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行,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也日益迅速,市場機制也日漸完善,在繁榮的金融市場下,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各大國有銀行、商業銀行、地區城商行之間的競爭也日益增大,尤其是近些年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的新政策,使得金融市場更加開放,這樣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在目前商業銀行的運營過程中,只有改變傳統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擺脫傳統經營思想的束縛,對銀行業務流程的優化和再造,改變傳統的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這樣才能提高商業銀行的運行效率,使得商業銀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與發展。鑒于此,本次研究針對信貸管理進行重點的探討,對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工作以及業務流程的優化策略進行重點的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業務流程;優化;再造
中圖分類號:F8324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10-0149-02
一、前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金融市場開始向著自由化、國際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中國的金融市場也開始向外資銀行開放,商業銀行經營所面臨的宏觀經濟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外資銀行的進駐給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不少銀行的經營成本大幅度提升。在面對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商業銀行傳統的經營管理方法越來越顯現出弊端,縱觀西方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管理變革之路,中國銀行業只有實現業務流程的優化和再造方可使得銀行能夠在發展的道路上蛻變。在目前的改革進程中,大多數的銀行促進自身轉型,努力通過業務流程的優化來實現銀行的發展,進而使得商業銀行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運營過程中一項基礎業務,也是重點關注的業務領域,對信貸業務流程的優化是提升銀行效益的最有效方法,而且信貸業務流程的優化已經成為各大銀行重點關注的對象。從整體上來說,我國的商業銀行在信貸業務方面普遍存在風險管控不到位、經營管理存在問題的現象,尤其是審批程序繁瑣、信貸流程復雜、風控管理不到位等現象的存在使得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因此,對中國現有的信貸業務流程進行優化和再造能夠有效地提升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及風險控制能力,有助于商業銀行的長遠發展。
二、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內容分析
1.信貸管理的含義分析
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工作通常指的也是我們常說的信貸風險管理,主要是指商業銀行在運營的過程中對信貸工作所面臨的風險以及存在的潛在因素等進行有效的分析、預測、防范、控制和處理,并且以最小的成本將信貸風險管理工作的不良后果壓降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其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減少商業銀行不必要的損失、提升銀行的績效收入,全面提高商業銀行風險調整后的資本收益率。在金融市場日益開放、外資銀行入駐中國市場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只有做好有效的信貸管理工作,才能進一步優化商業銀行的貸款結構與貸款規模,實現商業銀行效益的增長。
商業銀行在外界市場的沖擊下已經充分認識到了信貸管理工作以及業務流程優化的重要性,并且也開始選取一定的方法來改變現狀。從整體上來說,商業銀行應當充分尊重信貸活動的客觀性規律,并且從自身的風險情況與經營情況出發,選擇有針對性的信貸風險管理模式,采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流程的優化與再造。從目前行業內的規定動作來看,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控制、風險處理等均是銀行信貸管理工作中的組成部分,各個環節之間相互聯系、緊密配合,是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從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手段來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工作已經開始向著綜合化、智能化、人性化以及定量化的方向發展,更加科學、高效、合理的管理手段被廣泛地運用在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工作之中。
2.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工作的原則分析
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工作必須遵從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律,在充分尊重信貸活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還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則。第一,安全性原則。信貸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原則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商業銀行的運營過程是與風險相伴相生的,商業銀行經營目標不僅僅體現在營業收入的創收方面,還體現在風險調整之后的利潤最大化收入,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是需要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這就必然要求商業銀行在經營的過程中遵循審慎原則,樹立穩健的發展觀念。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是與銀行的經營能力與風險管理水平緊密聯系的,在發展的過程中,商業銀行應當遵循客觀發展規律,切勿脫離銀行的實際而盲目地追求資產規模的增長。第二,信貸管理工作應當遵循經濟性原則。