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會計是估量特定經濟主體活動對環境影響的會計種類,在中國現代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構建資源節約型的社會、實現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構成為現代社會的建設目標。為了完善現有的環境會計核算和披露機制,必須要對于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評價體系做更好的調查,只有精準地了解我國環境會計發展的現狀,并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案,才能夠合理地運用環境會計的正確功用。建構更好的企業經營和評價體系,需要基于目前環境會計的實際發展現狀,需要更好地調動公司和社會公眾參與環境管理的積極性。
關鍵詞:環境會計;企業經營;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5??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08-0183-02
一、引言
企業和社會各界都已經認識到了構建可持續性發展的環境具有怎樣的重要意義,而企業的經營評價系統是檢驗企業目標完成的重要標準,但是在生產實踐和經營實踐中,人們發現,傳統的經營評價體系并不能夠反映企業日常行為對環境所造成的顯著影響,將管理會計引入到企業經營和評價體系之內,就可以充分地調動公司和社會公眾參與環境管理的積極性,而且可以以量化的方式來探討企業經濟主體活動對于環境的深刻影響。
二、研究背景及概念簡述
1研究的必要性
環境會計往往被用于披露企業的環境信息狀況,在企業內部提升管理層的環境保護意識、節能減排,促進企業在生態生產過程中的內外部監管及監督效果。為了幫助企業的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我國政府對于環境會計的引入積極倡導。運用會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種計量手段,完全可以對于企業的環境活動和與之相關的經濟活動加以反映。探究環境會計核算的特點,可以反饋企業所有財務活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交叉財務活動相關的環境活動,如果能夠以更加確切的貨幣計量,那么就可以促進現代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
2環境會計研究的背景
中國對于環境會計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紀90年代,經過多年的理論實踐,環境會計在我國的發展已經開始逐漸走向成熟,《環境信息公開辦法》是目前我國對于環境保護的監督及實施制度。我國對于環境會計的重視和研究不斷增強,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實踐層面存在著很多問題,但是環境會計的實際應用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尤其是中國的大中型企業在環境披露意識方面存在著不足,應借鑒《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實施改進。
三、企業經營和評價體系引入環境會計的實踐現狀
1我國環境會計理論研究實踐性不足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環境會計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方面的不足,主要體現在環境意識比較薄弱,最突出的問題是企業在環境保護進程中,側重于宣講企業的積極努力或許其所存在的問題很不愿意暴露在外,由于我國目前的環境會計披露制度并不是非常完善,因此國內的企業披露方式和披露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企業的環境保護披露信息不完整,整個行業披露的系數缺乏橫向對比性數據和環境會計保護相應案例的列舉不足,不利于各方信息使用者清晰直觀地獲取有效的信息,而且很多信息只有部分的知識性,有很大的含水量。
2中國目前環境會計被應用在企業經營和評價體系中的問題
目前中國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對于環境會計的需求不足,這是因為很多企業的經營者并沒有看到環境會計的重要性,對于環境會計信息的主要分析者和使用者來說,由于政府部門的地位占據數據分析的頂層。因此企業的環境披露行為需要與政府的監管需求對接。這是因為大部分的企業管理者認為,環境會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工作并不能夠完全連貫,對于企業來說更重要的是對外塑造良好的形象,只有履行社會職責才能夠遵守企業各方面的利益,而企業的外部利益群體比較多,企業面臨著很大的外在壓力。參與政府強制性要求的披露壓力也是維護企業自身形象的動力,企業環境行為的披露與企業內部的投資人、監事會以及企業內部的全員都息息相關,環境保護行為與企業的利潤關系息息相關,也會對于企業披露的環境信息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這幾個利益方在總體披露需求方面存在不足,從客觀角度講,企業的環境信息分析能力也比較弱,且在快速發展的經濟環境中受到了影響,企業很少有主動披露環境保護狀況的意愿,而且在披露之后也未必能夠起到良好的收效。
