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海偉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也在不斷發展,為了滿足城市發展需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擴大城市范圍,構建發展新區的同時,對城市之中存在的舊城加以改造,以滿足城市發展所需。舊城中蘊含了大量的歷史的遺跡和記憶,它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同時它也是城市歷史文化的精髓。目前構建生態文明成為我國國策之一,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投入很大注意力,城市舊城改造規劃應該結合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不能在建設過程中為了短期內城市經濟發展而犧牲生態環境。因此,在對舊城進行改造的過程中,相關的單位應當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本文就此做出了相關研究。
【關鍵詞】舊城區規劃;建議;現狀;改造;策略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年加快,城市規劃項目也呈現出逐年遞增態勢。舊城改造工程作為城市建設的主體規劃內容,能在展現城市風貌、打造城市口碑效應、構建城市良好投資環境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由于城市改造工程點多線長,涉及改造效益、改造重點、改造標準以及改造速度等多方面因素,因此需要城市規劃設計人員未雨綢繆,建立一套科學、經濟、實用的改造方案,以實現預期改造目標。
1、城市舊城改造規劃設計原則
鑒于上文所剖析的觀念,在對老城進行改造制定改造方案的過程中應當遵照下述原則:
1.1歷史風貌的保存
應當對老城的總體風格進行整體把控,對于一些有珍貴意義的歷史遺存,譬如建筑、街道、珍貴房屋、文物等等。科學留存意義非凡的傳統文化要素,先做好保留保護工作再實施改造,不能進行改造地再做拆建等其他考量。
1.2優化生態環境
城市舊城改造規劃設計時要考慮全面要考慮的功能、生態、形象等諸多要素,綜合現實條件,對各方面進行相互協作、相互補充、合理的應用。立足于理論,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的進行設計,保證設計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同時,城市整體形象也很重要,城市舊城改造規劃不僅兼顧多種功能,其也有很重要的是美化城市形象功能。通過逐步整治老城區,全面改善老城區環境,完善城市形象。
1.3適用性
為了更好的滿足人們生活,城市舊城改造規劃設計適用性必須得到加強,以緩解我國資源壓力,城市舊城改造規劃設計規劃適用性通過結合環境、地理等條件來構建更好的城市生態條件。所謂適應性也可以說是因地制宜,城市建筑盡可能的不改變當地環境,保留城市舊城區歷史風貌,同時,在當地生態系統之中進行城市舊城改造規劃,保護生態文明。一方面,城市舊城改造規劃的設計在提高人們生活環境前提下,注意城市美觀;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夠最大限度發揮“綠色”的作用。
2、城市舊城改造主要問題
2.1生活適應性及歷史文化問題
這些年以來,為了滿足經濟發展需求,我國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但舊城的發展卻止步不前,為了適應城市的快速發展,整片的拆除古城墻等,許多富含民族傳統的建筑在城市建設中保存的越來越少,同時,舊城和現代城市的不適應性使得舊城生活環境差,對城市的舊城改造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和困難。舊城建筑的安全系數不夠,樓層較低使得生活整體比較狹小,公共設施配套不齊全,不適應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舊城規劃便是單一的拆除重建,而拆除重建這種速度較快的方式在目前是特別不恰當的,并且許多有傳統文化風味的城區已永遠消失,大部分在老城改造中退出了歷史舞臺。
2.2舊城改造規劃不合理
我國近些年經濟快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增大,人數不斷增多,致使新舊城區在土地規劃方面產生了一些沖突,這妨礙了城市總體的發展成效。在老城改造時,有關的單位一方面要高度注重城市經濟發展最基礎的訴求,另一方面要關心民眾的正當權益與精神狀態。這樣便需要解決一個關鍵問題,怎樣在新城開放與老城改造間恰當分配土地,另外在不對自然環境造成損害的基礎上實施建設。因為對老城的關注度不夠,未編制科學的運行管控體系,從業者職業素養較低,無法有效開展舊城改造工作。在老城實施改造的實踐中,未對老城群眾進行科學補償,進而致使“驅貧引富”問題的產生,致使之前社區架構發生變化,妨礙社會架構的穩定發展。
2.3舊城改造工程資本匱乏
資本匱乏問題始終是對老城生態有重大影響的一個要素,老城改造環境治理項目的實施和順利運行離不開大量的資金和資源,所需資金數額較高,資本匱乏無法確保改造中所有的工序均依照預先制定的計劃來實施,無法滿足老城環境改造的需求,導致其自身的功能難以有效發揮。開發商為了利益追求速度,忽略生態環境問題,以及建筑質量問題。很多開發商為會使用低成本、低質量建材來降低成本,導致后續問題出現。
2.4生態問題
在對老城區治理時,對生活垃圾處理不到位,比如說對舊城的廢水治理不恰當導致生態污染問題,我國北部城區采暖設施依舊是零散取暖的格局,無法降低廢氣排放量,對于此些問題相關單位未采用科學的治理方式,規劃不到位,背離了生態文明的思想,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成效,導致生態文明思想無法在實踐中起到自身應有的功能。
3、舊城區規劃建議措施
3.1注重舊城區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在城市舊城改造規劃時,我們不僅需要結合當地環境因素,地理因素進行改造,還要對其歷史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每個城市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都有著自己的文化和遺跡,比如西安鼓樓、北京四合院等。針對目前對舊城建筑和遺產的保護不夠重視,導致舊城歷史瀕臨絕跡問題。例如在許多古城門和城墻,其作用已經不在,反而阻礙城市交通發展,對城市古建筑、歷史街區進行的大拆大建。在老城改造中應當有效運用老城古建筑為城區文化媒介的特征,將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建筑與當今時代的生態文明思想有效融合。
3.2重視可持續發展
促進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在盡可能不對子孫后代利益產生不利影響的基礎上滿足當代人的實際需要。城市舊城改造規劃設計對我國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很重要,應該在以下兩個方面有所體現:①自然資源有限,節約至關重要;②設計出更高效低碳,并符合人類生存發展的綠色城市基礎形態。對此先要培育有關單位管理工作者的生態文明思想,轉變之前工作者生態文明思想不深刻的問題,進而促使工作人員依據有關的改造方案,實施老城改造。另外,向生活在老城的居民宣講創建生態文明城市的意義,經過加大生態文明思想宣傳力度,讓整個社會形成敬畏自然、保護生態的良好氛圍,讓群眾的生態保護思想逐漸深刻。
3.3編制科學的方案且確保實施
針對城市規模逐漸增大,老城管理難度逐漸增大的現狀,在可持續發展思想逐漸成為社會共識的老城改造工作前,有關的單位應當深層次探究城市建筑布局和各地區的狀況,依據現實狀況編制恰當、對自然條件有益的改造計劃,唯有科學的規劃與科學的管控舉措,才可以確保生態舊城改造項目順暢實施。舊城改造要嚴格落實社會、經濟、環境等之間的相互協調,打造出具有文化氛圍的居住環境、休閑空間,使城區更具吸引力。
結語:
總而言之,由目前狀況可知,老城改造不但是城市規劃中的主要構成內容,同時是城市規劃的一個較難解決的問題。在某些方面和新城整體開發有難以解決的矛盾,乃至無法跟上城市發展的腳步,需依托包含現代要素的改造思想的引導來實施改造。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有效進行環境保護,增強對老城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以更科學的實施老城改造。
參考文獻:
[1]潘悅,劉媛,洪亮平.城市規劃角色轉變下的舊城改造規劃策略研究[J].中國名城,2013(3):19-24.
[2]陳昌卉.城市規劃中舊城改造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8(1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