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萍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創設情境,在對話中理解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明白事情之間是有聯系的。
一、激趣,質疑學習。
(一)出示葫蘆生長過程各階段的有關圖片,認識葫蘆。(補充葫蘆嫩時可以用來入菜;老了之后可以作為容器來裝東西,如制成酒葫蘆來裝酒;還可以制成工藝品、樂器等)
(二)讀課題,問學生看到課題想提什么問題。
(三)教師梳理并總結問題。帶著問題讀課題。
二、對比朗讀,學習第一自然段。
(一)教師范讀全文。
(二)同桌合作,糾正字音,比比哪一組同學會合作、有效率。
(三)出示文中第一幅圖片,由學生觀察,說說圖上的葫蘆是什么樣子的?
(四)從文中找一找描寫葫蘆的句子。自己讀、全班讀。
(五)出示去掉修飾詞的句子,同學們讀一讀,你能從中發現什么?總結可這樣用上描寫事物顏色、形狀的詞語來把事物寫具體。
(六)你喜歡圖片一中的葫蘆嗎?可以夸一夸它們嗎?(試著運用可愛的、碧綠的這樣的修飾詞)
(七)過渡到文中的那個人也非常喜歡自己的葫蘆,出示句子: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A.引出盯字,讓學生演一演。隨文識字后指導書寫“盯”。
B.猜猜盯著葫蘆的那個人當時可能在想什么?(學生自由回答,引出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創設情境。抓住“每天”朗讀,體會他對葫蘆的喜歡)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重點進行朗讀訓練。
(一)課件出示句子: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A.齊讀句子。B。我聽出了他的著急,帶著著急的心情讀讀。
C.老師也想小聲地讀一讀(讓學生體會自言自語的意思,學習關注提示語對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重要)
(二)出示課文中第二幅插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上看到了什么?(板書:葫蘆變黃了)
A.學生說一說。
B.學生演一演那個每天看葫蘆的人會怎么樣?(創設情境讀:傷心地讀——,可惜地讀——……)
四、學習葫蘆一個也沒了的原因。(2-3自然段)
(一)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這個人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說出句子: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二)對比讀“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有幾個蟲子不用怕。”(讀出他的不在乎,體會兩個句子哪一個更能表現他對有幾個蟲的不在乎,重在從朗讀上感受)
(三)引導學習課文中最后一句話:“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p>
(四)出示句子:葉子上的蟲不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A.對比朗讀上面的兩個句子。
B.加速朗讀上面的兩個句子。
C.教師范讀兩個句子。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中鄰居的話,你贊同鄰居的勸告嗎?請你勸勸這個不在乎葫蘆上有幾個蟲的人吧!
A.自由勸說。
B.當一當鄰居,用文中的話去勸一勸他吧!
C.加上表情動作勸一勸他。
五、句子回歸文本
1.四人合作讀,分角色更棒。
2.展示讀。
六、體會事物之間的聯系
1.梳理課文,原本綠綠的葫蘆現在變黃了,一個個掉了下來,是因為什么?(生回答)教師小結。
2.你想對他說什么(總結到要聽取別人的勸告)
3.葫蘆的藤、葉、果都長得好,葫蘆才能結得好。如果發現蟲子就治葫蘆就不會掉完了。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
4.拓展科普知識:葉子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
板書設計
14 ?《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長滿) ???事物間有聯系 ????葫蘆(可愛)
↓ ?????????--------- ?????????↓
長蟲 ?變黃 ??聽取勸告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