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長治市潞州區馬廠鎮持續推進科技興農工程,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目標,從2015年開始,進行“玉米高產”試驗示范,以示范田、示范戶、示范村為切入點,以科技支撐為手段開展工作,采用了“四項”關鍵技術措施,即:增加種植密度,選用耐密性高產品種;采用平播玉米,適時晚收;改粗放施肥為配方施肥;采用機械化作業。經過4年的示范帶動,取得較好成效,使全鎮的玉米生產邁上新臺階。
關鍵詞: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示范;推廣
和海燕. 山西馬廠鎮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示范和推廣[J]. 農業工程技術,2019,40(11):55-56.
2015-2018年,由馬廠鎮農科站牽頭,組織實施玉米高產創建工作,創建了示范田、示范戶、示范村,推進玉米高產工作的創建、推廣、普及,農科站全過程全方位技術指導服務,督導實施,跟蹤進度,分析研究。
馬廠鎮“玉米高產”創建工作是集優勢區域布局規劃,高產優質品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為一體的科技興農、強農的推廣活動,采用了“四項”關鍵技術措施,即:增加種植密度,選用耐密性高產品種;采用平播玉米,適時晚收;改粗放施肥為配方施肥;采用機械化作業。
本次開展玉米高產創建工作,力爭示范田糧食較前三年平均增產8%以上,畝增收50 kg以上,高產田實現800 kg/畝以上。
一、“玉米高產創建”示范技術措施
長治市潞州區馬廠鎮地處潞州區北郊,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西傍漳澤水庫,水利條件優越,適宜玉米有效生長。2015年,首先在馬廠鎮馬莊村選定李建平承包戶10畝地為玉米高產田進行示范推廣。
1、品種選擇
選擇株型緊湊、中晚期熟、抗病抗倒、中大穗、產量潛力的優良品種,如潞玉36、大豐30、農大84、裕豐303等耐密型品種,是本次示范田的首選品種,在本地區已被證明具有很好的豐產性和穩產性。
2、整地
種植地塊地勢平坦,土壤疏松,通透性好,水分墑情好。春播前經土壤養分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0.8%-1.1%,速效氮14 mg/kg,速效磷11 mg/kg,速效鉀122 mg/kg,屬于較肥田地,土肥條件良好。
3、精細播種
(1)種子質量要求
質量標準:純度≥98%,凈度≥98%,發芽率≥95%,含水量≤13%。
(2)播種
播種時期:4月20日-25日,土溫穩定在9℃以上[1]。播種方式:春季平播,按照60-70 cm等行距機播。播種量:一般為1.5-2.0 kg/畝,保留10%的留苗密度。
4、合理密植
種植密度4000-4400株/畝,定苗時多留10%。
5、配方施肥
(1)施肥原則
有機肥與無機肥聯合使用,基肥、種肥、追肥分步使用,尤其是穗期、花粒期的追肥要及時;根據配方施肥的原則,平衡施肥;根據玉米對Zn的敏感性,適量施用鋅肥。
(2)施肥量
根據玉米每生產100 kg籽粒需從土壤中吸取純氮2.4-4.2 kg,磷0.5-1.5 kg,鉀1.5-4.0 kg,遵照肥料三要素比例為3:1:2進行施肥。另外施硫酸鋅1 kg/畝,與有機肥摻入作底肥[3]。
(3)施肥時期
備足底肥,將腐熟的農家肥2000-3000 kg作為基肥撒施,深翻。苗肥、穗肥、花粒肥按照苗期、穗期、花粒期分三次施入,施肥量、施入期、肥料種類見表1。
6、田間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有:間苗、定苗、移苗補苗,化學除草,中耕培土。穗期管理主要有:施用供穗肥,施入全部氮肥的25%左右;病蟲害防治,主要防治瘤黑粉病、大小斑病、灰斑病、玉米螟?;F诠芾碇饕校菏┯霉┝7?,施入全部氮肥的25%左右;及時補水灌溉[2]。
7、機械化作業
機耕、機種、機收的機械化作業普及程度達到88%以上,減輕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機械播種有提高播種質量、加快播種進度、增加適期播種比例和出苗均勻度等優勢,實現一次性播種拿全苗,保證了苗全、苗齊、苗壯。機械收獲普遍采用機械摘穗+粉碎秸稈還田的模式,可進一步規范和優化玉米行距,對玉米品種的抗倒性、整齊度與成熟時間提出了更高要求。聯合收割機是玉米收獲的主要機型[4]。
8、適時晚收
示范田玉米作物保持到9月25日之后收獲,使玉米籽粒充分成熟,減低籽粒含水量,增加顆粒自重,以提高產量。
二、“玉米高產創建”示范應用效果
1、高產效果
經過4年的生產種植實踐,玉米示范田達到預期效果,逐年產量變化見表2。
4年來,玉米示范田的平均畝產835 kg/畝,超出目標產量4.38%,較2015年前平均畝產763 kg提高9.43%,達到預期目的。
2、產量結構模式
通過示范田種植獲得,穗數4100-4500穗/畝,穗粒430-600粒,千粒重320.7 g,每穗粒重196.5 g,為密植模式。
3、其他效果
機械化作業減輕了勞動強度,縮短了勞動周期。測土配方施肥改良了土壤,降低污染,減少了化肥投入支出,降低生產成本8%-11%。糧食高產,增加經濟收入。
三、 “玉米高產創建”的推廣普及情況
馬廠鎮自2015年開展“玉米高產”創建活動以來,廣大群眾掌握了玉米高產的四項關鍵技術措施,廣大示范戶形成了一整套現代的規?;?、標準化生產方式,農科站編制出一套適合本地玉米高產的技術規程和生產要點,探索出技術數據和生產方案。
全鎮22個行政村,玉面種植總面積18000畝,種植農戶8580戶,21個村全覆蓋的推廣普及,推廣普及面積達5660畝,占總種植面積的31%;推廣普及戶數4435戶,占總戶數的51%,推廣普及面寬廣,廣大農戶從中獲得實際經濟效益,積極主動的推廣應用。
2015-2018年的示范種植與2015年前三年的產量、收益比較情況見表3。
截至2018年,經過增施農家肥、秸稈還田以及測土配方施肥改善土肥結構,高產田地增加9.7%,達到1400畝;高中低產田結構進一步優化,推廣普及工作走在全區的前列,真正起到標桿與示范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久然,王積軍. 全國玉米高產創建配套栽培技術規程[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55-56.
[2] 張翠翠,史鳳琴. 現代玉米生產實用技術[M].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66-67.
[3] 張福鎖.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要覽[M].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5:121-123.
[4] 羅玉鑫. 關于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病蟲害防治[J]. 現代農業研究,2019(0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