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芬芳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困境 ?對策
內部控制評價是指單位領導層在掌握單位內控執行情況基礎上評價單位的內控管理成效,在整理內控活動缺陷的同時提出整改建議,最終以報告形式體現,以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內控評價體系的基本要素由評價目標、評價主體、評價程序及評價方法四方面組成。
評價目標作為評價工作的起點,其包括日常工作合規性、資產安全與使用有效性、財務信息完整性、預防腐敗舞弊行為、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等。
內控評價主體由內部評價主體和外部評價主體兩部分組成。內部評價指單位內部監督活動,其評價主體是單位各部門負責人,外部評價主體指單位以外對單位進行監督的權利部門,如審計部門、財政部門、紀檢監察部門等。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評價流程由以下幾方面組成,如評估工作準備階段、開展階段、評價總結與報告編制階段、報告反饋與整治跟蹤階段,通過系統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程序,可進一步規范單位的內控工作。
內控評價方法有定性和定量評價方法兩種。定性評價方法有個別訪談法及調查表法,定量評價方法包括指標法、層次分析法及模糊評價法等。
(一)內控評價意識淡薄
隨著有關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及文件的出臺,當前多數單位紛紛構建了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但由于管理層、工作人員等對內控管理及評價的認識不充分,未意識到內控評價重要性,相應的單位內部控制評價制度缺乏完善性,內控評價組織機構存在空缺,人員配備不足,未明確規范內部評價主體、評價內容等,內部控制評價工作流于形式。
(二)內控評價標準缺位
在內部控制建設發展中,我國企業的內控建設優于事業單位,主要是因為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起步晚,關于單位內控評價的研究較少,雖然當前我國制定了一系列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文件,但各項文件法規中未明確規定內控評價的執行準則,致使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評價標準缺乏完善性與統一性,內控評價體系建設也舉步維艱。
(三)內控評價監督不足
當前多數行政事業單位未設置內控評價報告對外披露制度,在日常內控管理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僅面向上級領導進行公開,評價報告公開透明度的缺乏,阻礙了人民群眾對單位內控實施情況的了解及監督。同時當前紀檢監察及財政部在對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外部監督時,多注重單位財政資金的監督,忽視對內控評價體系的監督。此外,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崗位設置、管理職責、審計范圍等不完善,降低了內部審計監督力度。如S單位雖設置了審計部門,但審計人員業務水平較低,人員對內部審計程序、技術、相關法律準則等基礎知識了解不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單位內部審計的權威性,且內審監督中,審計部門易受上級部門干預,知識審計工作獨立性不足。再加上審計工作仍以財務審計為主,忽視內控評價監督,審計內容的不完善性也制約了單位內控評價質量的提高。
(一)優化內控評價環境
在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層要深入學習《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等法律法規,并以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制度為例進行分析與學習,以正確認識內控評價的重要性,樹立內控評價意識,并結合單位現狀制定系統的內控評價制度,完善內控組織機構。同時,管理層要加強內控評價意識的宣傳,將評價理念與單位內部文化結合,定期組織人員參與制度、文化學習、專業技能培訓等,以提高員工的內控評價意識,提升單位內控管理水平。
(二)構建內控評價標準
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要依據內控評價體系的基本要求設定本單位的內控評價標準。在日常內控評價中,單位要明確內控評價的定位,即及時發現單位內控管理中的問題并經過分析提出整改意見,依據這一定位制定評價體系。如S農業農村局依據單位內控管理實際情況、業務活動等設置評價準則,如一般準則和具體準則。其中一般準則可對單位內控建設全程進行評價,而具體標準則以某一內控內容為核心建立相應的評價準則,其由內部控制要素標準和業務評價標準組成。內控要素標準是從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等五要素出發,針對各要素設定具體的評價標準。業務評價標準以各業務活動為評價對象,分析業務中的風險,評估防范及監管措施的有效性。
(三)健全評價指標體系
在評價指標體系建設環節,行政事業單位要遵守指標體系的全面性、重要性、相關性及層次性原則,并結合單位內控管理五要素設置評價目標。其中一級目標為內控的五要素,二級目標是一級目標的細化,如內部控制指標中由組織結構與權責分配、人力資源政策兩部分組成;風險評估包括目標設定各風險識別、評估與應對兩個指標;控制活動下設收支業務控制指標及資產項目建設控制指標;信息溝通下設信息建設指標和內部、外部溝通指標;監督管理指標下設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指標、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指標等。
(四)規范內控評價程序
在內控評價程序中,行政事業單位要規范各階段工作的操作準則。如評價準備工作階段,單位要設立專門的評價監督小組,并由審計、會計、法律等部門推選業務能力及素質較強的人員組成,之后評價監督小組成員結合單位的發展規劃、業務范圍、運營風險等制定具體的評價工作方案;在評價工作準備階段,小組成員需掌握評價客體的基本情況,明確評價范圍及重點,并對內控五要素進行評估檢查測試、內部缺陷認定工作等;在評價總結與編制報告階段,內控評價部門利用評價數據全面分析單位內控系統,依照相關規定實施審查并給予確認意見,并整理小組成員的評價工作記錄,獲取評價結果,編制評價工作報告;在報告反饋與整治跟蹤階段,單位的評價工作報告經有關部門審批后報送相關機構,并對行政事業單位下達問題整改期限。
事業單位改革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要進一步提高社會服務效益,就要加強內控管理,并優化內控評價環境、構建內控評價標準、健全評價目標體系,以構建合理的內控評價體系,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評價質量。
參考文獻
[1]薛超.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 2017.
[2]方靜.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財會學習,2019.
[3]唐洋,黃冠,薛之騫.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要素研究[J].商業會計,2019.