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消防工程》一體化的課程是對應實驗室“建筑消防工程實驗室”建設同步進行,根據國家職業標準要求以及行業或企業職業標準完成實踐教學規劃和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同期進行教師的相關培養。并對制作相應的教學資源。
關鍵詞:一體化課程;建筑消防工程
一、課程現狀分析
《建筑消防工程》是建筑智能化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之一,除了必要的理論基礎知識外還包含了防火檢查、消防控制室、建筑消防設施操作等實際操作技能,本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由于本專業為我校新建專業,實操部分受到了教學環境的影響,使得現行教學中沒有凸顯出工作過程來,從而沒有反應出相應的職業性。為解決問題,專業帶頭人及主講教師已對該門課程對應的國家職業標準要求以及行業或企業職業標準進行了全面分析,以此為依據對教學計劃做了新的規劃和設計。同時,實驗實訓中心已提交了“建筑消防工程實訓室”的建設需求和方案。
二、課程開發目標
“定型化”的教學模式扼殺“個性化”,有效教學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探索的基礎上,有效教學實踐及其研究已經轉向教學設計。針對職業教育實踐性強的教學特點,“一體化”教學設計已經成為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基本理念。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陶行知先生說過“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顯然,教學做合一中的“做”是更廣泛意味的生活實踐,充分彰顯了職業教育中的“學習”就是“實踐”的特點,凸現了“一體化”教學的應然狀態,并為“一體化”教學設計思路的提供了堅實的現實基礎和理論滋養。可見,“一體化”教學模式是“生活教育理論”在當代職業教育中的最為典型的模式建構。可以更好地與市場需求接軌,加強課程的職業性,實現課程的培養目標。
本次《建筑消防工程》一體化課程開發實踐的教學內容應當參照國家職業標準要求及行業標準進行規劃,依托實驗室環境以工作過程鍛煉技能。完成課程的開發與實踐。
三、課程開發思路
本課題關鍵是要解決目前我院《建筑消防工程》一體化課程開發實踐。調研與《建筑消防工程》相關的國家職業標準要求以及行業或企業職業標準,研討該專業課程的培養模式和發展現狀,歸納總結出目前《建筑消防工程》課程設計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一體化課程提出改革方向。結合“建筑消防工程實驗室”的建設確立課程目標和內容,即完善課程標準;再依據專業和學生特點,從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職業泰頓、職業資格證書等方面對教學結構、教學手段方法、教學評價等進行合理的設計完成本次課程的開發與實踐。
四、一體化的課堂設計
(一)教學分析
課程內容:本課程依據國家職業資格鑒定《消防設施操作員》、《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結合建筑智能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選擇規劃教材,將課程整合為五個模塊,分別為:建筑消防基礎知識、火災自動報警控制系統、消防聯動系統、建筑消防滅火系統、建筑消防巡檢等。
學情分析:本課程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大二的專業課程。通過培養要求,前期已經掌握了智能建筑自動化控制、綜合布線、樓宇監控系統等課程。在一年半的學習中,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對動手操作的實操項目興趣濃厚。
教學目標:依據課程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學習要求,對每一個模塊根據工作過程提煉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同時實現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而行,協同發展,特別注重學生的職業素養。
(二) 教學策略
根據學情分析、教學內容、教學資源等三個方面,我們采用“三環六步+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步驟如下:環節一預習準備:線上自學+小組互學;環節二課堂探究:教師助學+學生展示;環節三鞏固拓展:分層拓展+達標測評。運用在線課程、VR環境查看設計現場等信息化教學手段結合任務驅動和小組助學、競學等教學方法有效突破重難點。
(三)教學實施
本模塊一共十六學時,其中六學時為實驗學時,教學安排如下:
課前準備:線上自學,教師發布在線微課及課程基本要求,重點體現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小組互學,根據學生學習層次分析發布不同難度的預習資料,以小組團隊形式完成預習,重點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課堂實施:根據實際的教學單元將兩學時的課堂實施分為,復習導入、情景創設、學習準備、成果展示、討論更正和引導拓展等六個環節。
課后拓展:教師發布課后測試練習和分層練習,保證學生基本知識掌握與能力提升;同時,學生可以通過第二課堂及開放實驗室等進行技能鞏固和拓展。
(四) 教學成效
1.對學生實施學業指導的成效
本課程按照“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的總體設計要求。該門課程以樓宇消防系統設計與施工為基本目標,取得成效如下:
1)徹底打破學科課程的設計思路,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求來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
2)突出工作任務與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在職業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掌握知識;
3)增強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相關性,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2.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成效
1)德技并修:專業課程是隱形思政的載體,深度挖掘本門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本門課程的育人功能,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的專業課程思政體系,使得本課程與思政課同行,形成協同育人的效應。
2)工學結合:本門課程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把專業能力、職業品德和工匠精神融入本門課程的教學中。
3)讓學生成為“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負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的新時代中國青年。
五、 結束語
本課程按照“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的一體化設計要求,同時采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以建筑消防工程的相關設計與設施操作為基本目標,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求來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突出工作任務與知識的聯系的,讓學生在職業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掌握知識的同時提升思想素質,增強課程內容與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要求的相關性,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飛; 陳春鳴; 肖紅飛; 郭寧.《建筑消防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討.今日消防.2019.11
[2] 宋瑩;董羽;史俊偉;陳章良;劉剛. 基于建構主義的建筑消防工程課程支架式教學模式研究. 教育教學論壇.2020.03
[3] 魯義; 楊帆; 施式亮; 劉藝倫. 安全工程專業“建筑消防工程學”課程教學的思考. 科技視界.2020.02
作者簡介:
李瑋(1981-)女,漢族,四川省宜賓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光傳輸、建筑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