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珍珍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變化,由過去教師牽著學生走,變成了學生“自己走”。教師對學生“放手”,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質疑、實踐,讓學生在精神上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各種語言實踐中提升學習能力,使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通過教學實例,闡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進行“讓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讓學”;方法
“讓學”是直抵教學核心和本質的教學理念,教師在課上不再用“權威”來震懾學生,而是用飽滿的精神和積極的情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大膽質疑、自主解決問題以及自由抒發學習感受,最終讓學生從“我要學”變成“我會學”。
一、讓出課堂主動權——提出質疑
如果把學生比作“火把”,那么點燃火把,照亮學生學習之路的人就是教師。教師把課堂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主動攝取知識,學生借助教師的信任與力量,使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在新課改的號召下,教師在課堂上要學會對學生放手,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要認真聆聽學生的各種質疑聲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例如,在執教《小馬過河》這一課時,為了啟發學生質疑,我做出了這樣的導入:“尾巴長,鬃毛飄,會拉車,能奔跑,四個蹄子嗒嗒響,幫助人們立功勞”。由這一條謎語,引導學生說出一種動物的名稱,如此趣味性的導入,讓孩子們沉浸在快樂的猜謎游戲中,接著我向學生出示了一張小馬圖片,問學生:有誰來和小馬近距離的打聲招呼呢?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小馬產生親近感,之后即興展開《小馬過河》這一課題,并啟發學生質疑,仔細觀察課文題目,你對小馬有什么要說的嗎?有了前面的層層鋪墊,孩子們說在我們當中就有小馬的影子,通過質疑,課上卷起了“千層浪”,于是孩子們的熱情被激發了出來,學生開始帶著種種質疑閱讀課文,最后學生懂得了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凡事要學會動腦思考,這樣才會分析出他人說的是對的還是錯的。可見,學習貴在充滿疑問,這樣才會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和領悟。
二、讓出合作探究學習的空間——學生自主學
“讓學”,不是教師完全對學生撒手不管,而是教師駐足在學生學習旁,適當的給與學生引導,當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合作探究,有獨立學習本領時,課上才會有更廣闊的“生生合作”、“生生交流”的空間,也會引起學生的思維碰撞,使學生在短暫的課上時間徜徉在語言文字里,并咀嚼出濃濃的“語文書香”。
例如,在學習《落花生》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同桌為一組進行合作學習,讓每組同桌一起分配朗讀任務,一起合作讀完課文,最后共同找出“議花生”這部分,然后讓學生仔細想想,在議花生這段,父親都說了什么?接著,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講一講自己喜歡橙子、香蕉或是花生?并把喜歡的理由說清楚,此刻,班級里閃爍著耀眼的智慧光芒,學生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借著學生的熱情,讓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人和“花生”一樣。有學生說,教師、警察、醫生的職業和“花生”一樣,一生默默的奉獻,最后為了讓學生深刻感悟“父親”話語中揭示的道理,我讓學生合作扮演文本角色,通過學生演一演,來體會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如此一來,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整個教學也遵循了“讓學”的基本原則。
三、讓知識與實踐并存——提升學習能力
“讓學”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教師在課上不可“喧賓奪主”,同時“讓學”要“讓”出恰到好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和實踐。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實踐,不僅能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能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鍛煉思維,使學生提升綜合學習能力。
例如,在執教習作《介紹一種事物》這節課時,為了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環節:給學生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安排一位同學,背對多媒體屏幕,由各個小組的組員對照屏幕上的生活用品并用語言把物品形象的描述出來,以為隊友做出提示。游戲限時一分鐘,看哪個組猜對的物品數量最多,需要各組注意的是組員不能把物品直接說出來,也不能做任何手勢或者對口型,
之后教師宣布結果,各組總結:沒有正確的猜出物品,主要是因為組員沒有清楚的把事物描述到位,由此,導入寫作教學: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接觸很多事物,那么怎樣才能把事物的特點牢牢抓住并進行細微描述呢?接著,我引導學生找一篇有的代表性的說明文,認真讀,之后總結說明文有哪些寫作方法,寫說明文要從多個角度出發,你在寫事物時都從哪方面開始呢?于是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接著,教師總結:在寫作之前,必須確定好寫作對象,要從多方面了解要寫的事物,比如說從生活習性、外觀、有何用途等進行全面分析。同時還要把握好時間先后順序。最后,筆者給學生的寫作實踐讓出一片自由空間,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然后自主擬題,學生在動筆寫之前,要針對某一事物搜集一些資料,為了加深了解,以為接下來的寫作做足準備,寫作時還要注意正確運用說明文寫作方法,學生寫完以后,學生之間相互分享習作,這樣做可以讓學生相互在寫作上取長補短,這也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可見,只有學生有了語言實踐機會,才會觸摸到語言的溫度,從中獲取寫作經驗。
總之,“讓學”使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綻放光芒,散發出溫度,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愛與關懷,“讓學”能夠從學生角度出發,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交流以及展現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作為教師,我們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聽、去想、去觀察、去講、去議、去實踐,最終形成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穎君.讓學引思在閱讀課堂的運用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9(2):58.
[2]張婷.語文課堂需要這樣“讓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8(11):29.
[3]陳思.踐行“讓學引思”,構建魅力語文課堂[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