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芳
摘 ?要:本學期,我校在“20+20”課堂教學改革背景下,進一步提出了構建“引”“展”“探”“評”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這一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為了充分調動學生 “展”的積極性,筆者以新課程理念和新課標為依據,以發展性評價為主要方式,營造人文關愛氛圍,搭建學生展示平臺,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評價找到自己的亮點和優點,增強自信心,充分激發其展示欲望,真正促進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健康發展。
關鍵詞:“20+20”教學模式;學生展示;發展性評價;人文關愛
新課標明確指出課堂教學要“以人為本,還學生以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的自主成長”。本學期,我校在“20+20”課堂教學改革背景下,進一步提出了構建“引”“展”“探”“評”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這一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卻發現現實總是不盡如人意,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總是不夠配合,在“展”這一活動中,不能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展示活動順利進行?實踐中,筆者以新課程理念和新課標為依據,以發展性評價為主要方式,營造人文關愛氛圍,搭建學生展示平臺,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評價找到自己的亮點和優點,增強自信心,充分激發其展示欲望,真正促進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健康發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此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學生課堂展示活動評價指標中的人文關愛
展示活動,作為語文學科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然首先要以課程目標作為評價的基準,這個總目標就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次要有一個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要使每一位學生都達到所規定的基本目標,這是學生展示活動評價必須遵循的原則。此外,教師還應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揣摩出靈活開放的體現情感性的評價指標。
比如,本學期,我們兩個班開展了一次課本劇改編或表演活動。但一開始許多同學不敢參加表演活動,針對這種情況,我竭力在班內宣傳并實踐“重在參與”的思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同學們打消顧慮,敢于展示自己的才能。當然這不能只是空喊口號做做樣子,為了讓表揚和贊美具體化,在本次劇本表演活動中,我以“搜索優點、查找不足,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反思成敗、不斷提高”為宗旨,將人文關愛式評價指標細化到自評、互評、師評、反思四方面。具體做法是:自評、互評階段,要求學生(以表演小組為單位)本著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態度以欣賞的眼光評價自己和其他小組的表演活動,將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實填寫在表格中,然后交由老師進行評價,之后將自評和互評內容發回給學生,由學生結合自評、互評及師評內容針對本次表演展示活動進行反思。
二、教師評價過程中的人文關愛
課堂展示活動中,筆者總是努力以積極、熱心、富有愛心和責任心的人文關愛式態度、語言、方式去評價學生,化居高臨下式的評價為教師與展示者心靈的對話,也收到了較明顯的效果。
那么,教師評價過程中如何營造人文關愛氛圍,充分激發其展示欲望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尊重和贊賞每一位展示者,樹立服務意識,關注學生知識、心理、情感需要。當學生進入到展示活動時,教師應基于學生的需要去思考和實踐,評價時不要想“我覺得你應該怎樣展示”,而應時刻想到“這位學生想展示什么,展示了什么,要達到最好的展示效果還需要什么”,教師必須敏銳地覺察他們的特殊需要,并且履行一名服務員的職責,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資源,及時地將學生所需直接或通過暗示途徑間接送到他們手中,讓他們能夠輕松自如地完成展示活動。比如本學期戲劇表演活動中,對每個即將上場的小組我都會用激勵性的言詞用輕松的語氣給學生以鼓勵和勇氣;每個小組表演結束后,我也都率先鼓掌甚至喝彩。而當有些同學在表演時忘詞兒,或者因緊張不能順利表演時,我會用微笑、點頭和鼓掌等體態語言給他們以信心,或者用眼神和手勢提醒他們看手中的提詞紙片,或者直接輕聲給他們提詞。對于卡殼的同學,我會提示觀眾給予鼓勵的掌聲,既為表演者打氣,又為他們贏得了思考與調整的時間。這樣,每一個同學都能在輕松愉悅的人文氛圍下順利完成表演,達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二)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展示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要營造展示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很難,要持久維護這種氛圍更難。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實際,幫助學生確定恰當的可達成的目標,共同尋找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使學生在積極的展示過程中,激發展示動機,并使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學會自我調適和選擇。本學期所學均為文言文,有些同學文言基礎比較差,或者因為智力因素,即沒有掌握所學,實在無成果展示,我就特意安排一些簡單的諸如文言字詞句的疏通等內容讓他們提前準備,于課堂中展示,結果我發現這其中有一大部分同學都能積極“備課”,借助書下注釋或字典解決問題,經過幾節課的展示,他們的努力得到了肯定,自信心提高了,也漸漸懂得給自己提出更高一層次的要求。又如對那些在展示過程中答非所問,離題萬里的學生,評價過程中我們也不應對學生展示過程中所犯忌的錯誤求全責備,而應予以理解并加以鼓勵,通過疏通障礙、指導評價、巧妙引導,該點撥的點撥,該誘導的誘導,該幫助的幫助,呵護每一個心靈,真正實現與學生的平等交流,成為學生最可信賴的心理支持源,從而營造和維持展示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
讓學生動起來,這是新課程的要求,也是我校“20+20”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鼓勵學生自信展示,是“引”“展”“探”“評”課堂教學模式的主要環節,“20+20”教學模式下營造人文關愛氛圍,搭建學生展示平臺,利用發展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展示欲望,是學生得以進步的重要途徑,教師不能越俎代庖。
參考文獻:
[1]林紅梅.高中語文創新性教學模式探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4(10):135.
[2]孟學軍.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