信貸管理工作的終極目標就是提升風險調整后的資本收益率,這就要求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收益應當不小于風險管理的成本,而且信貸管理工作的具體細節不能夠對商業銀行業務的拓展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第三,適應性原則。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工作制度應當是十分嚴謹的,必須從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出發,尤其是要與商業銀行的經營水平、管理能力、信貸規模、客戶的主要特征以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相聯系。第四,預防性原則。在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工作中,預防為主的思想必須貫穿始終,在業務發展的過程中,風險性是一直存在的,商業銀行必須建立相關的預防制度,加強對信貸風險的認知和預測,提高識別水平,做好貸前調查和貸后審查,及時掌握貸款人的資金流向和風險變化情況,從而避免大規模風險事件的發生。第五,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工作應當遵循創新型的原則。當今的社會發展十分迅速,商業銀行的競爭目標、經營環境以及服務的客群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信貸業務所涉及的領域、信貸業務的工作形式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這就要求商業銀行的信貸工作能夠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健全信貸管理工作的制度,引進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使得銀行的信貸管理工作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
三、銀行信貸管理及業務流程的優化策略分析
1.有針對性地選擇客戶,業務流程應差異化設計
商業銀行在選擇貸款客戶時,應當從該客戶的總體情況出發,了解其競爭環境、生存能力以及長期的發展潛力,對于客戶的各個方面特點應當做好盡職調查,尤其是要對潛在客戶進行評分與分析,通過商業銀行內系統流程化的操作開發出有潛力的新客戶。
對于目標客戶,信貸系統應當按照客戶客群的特點進行劃分,風險不同的客群采取不同的業務流程,在此基礎上,商業銀行需要適當地將授信審批權限下放,根據不同管理人員的職位來設置不同的審批權限。對于低風險的業務應當放手去做,提高效率;對于高風險業務除了需要層層的審批之外,還需要做好貸前和貸后的盡職調查工作,還可以針對不同的客戶特點進行差異化的授權審批管理。
2.做好貸前盡職調查工作,完善客戶信用系統
從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工作特點來看,盡職調查工作依然存在著較大的不足之處,這就要求在業務發展的同時加大貸前盡職調查工作的深度和廣度,甄別客戶的貸款原因以及用途,綜合性地分析客戶的具體需求,從而制定出與客戶需求匹配度較高的授信方案。對于失信人員,商業銀行要盡快完善自身的客戶信用系統,將失信人員、逾期人員的信息錄入到系統之中,在有效識別風險的同時提高借款人的違約成本。
3.實現交叉營銷,提高客戶粘性
在商業銀行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商業銀行唯有開拓新的市場,不斷地發展客戶,并且從現有的客戶群體中挖掘出銷售潛力是商業銀行利益增長的關鍵內容。從信貸管理工作來說,貸款客戶與商業銀行一般都保持比較強的聯系,尤其是在貸款管理工作中商業銀行的盡職調查工作能夠掌握客戶的信用特點、財務信息以及發展前景等,通過日常與客戶的聯系能夠深度地了解這些客戶的金融管理工作需求,包括這些客戶的風險偏好、理財需求等,所以,交叉營銷可以節省營銷成本,可以有效地實現資源的共享,有助于商業銀行降低成本、提升利潤。商業銀行在貸前調查的環節中,需要對客戶的各類信息進行完善與搜集,商業銀行工作人員在獲取客戶的重要信息之后,應及時將這些信息錄入到銀行系統中,且需要不斷地更新客戶信息,通過后臺綜合性地分析客戶信息,從而挖掘出客戶的內在需求,針對大多數客戶的需求可以開發出不同的產品銷售套裝,利用捆綁消費的方式進行交叉營銷。在商業銀行的日常業務流程中,需要重視對營銷團隊的綜合性培養,尤其是要對對公、對私客戶經理加強培訓,要求他們熟練地掌握銀行的全面業務知識,并且積極鼓勵他們進行交叉營銷,在客戶經理的績效考核與薪酬發放過程中需要體現出交叉營銷的內容和業績,激勵銀行從業人員積極地參與到交叉營銷過程中來。
4.做到貸后精細化管理,重視過程管理工作
商業銀行應當從自身的各方面基礎信息出發,建立完善的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利用當前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實現精細化的貸后管理工作,從而避免大規模風險事件的發生。除此之外,信貸管理工作還需要尤其重視過程管理,商業銀行需要打造出一支專業化的貸后管理團隊,在該團隊的考核過程中,應當體現出“過程管理”的重要內容,針對信貸工作中的不同環節,例如貸后檢查、貸前調查、信用分析、貸款催收等過程進行權重設置,每一個模塊設置不同的考核分數,制定出具有活力的考核標準。在進行信貸責任認定的過程中,尤其是在追究不良貸款的損失責任時,商業銀行應當從過程管理的各個環節處入手,綜合評判出相應的結果。
四、結語
商業銀行的業務流程優化工作已經成為了金融行業中的重點關注內容,也成為了學術研究中的重點關注領域。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開始進入到我國的金融市場之中,對我國本土的商業銀行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在這樣的挑戰下,我國的商業銀行唯有應對市場變化,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將國外銀行的先進管理經驗應用到業務流程之中,才能夠使得商業銀行的發展更加符合現代化的潮流。總而言之,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工作是一個復雜、工程量巨大的工作,而且必然將會耗費大量的物力、財力和人力,在具體的優化和再造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來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商業銀行應當從現實出發,結合發展現狀,探索出合適的信貸業務流程,從而全面提升商業銀行的市場占有率。
參考文獻:
[1]羅愛華,左科華,詹功吉,等.信息技術條件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流程再造[J]農村金融研究,2006,(11):23~26.
[2]謝治珺,古祥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及其防范[J]經濟研究導刊,2019,(31):85~86+91.
[3]陸岷峰,張蘭.銀行信貸業務審批流程再造研究[J]企業研究,2011,(09):62~63.
[4]任達,史晴宇.基于復雜網絡的中國商業銀行業務流程分析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6,30(05):88~95.
[5]趙成國,李偉,董群,等.南京地區科技銀行發展模式創新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30(18):51~55.
作者簡介:
呂品,供職于吉林銀行長春和平支行,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