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
【摘要】目的:分析人文護理對癲癇患者不適癥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癲癇患者70例(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的對照組(35例)與人文護理的觀察組(35例),觀察患者不適癥狀及生活質量。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不適癥狀評分低,生活質量評分高,P<0.05。結論:給予癲癇患者人文護理,能減輕其不適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借鑒。
【關鍵詞】人文護理;癲癇;不適癥狀;生活質量
癲癇是一種腦功能紊亂綜合征,當前,這種疾病已經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該病的發生具有突發、突止的特點,往往是不可預測的,并且疾病發作時容易出現各種意外事件[1]。癲癇發作時不僅會對患者自身造成傷害,還會影響到周圍人,如果不能有效終止癲癇發作,就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響,并且癲癇發作控制后,還應對其護理引起重視[2]。本研究選取我院癲癇患者70例,分析人文護理臨床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選取我院癲癇患者70例,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男、女為19例、16例,年齡35至67(50.74±5.28)歲,病程1至8(4.78±1.74)年,觀察組男、女為18例、17例,年齡36至68(51.47±5.43)歲,病程1至7(4.43±1.37)年。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病情,做好安全方面護理,叮囑注意事項,給予飲食指導等。
觀察組給予人文護理,①創建人文環境,可在室內擺放綠色植物,并且配備患者所需的家庭設備,如飲水機、電視等。在病區張貼各種提示性標語及癲癇宣傳壁畫。護理人員帶領患者熟悉病區,并且在病區增加各種防護設施,使患者在良好的環境中的得到精心的照顧。②癲癇患者發病時,需要在其口腔中放置牙墊,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并且頭向一側偏過,清理口鼻分泌物。觀察尿便失禁情況,并且及時清理。發作停止后叮囑患者安靜休息。發作后患者大多情緒低落,可以通過聊天、散步等方式減少患者對疾病的關注,減輕精神壓力。③向患者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并進行個體化心理評估,安排有趣的活動并鼓勵患者參加,安慰患者舒緩情緒,減輕心理的負面影響。④護理人員微笑服務,開關門要輕,與患者交流時語氣溫柔、真誠,注意患者情緒變化,取得其信任,保持高度的同情心,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并告訴家屬多陪伴患者。
1.3觀察指標
不適癥狀: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高即癥狀嚴重;生活質量:癲癇患者生活質量量表-31(QOLIE-31),評分高即生活質量好。
1.4統計學方法
SPSS20.0,計量資料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n,%,
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適癥狀對比
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生活質量對比
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癲癇患者比較容易并發抑郁癥、精神病等,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人格障礙,并且相比于普通人群,癲癇患者自殺率更高[3]。癲癇會對患者社會心理、行為等造成影響,不僅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還加大了家庭經濟負擔。不同類型的癲癇均能使大腦皮層興奮性質增強,進而增加疾病發作風險。癲癇患者普遍存在病恥感,還會出現各種不適癥狀,再加社會排斥感,會加大患者心理壓力,影響其康復及預后[4]。因此,對于癲癇患者來講,不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癲癇發作,還應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促進身心健康,更好的回歸社會。
本研究結果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不適癥狀評分低,生活質量評分高,P<0.05。患者為人文護理的核心,因此,要求在護理過程中,以一切護理措施圍繞患者開展,促進患者心理、精神、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健康[5]。給予癲癇患者人文護理,從癲癇患者身心及精神需求出發,強調對人與生命的尊重,使患者得到人性化關愛。為患者創建人文環境,使其在良好的環境下進行治療,能提高身心舒適度。在癲癇發作前、中、后給予相應的護理,保證其身心處于良好的狀態,進而改善預后。加強健康教育及安全指導,做好安全防護措施,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具備人文關懷能力,并且加強護患交流,通過個性化護理措施,促進身體康復,提高生活質量。同時,要注意總結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時改正與完善。可見,人文護理存在其自身優越性,將其應用于癲癇患者護理中,能減輕各種不適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盡早恢復正常生活。
所以,給予癲癇患者人文護理,能減輕其不適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葛小麗,閆文婷,苗露.人文護理對癲癇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綜合干預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14):16-20.
[2]朱華鳳,雷幼蓉,張琦.預見性護理對癲癇持續狀態患者認知功能、焦慮抑郁及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7,41(9):1002-1003.
[3]張雯,王玉梅,祝文嬪.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護理模式在癲癇患兒延續性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33):4273-4276.
[4]李娥,王亞超,杜文娟,等.優質護理對改善癲癇患兒治療效果的研究[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43(2):358-360,363.
[5]王欣.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對癲癇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數字醫學,2018,13(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