目前我國企業并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在一些典型的實際應用模型構建過程中也存在著不足,這是因為我國環境會計的引入時間并不是很長,對于環境會計應給予非常足夠的關注。研究者基于中國國情合理安排全面系統的環境會計理論,但是目前會計核算的方法并沒有建立起來,這也使得完整會計理論的建構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很多企業在國家相應要求的指導之下,開始進行環境會計理論的介入,但是企業在引入環境會計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那么其推廣過程就可能變得非常緩慢。企業環境會計的理論需要實踐模型密切結合,在推廣中也需要循序漸進。如果我國的環境會計披露和監管機制不夠完善,那么企業在運用相應法律法規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操作可執行性不高。實際操作技巧也比較弱化,企業沒有主動披露環境信息或對環境信息的披露進行一定的篡改,中國政府環境監管部門對環境信息的管理應該更為緊湊,只有優化的組織形式才能對披露環境信息有明確的監管能力[1]。大型公司對披露環境信息的意愿往往比較模糊。
四、將環境會計更好引入中國企業經營的評價體系中的對策
1以法律規范的規定提升利益相關者對環境會計信息的迫切需求
環境會計主要是負責有關環境保護的信息核算,在統一規范的基礎之上進行環保信息的公開和穩定性分析,一切應該在科學和規范的準則之下,按照必要的系統管理要求進行。加強企業對于環境披露的積極性,以法律法規的相關規范,杜絕籠統披露環保政策。企業為了多方利益的考慮,希望社會各界在監管時能夠同步促進企業自身的成長,而對于現代企業基于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其環境會計的披露需求也越來越迫切。那么將很好地為企業的實際環境保護應用提供更加具有操作性的職業,增強企業披露相關環境信息的自覺意愿和自覺動力。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將環境會計的應用引入到企業經營評價體系之中,第一步就要確保利益相關者對環境會計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企業和環境會計之間的聯系應該日趨緊密。
2提升環境會計理論體系的構建速度
加快環境會計理論體系的構建步伐,在加強實踐保護的過程中,對于一些典型的案例總結并分析,這對于未來的理論研究有很好的推動作用。會計學術界希望能夠加大對于環境會計與中國企業落地聯系的研究力度。同時與高校進行企業與教育之間的整合,加強同類型企業對環境會計研究性的操作研究,完善對于成功案例的介紹和整合。通過完善理論體系的構建,加強與教育科研和環境保護科研的研究,為企業的實際應用提供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分層步驟,就可以為企業逐漸建立環境會計應用、環境會計核算、環境會計核查及披露規范制度奠定基礎。提升環境會計理論體系的構建速度,幫助企業全體員工實現環境會計管理規范實用操作技巧[2]。
3完善企業引入環境會計的法律法規依據
政府相關部門希望能夠將環境管理會計引入到企業經營評價的科學體系之內,當然不可能強制要求企業公開其內部數據但是監管機制的使用是比較有效的,而政府機關在完善相應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必須要確保有法可依,提升有關環境會計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可執行度。執法必嚴,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統一的監管標準是比較重要的,這一過程不僅對于環境會計所披露的信息可以及時保密,而且還可以使得整個信息的公開、公示變得更為快捷方便。便捷的評價企業所處的環境信息,企業所享有的環境資源,企業隨著可持續性經濟的發展,對于環境治理的要求越來越高,所采取的措施也非常豐富。對此,應該及時結合當地環境指標,利用法律法規的約束限制企業破壞環境的行為,環境會計對于數據的分析,恰恰是為了幫助企業了解在一段時間之內環境保護工作的進行效果,同時能夠對于企業發展起到提醒作用。對于企業所享有的環境資源,在違背環境保護過程中所可能夠受到的環境政策懲治等進行非常明確的標注[3]。
4不斷提升企業提高披露環境信息的主動性
加強企業提高披露環境信息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使企業的切身利益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引入環境會計就可以從財務數據和環境保護報表上分析企業目前所做的是否有不足,企業在明確自身社會責任的同時,列舉環境信息披露的計劃以及環境保護和可持續性辦公改革的計劃。企業如果能夠意識到未來的長效發展和利潤,與正確的道德觀念,環境信息的主動披露和不斷提升披露水平息息相關,那么企業就可以明確自身社會職責,并且維護與環境保護、環境會計密切相關利益體系的具體利益。企業如果想要構建合理的環境會計使用標準原則,就可以不斷增加環境收入,減少環境支出,加強環境收益的管理。
五、總結
綜上所述,中國目前引入環境會計的研究并不充足,把環境會計的保護原理和管理原則與實際變化的企業發展狀況相結合是有很大不足的。加強對于環境科技引入機制與我國企業經營和評價體系結合的力度,需要加強企業自身的關注力度,也加強社會各界的投入力度。加強環境會計的披露可行性可以幫助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具有更好的穩定性,環境會計可以約束及記錄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所做的具體努力。企業在為公共服務行業發展提供幫助的同時,勢必給人們的生活和自身品牌建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4]。
參考文獻:
[1]彭曉燕兩型社會背景下基于社會責任的保險企業經營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9,(19):6~9
[2]余小林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J].全國流通經濟,2019,(21):55~56
[3]陳瑋經濟新常態下小微企業經營環境體系評價研究——以浙江省溫州市為例[J].中國商論,2019,(09):116~118
[4]孫佳麗,胡志鑫,周肇霖,等將環境會計引入企業經營和評價體系的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7,(03):178~179
作者簡介:
冼依婷,廣州商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