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偉瓊
摘要:田徑運動是以速度、高度和遠度為衡量水平高低的標準,在運動過程中要求表現出最大的力量、速度和高度。由于運動量和強度都較大,在教學和訓練過程中,有時就容易產生一些傷害事故。特別是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自我控制能力差,沒有意識到運動傷害的嚴重性,所以極容易造成運動傷害事故。怎樣避免傷害事故的產生呢?
關鍵詞:田徑;傷害事故
一、了解傷害事故產生的原因
田徑課上的傷害事故,一般有兩種請況:一種是在練習中自己因滑、摔、絆、撞及拉扭、挫等自我產生的,原因多是因為準備活動的內容不當,身體各部位準備活動沒充分活動開,練習時用力過猛,對技術動作要求的理解有錯誤,課的組織不嚴密,要求不嚴格,場地器材的檢查不細、布置和使用不合理,注意力不集中、隨意做些與本課內容無關的動作,身體過于疲勞,以及服裝不當等。另一種情況是在練習中自己傷了他人或他人傷了自己的相互間的傷害事故,原因多是身體過于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在場內隨意走動,不按規定的方向、動作、口令和場地進行練習造成的。
從上述兩種情況來分析,課堂上產生的傷害事故,雖然和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自我控制和感覺有很大的關系,但課堂上的練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因此在避免傷害事故方面,教師應起主要的作用,尤其是對相互間的傷害事故,應有周密細致的預防措施。
二、預防傷害事故的措施
1.在田徑課中預防傷害事故,教師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課前必須根據課的內容,全面考慮在哪些方面可能產生什么樣的傷害事故,應采取什么預防措施,其中包括準備活動、講解示范、場地器材的布置檢查和使用方法,練習的分組、運動量的大小、具體要求等方面。此外,還要要求學生運動服裝上課,口袋里不準有小刀、鑰匙和筆等硬物。對某些容易產生傷害事故的項目和技術動作,講解要清楚得當,不能過分強調易產生傷害事故的某方面,更不能使學生麻痹大意,要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在嚴格要求學生完成練習時,還要觀察學生的身體情況,隨時調整體力較差的學生的運動量。對某些強度大的,持續時間長的,局部重復次數較多的練習,要根據具體情況必要地做出調整。
在練習的開始,要預防因準備活動不足,對技術動作的要求理解有錯誤,產生肌肉的拉傷或扭傷。在成隊的練習時,要有足夠的間隔和距離。在練習積極性高漲時,要加強組織紀律性的要求。在課結束前及體力下降疲勞時要降低練習的強度,強調技術動作的正確性和按統一口令做動作,嚴禁學生做其他動作。課的結束要做好放松活動。
2.進行跑的教學時,在跑道上只允許按同一個方向進行,當跑完后要返回起跑點時,應從跑道的兩側返回,不準在跑道上停留和穿行。跑道上不應有雜物,如有坑洼,必須填平壓實。不允許在跑道上進行跳躍和投擲項目的各種練習。
3.跳躍中遠度項目的助跑道要平整,沙坑要挖松、耙平,沙坑里不能混有石塊、木棍等雜物,沙坑的邊緣不能高出地面,起跳板應與地面平齊。在進行練習時,沙坑的對面不準站人,不準橫穿助跑道。在一個沙坑內只準按同一方向做同一項目的練習。要嚴格執行第一人走出沙坑后第二人再做練習的規定。跳躍中高度項目的助跑道也要平整,起跳點要堅實。此外,還有安排左、右腳起跳者的起跳順序。
4.在投擲項目的教學中,所產生的傷害事故較為嚴重,因此安全措施就更為重要。上課之前嚴禁學生隨意取用器械做投擲動作,在課堂上成橫排同時投擲時,練習者之間要有足夠的間隔距離,并且還必須在教師的口令下進行投擲和取回器械,絕不允許隨意擲出器械或出隊取回器械。在一般情況下,要避免面對面投擲,在分組進行練習時,各組之間要有充分的余地,要統一安排各組的投擲方向。各組要指定認真負責的學生當組長,指揮本組同學進行練習,嚴禁學生之間相互用器械做出要擲向對方的動作。不在場內任意穿行。
這樣,教師全面了解各項可能產生傷害事故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經常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課堂上嚴格要求,就可以避免產生傷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