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
關鍵詞:政府采購 ?成本控制 ?問題 ?措施
政府采購成本控制主要就是圍繞著政府采購活動中涉及到的所有資金應用狀況進行嚴格把關,以規避在政府采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明顯資金浪費問題。從政府采購工作的發展入手分析,因為政府采購規模不斷擴大,成本控制工作的難度也越來越高,重要性同樣也不斷提升。政府采購因為涉及到的范圍相對較廣,不僅僅涉及到了一些貨物的采購,還涉及到了一些服務項目或者是工程項目,同樣還存在著大量的無形資產以及有形資產,進而也就必然產生了較大的成本控制壓力,成本控制人員需要投入更高的精力。
當然,因為政府采購的性質,其在成本控制中還表現出了較強的嚴肅性,需要針對所有內容進行精細化把關,避免在任何方面出現疏漏。如果政府采購成本控制中存在隱患,勢必會引起社會不良影響,難以對社會負責,致使政府機構的公信力下降。與此同時,政府采購成本還直接表現出了較強的公共價值,因為政府采購資金的來源主要就是財政資金,相應財政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也就關系到公共價值,需要政府相關部門予以高度關注,能夠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杜絕在財政資金應用中存在嚴重浪費局面。
(一)意識欠缺
在當前政府采購成本控制中,各類問題的出現首先受到的意識層面的影響,因為相關參與人員不具備較高的成本控制意識,認識不到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存在著明顯的疏忽大意現象,進而也就必然會致使后續工作開展失當,無法從經濟層面予以把關,容易出現資金浪費問題。基于這種意識層面的欠缺而言,不僅僅直接表現在政府采購人員方面,往往還和政府領導以及財務管理人員存在關聯,無法在政府采購體系內部形成高度成本控制氛圍,相關教育和培訓機制欠缺,影響著后續各項工作的落實效果。當然,在具體采購過程中,采購人員因為不具備較高成本控制意識,不能積極關注采購物資的單價控制,或者是過于追求奢華高端,也會影響到該方面的資金支出狀況,成本失控現象明顯。
(二)成本制度控制不完善
政府采購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還具體表現在制度層面,雖然目前很多政府機構都針對采購方面的成本核算工作提高了重視度,但是相關制度體系依然并不完善。因為相關制度以及標準不健全,難以對政府采購行為產生必要約束和指導,最終也就容易導致采購中出現偏差問題,成本失控幾率提高。比如從當前政府采購產品的單價方面來看,因為缺乏對于參考價格的合理設定,甚至很多采購產品都不存在明確的參考價格,如此也就很難對于采購人員形成有效指導,在后續具體采購工作中出現了失誤問題。此外,雖然政府采購在當前都設置了限額標準,但是在限額標準的實際應用中也存在著一些缺陷,難以對于所有產品進行針對性限額控制,相關資金利用容易形成混亂問題。當然,現階段針對政府采購相關人員的績效考核機制同樣不夠完善,沒有能夠將成本控制成效作為重要的績效考核指標,在可操作性方面也存在明顯問題,進而也就勢必會影響到政府采購成本控制效果。
(三)監督不到位
當前政府采購成本控制工作存在的問題還表現在監督層面,因為缺乏針對政府采購行為的全過程監督,必然也就容易滋生一些隱患,也會表現在成本控制方面,帶來資金浪費。現階段很多政府部門都圍繞著采購成本提高了關注度,相應事后監督工作也能夠積極落實到位,但是缺乏對于事前以及事中的關注,這些環節的監督控制工作缺失,必然也就會影響到采購行為的規范性和經濟效益。比如在政府采購預算的編制過程中,因為缺乏深入全面的監督控制,導致預算編制結果的準確度不高,必然也就很容易影響后續采購行為,在采購產品單價的參考方面存在偏差,無法真正指導采購人員進行成本管控,甚至滋生了后續采購中的資金浪費行為;另外,在政府采購過程中同樣也缺乏必要的監督管理,政府采購人員的行為難以形成標準化控制。
(一)提高成本控制意識
未來政府采購過程中為了優化成本控制效果,往往需要首先關注成本控制意識的培養,在政府采購體系內形成較高的節約理念,要求所有人員在參與中都能夠以成本控制作為重要任務和目標,全面分析可能存在的資金浪費和損耗問題,進而予以積極關注,從自身行為入手予以規范化控制。基于此,未來政府內部應該加大對于相關采購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要求相關人員能夠清晰意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領會政府采購的嚴謹性和公共價值特點,進而也就可以結合自身工作予以積極貫徹落實,力求更好體現政府采購的經濟效益。
(二)完善成本控制制度
在政府采購成本控制優化中,健全的制度體系同樣也極為必要,要求相關制度可以對于采購人員形成規范化指導。首先,政府采購限額標準的應用需要進一步普及和完善,要求能夠涉及到所有政府采購產品和服務項目,以固定的標準實現對于政府采購行為的控制,對于采購工作中出現的明顯超出和不匹配問題予以積極處理,要求采購人員能夠嚴格按照限額辦事。另外,相關制度的完善還需要重點表現在績效考核機制的完善上,依托更為可行的績效考核制度不僅僅能夠對于相關人員的成本控制意識予以進一步培養,還可以為采購人員明確成本控制方向和目標,可以讓采購人員有利于成本控制,同時也對于自身發展有利,相關問責機制也需要貫徹落實到位。
(三)加大監督力度
政府采購成本控制優化還需要考慮到監督角度,要求政府采購各個環節能夠得到全面監管,具備全過程監督效果。從前期政府采購預算編制中,監督人員需要積極參與其中,結合相關標準以及市場實際狀況,評估判斷政府采購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對于其中存在明顯價格虛高的問題予以及時處理,更好提升政府采購預算的可參考價值。在政府采購過程中,監督工作同樣也應該貫徹落實到位,積極跟進各項采購行為,對于采購方法和相關合同進行實時把關,以此實現采購過程中隱患問題的及時糾正和處理,規避不必要損失。針對事后監督也需要進一步優化完善,并且同時構建可行的獎懲機制,促使監督工作能夠較好作用于采購過程,避免監督工作形同虛設。
在政府采購工作開展中,因為其復雜性更為突出,成本控制的難度加大,但是因為其特殊性,切實做好成本控制極為必要。針對當前政府采購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各個影響因素需要予以全面分析,以求借助于更為適宜的處理手段,優化政府采購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陸海英.政府采購過程中的成本控制[J].財經界,2018(17):7.
[2]丁楠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政府采購成本控制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17):29-30.
[3]趙旭.基于供應鏈管理的政府采購成本控制探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