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小學體育教學以及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為迎合新教育形式的發展,教師應以新課程改革目標為依托,不斷豐富小學體育教學內容,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促進其身心的全面發展。本文將重點分析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以期進一步發揮體育課程的教育職能,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關鍵詞:體育游戲;小學;教學
前言: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強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小學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觀念,不斷豐富課程內容,以達到開發學生潛能、鍛煉其思維能力的目的。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小學體育課程體系不斷完善,課堂實踐與新元素的融合也越來越深入。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而且好奇心較強,表現欲望強烈,他們更樂于參與各項游戲活動,也能在游戲中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1]。基于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性格特點出發,不斷探索形式多樣的游戲教學方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其身體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同時教師也應注重課堂節奏的把握以及游戲的選擇,要確保游戲教學順利、有序的開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利用游戲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正在逐步形成,新鮮事物對于他們來說有著無窮的吸引力,一節課下來教師常常會耗費不少時間來幫助學生來解答與教學內容關聯性較低的問題,為兼顧教學效率與質量,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好奇心驅動作用,并利用游戲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設計教學游戲時,教師應緊緊把握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的相關內容與實際需求,讓學生能夠在歡樂的游戲中完成體育知識的學習以及技能的鍛煉。同時教師也應轉變教學風格,加強與學生的有效交流,并根據其興趣偏好合理設計教學內容,使其能在完全無壓力的狀態下參與到游戲教學中。
小學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有效的體育學習方法與鍛煉技能,但由于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以及運動能力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一些體能不強的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參與度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為此,教師應按照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原則設計教學游戲,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以及性格特點劃分興趣學習小組,并為學生布置小組任務,讓體育學習積極性高的學生帶動課堂活躍度較低的學生,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另外,教師也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選擇游戲內容時應把握好難易度,避免給學生帶來較大的身體負荷,同時在游戲動作的設計上盡量減少重復,以免學生在反復地練習中產生枯燥感、煩悶感。以“雙人蹲跳”為例,這一游戲能重點鍛煉學生的腿部力量,練習形式難度低,只要學生相互配合,就能獲得良好的成績。此類游戲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有助于培養其團結協作能力。同時大部分學生都對故事充滿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有趣的故事情境,以達到思想教育與身體鍛煉的雙重目的。比如,在進行“蹲跳起”教學時,可以設計“小青蛙捉害蟲”的游戲,先讓學生模仿農民伯伯的樣子進行田間勞動,然后加入發現“害蟲”的情節,接著組織學生模仿小青蛙的樣子去捕捉。教師最好提前準備一些教學道具,如草帽,青蛙樣式的頭箍等,以引導學生充分地置身于故事情節中,從而有效發揮游戲教學的趣味教育作用。
二、利用游戲教學的實踐性,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教育性是給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第一要義,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絕不能脫離課程標準與教材教法,應以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為目標,通過探索學生接受度更高的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體育知識儲備。游戲教學實踐性較強,學生能在玩耍中更為高效地掌握各項運動技能,比如在練習投球的過程中,如果讓學生耗費大量的時間機械性的投球、撿球,那么學生很快就會失去興趣。可如果與花樣式的游戲相結合,為學生設計關卡,每一關規定要連續投進指定的球,過關后可拿到一顆糖,這樣學生都會熱情高漲,即使連續練習一整節課,都不會覺得累。
小學生的記憶能力有限,且缺乏有效的記憶方法,可能會忘記以前學過的知識,這是正常的現象。再加之體育課程安排較少,有的學校可能一周就一節課,一些學生可能上這節課時已經忘了上節課的內容。所以教師在教授體育動作要點的同時,可以滲透一些有效的記憶方法,并在組織新游戲的過程中將新舊知識點相融合,以加強對知識的復習。例如,在鍛煉學生跳躍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有效的跑步練習。教師可以將繩子放在指定位置,然后讓學生分組在100米外進行排隊,在比賽開始后學生要先快跑100米,然后拿到繩子跳繩10次,接著跑回起點位置,后一名學生與其擊掌后重復剛才的流程,最后比一比哪一組用時最短。好勝是小學生的重要心理特性,每一名學生都渴望教師贊揚的聲音,所以在比賽的過程中會格外努力。同時游戲競賽能有效提高學生在鍛煉中的興奮程度,不僅有助于提升其身體的敏捷性,也能使其形成一定的肌肉記憶,從而更好的掌握學習成果。
三、利用游戲教學的健康性,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
受年齡的影響,小學生常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所以教師應利用游戲教學的健康性鍛煉其基本能力。待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一定的興趣之后,在設計游戲時應注意加入一些技術內容,以提高學生的身體能力。小學生要經過六年的跨度,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運動素養能得到顯著提升,所以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身體健康教育已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教師應注入引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進一步提高其身體素質的同時,要注重鍛煉其意志力,以實現其身心的健康發展[2]。
在通過體育鍛煉提升小學生身體素質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對訓練強度進行合理的把控,雖然反復訓練對提升身體素質有著較好的作用,但如果訓練時間過長,也可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一方面,小學生天性活潑,反復進行單調、枯燥的訓練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導致訓練態度不端正,影響整體訓練效果。另一方面,小學生的身體還處在生長發育階段,過量的訓練可能會超出學生的身體負荷,造成一些意外的損傷,進而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所以,小學體育教師在應用游戲教學法的過程中,只有充分把握課堂教學的安全性,才能讓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訓練任務。以大部分學生都比較抵觸的長跑項目為例,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將長跑設計成一種小組對抗游戲。游戲的最終目標是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塊拼圖,每個小組成員跑完一圈,就可以獲得一塊拼圖,想要比其他小組更快完成拼圖,每個小組成員都必須竭盡全力。在這種競爭氛圍的激勵下,學生跑步消極、怠惰的情況就會大大減少,大家能齊心協力地完成長跑任務。這種體育游戲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身體素質訓練的效果,還能在游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增強班級的集體榮譽感,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結束語:隨著素質教育改革進程的逐步推進,游戲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教師應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生理狀態出發,探索更具科學性和針對性的游戲教學方案,以促進學生身體與智力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唐煒烽.淺談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哲理:論壇版,2010(4):139-140.
[2]陳寧.淺論體育游戲對小學體育教學的影響[J].青少年體育,2017(5):71-72.
作者簡介:
黃炎1983年9月 女,漢,皖六安市金安區,學歷專科,小學二級, 研究方向: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