的生命周期,但是也有不少企業可能就在其中的某一階段就直接轟然倒地了。所以不管是什么類型的企業,都可以利用生命周期理論去分析,這是具有很強現實意義的。
3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特點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可以劃分為創意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蛻變)期,強調了部分企業在衰退時通過變革進行蛻變轉型的情況。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各個不同的時期也體現了不同的發展特點,詳見表1。
三、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初創期普遍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家及各地區政府對創新創業的關注,以及各種有利政策的出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如火如荼,目前我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40萬家。雖然它們發展很快,但發展的道路并不是風平浪靜的。結合調研總結,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主要問題包括:
1缺乏戰略目標和規劃,創業隨意性較強
在創意期獲得一定技術發明或專利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擁有較強的創業熱情,很快就能付出實踐進行企業的創辦,但是創業的隨機性較強。因為大部分企業并沒有事先做好有效的市場調查與預測,也沒有規劃好企業的戰略、戰術以及生產和經營計劃。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的經營效果不好,成本較高。缺乏戰略規劃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很難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難以建立穩健的經營模式,所以就很難可持續發展。
2籌資困難,難以維持市場
對于誕生不久,剛剛開始“學走路”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而言,它們最大的問題是資金不足。在初創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多處于把技術轉化為產品的階段,需要大量資金來建設廠房、生產線等。除此之外,產品的生產、投入市場、持續的研發、人力的需求等都需要資金。資金需求量大,籌措卻不容易。除了一些市場前景和技術水平占據較強優勢的項目,容易獲得市場投資,其他企業只能靠自籌、從銀行貸款或者政府方面獲得資金,而這幾個途徑都有一定的難度。
3企業管理較混亂,缺乏制度和規范
處于初創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企業管理方面幾乎沒有任何經驗。不少創業者屬于技術人員,他們懂技術,但是不懂管理。創業者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固有的思維模式,導致其處理企業事務的時候往往是憑自己感覺或是以往經驗,而忽視科學的管理以及企業制度或規范的建立。缺乏管理制度的企業還會帶來一個嚴重的后果,就是財務制度的無效,無形中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4企業缺乏高級人才,難以開拓市場
在科技型中小企業中,專業技術人員復雜,但是技術走向市場還需要其他人才,如企業管理人員、專業的營銷人員、財務人員、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等。在初創期的中小企業由于資金有限,較難實現各種人力資源的高水平配置,所以一旦人員不能滿足,后續市場的開發也不容易。
綜合以上內容可以總結出,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初創期的主要問題來源于內部,主要是企業管理層面的。所以它們必須在初創期發現自身問題,盡快找到解決辦法,才能實現持續發展。
四、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初創期的發展策略
1科學編制企業的戰略及規劃
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初創期要編制好企業的長期、中期和短期規劃,以便企業有據可依地、按部就班地實施規劃,有利于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編制企業戰略和規劃需要以下幾個步驟:內外評估—選擇方案—編制預算。評估時可以用PEST法研究企業所處的環境,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科技;也可以采用波特競爭力模型來分析影響市場競爭狀況的各個方面,還可以采用更為簡單明了的SWOT分析法,把注意力放在研究對象的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威脅這幾方面,分析后按照矩陣形式排列出來,如表2所示。
然后我們就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戰略方案了。備選的戰略包括S、W、O、T的兩兩組合,即SO(優勢—機會)組合、ST(優勢—威脅)組合、WT(劣勢—威脅)組合、WO(劣勢—機會)組合。例如某科技型中小企業所擁有競爭力較強的技術,且短時間內不容易被模仿和替代,這種技術轉化形成的產品在市場上前景非常好,那么企業就應該把全部精力放在自己的技術上并充分把握市場機會。這實際上就是SO(優勢—機會)組合。企業的情況各有不同,所以就要制定符合自己特征的戰略和計劃。當然還需要制定完善的財務和人力預算。
2審時度勢地選擇項目和入市時機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項目。做好市場調研,充分了解該行業該領域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合理預期市場前景和項目的利潤水平等。要致力于使自己成為供應鏈上的某一環節,這樣更適合資金短缺的初創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風險也會減小很多。其次,做出進入市場的可行性方案。切入市場時要找準時機,只有做好市場調研,確定產品上市并被消費者接受認可后,才能獲取利潤,才能入市。
3定位準確,合理營銷
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初創期而言,市場就是一切,很多知名企業的成功都是從開拓和占領市場開始的。市場定位和營銷在企業的初創期就要把握準確。在市場定位時,可以結合自己的技術,主攻某一細分市場;也可以采取避強戰略,主攻大企業忽視的地區或業務領域;也可以發揮自身優勢,采取差異化戰略;等等。選定目標市場后,要進行高效營銷。如果企業輻射范圍較小,可以利用直銷的方式促進買賣雙方信息的交流和銷售的實現;如果企業輻射范圍較大,技術和財力保障有力,則可以開展多渠道乃至全渠道銷售。
4建立有效的融資機制
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初創期會出現較大的資金需求,所以如何獲取資金、如何合理使用資金也是其在初創期的工作重點。獲得資金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自籌資金、從銀行貸款、發行股票或債券、民間借款、金融租賃等方面。方法眾多,但是企業需要依據自身發展特點和時期,建立起有效的融資機制。
在初創期,很大程度上自籌是資金的主要來源,可以從企業主以及員工內部自籌,例如集資的形式;其次,要努力獲取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專項創新基金投資;當企業自身的技術或創新程度較高,或有較強的市場前景,可以積極探尋市場上的風險投資或者天使投資;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ITFIN)進行融資,比如說依靠股權回報的模式或者是眾籌的模式。
以上就是在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除此之外,它們在初創期還應該早早建立起規范的企業制度以及人事制度,不斷加強自身技術和創新的延展等,但最關鍵的還是市場。如果能夠有效地融入市場,順應市場需求,才能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才能不至于在初創期就退市或滅亡,才能不斷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和創新優勢,為生產力的提升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科技部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方法》的通知[EB/OL].(2017-05-03)
[2].伊查克·愛迪斯企業生命周期[M].王玥,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12):4~5
[3].谷秋英科技型中小企業初創期發展對策研究——以蘇州M科技園園內企業為例[D].蘇州大學,2011
[4].鄒琪,羅丹,劉錦虹發達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經驗與啟示[J].金融教育研究,2013,(05):63~66
[注]
項目來源: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811068033,項目名稱:科技型中小企業初創期發展調查研究
作者簡介:
1
周瑾,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專職教師,副教授;研究領域:區域經濟學。
2余思源,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